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張勳復辟失利 卻在另一跑道走向人生巔峰

歷史長河

張勳復辟失利 卻在另一跑道走向人生巔峰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張勳復辟失利 卻在另一跑道走向人生巔峰

2019年12月04日 10:00 最後更新:17:33

政途失意,卻能在政商界佔重要位置。

在清末的總督巡撫當中,張勳是個另類,因為他是「生意人」。相比張勳行軍打仗本領,風險投資的能力更加突出。

更多相片
張勳 (網上圖片)

政途失意,卻能在政商界佔重要位置。

辮子軍 (網上圖片)

張勳是江西奉新人,出身普通,少時從軍。因為跟對了大佬,平步青雲。他起初跟蘇元春,參加1883年到1885年的中法戰爭混成「少壯派」到李鴻章的「武備學堂」,後來跟宋慶「毅軍」,在甲午戰爭時駐防奉天。奉天時期與趙爾巽一起搞得風生水起,然後他又跟了袁世凱去鎮壓義和團,立大功,升為總兵。1901年被調到北京,做了慈禧、光緒的御前護衛。到了宣統即位就被外放,曾歷任江南提督等職。

張勛復辟後,溥儀在御花園天一門前留影 (網上圖片)

張勳做法在當時,表面看來不合時宜,但實在巧妙,當別人都忙著剪辮時,張勳卻堅持留辮,在大人物的眼中是「可愛」的,因為體現了戀舊、有情義、忠於故主,甚至有點固執。他既然能忠於清廷,那麼只要得其心,就能忠於自己。所以,就連孫中山對張勳的評價也非常高。張勳死時,孫中山就專門派人送過輓聯:「清室遜位,本因時勢。張勳強求復辟,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自可憫。文對於真復辟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之也。」

張勳的辮子軍在紫禁城駐紮的情況 (網上圖片)

不過,宣布一生效忠清廷的張勳,在袁世凱逼迫清帝遜位時並沒有站出來反對,到了袁世凱宣布改元繼位時,張勳也沒有反對,反而被封一等公爵。然而,就在黎元洪和段祺瑞鬧「府院之爭」時,卻帶著10營定武軍5000人,逼著沒有軍權的黎元洪宣布解散議會,差點逼死黎元洪。

1917年張勳復辟時街頭的「辮子軍」及北京警察 (網上圖片)

1917年張勳復辟時街頭的「辮子軍」及北京警察 (網上圖片)

段祺瑞率領軍隊「討逆軍」,討伐實行復辟的張勳 (網上圖片)

實際上,張勳在北京時,已經做了詳細安排,要求駐紮在徐州的張文生部40營2萬人,根據張勳的暗號適時來京支援;駐紮海州的白寶山10營5000人負責「看家」。結果張文生聽說段祺瑞的「討逆軍」有6萬5千人,於是毅然決定按兵不動。

1917年張勳躲入荷蘭公使館,被荷蘭攝影師拍下,抱著的是最小兒子 (網上圖片)

失敗的張勳躲進荷蘭使館時,張文生又決然做了一個決定,將情況告知安徽督軍倪嗣沖。倪嗣沖與張勳兩人本來明爭暗鬥,當倪嗣沖接到張文生的消息,立馬「帶兵平叛」,張文生就張勳的手下,改成為倪嗣沖的手下。後來,張文生還接替倪嗣沖的職務。

張勳 (網上圖片)

「張勳復辟」雖然失敗,但是他因此而走向人生另一個巔峰,他當時並沒有被清算,更在天津時獨資或投資經營的當鋪、電影公司、銀行、錢莊、金店、工廠、商店等企業有70多家。

張勳 (網上圖片)

張勳 (網上圖片)

張勳是江西奉新人,出身普通,少時從軍。因為跟對了大佬,平步青雲。他起初跟蘇元春,參加1883年到1885年的中法戰爭混成「少壯派」到李鴻章的「武備學堂」,後來跟宋慶「毅軍」,在甲午戰爭時駐防奉天。奉天時期與趙爾巽一起搞得風生水起,然後他又跟了袁世凱去鎮壓義和團,立大功,升為總兵。1901年被調到北京,做了慈禧、光緒的御前護衛。到了宣統即位就被外放,曾歷任江南提督等職。

武昌革命後,張勳因為表態效忠清廷,官也一升再升,被清政府授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他自己終身留髮辮,要求自己3萬定武軍(後改名為武衛前軍)必須留辮,招兵也只招有辮子的人。

辮子軍 (網上圖片)

辮子軍 (網上圖片)

張勳做法在當時,表面看來不合時宜,但實在巧妙,當別人都忙著剪辮時,張勳卻堅持留辮,在大人物的眼中是「可愛」的,因為體現了戀舊、有情義、忠於故主,甚至有點固執。他既然能忠於清廷,那麼只要得其心,就能忠於自己。所以,就連孫中山對張勳的評價也非常高。張勳死時,孫中山就專門派人送過輓聯:「清室遜位,本因時勢。張勳強求復辟,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自可憫。文對於真復辟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之也。」

張勛復辟後,溥儀在御花園天一門前留影 (網上圖片)

張勛復辟後,溥儀在御花園天一門前留影 (網上圖片)

不過,宣布一生效忠清廷的張勳,在袁世凱逼迫清帝遜位時並沒有站出來反對,到了袁世凱宣布改元繼位時,張勳也沒有反對,反而被封一等公爵。然而,就在黎元洪和段祺瑞鬧「府院之爭」時,卻帶著10營定武軍5000人,逼著沒有軍權的黎元洪宣布解散議會,差點逼死黎元洪。

張勳得逞後,於1917年上演「張勳復辟」鬧劇。一時間,滿北京掛龍旗。留著辮子的大兵,頓時成為再造大清的功臣,據指他們在京城任意消費,無需買單。及後,真正的鐵血軍人段祺瑞「討逆軍」打到北京時,與清廷「忠心耿耿」的定武軍激戰,結果「定武軍」最終跑路及投降,「張勳復辟」失敗。

張勳的辮子軍在紫禁城駐紮的情況 (網上圖片)

張勳的辮子軍在紫禁城駐紮的情況 (網上圖片)

1917年張勳復辟時街頭的「辮子軍」及北京警察 (網上圖片)

1917年張勳復辟時街頭的「辮子軍」及北京警察 (網上圖片)

實際上,張勳在北京時,已經做了詳細安排,要求駐紮在徐州的張文生部40營2萬人,根據張勳的暗號適時來京支援;駐紮海州的白寶山10營5000人負責「看家」。結果張文生聽說段祺瑞的「討逆軍」有6萬5千人,於是毅然決定按兵不動。

段祺瑞率領軍隊「討逆軍」,討伐實行復辟的張勳 (網上圖片)

段祺瑞率領軍隊「討逆軍」,討伐實行復辟的張勳 (網上圖片)

失敗的張勳躲進荷蘭使館時,張文生又決然做了一個決定,將情況告知安徽督軍倪嗣沖。倪嗣沖與張勳兩人本來明爭暗鬥,當倪嗣沖接到張文生的消息,立馬「帶兵平叛」,張文生就張勳的手下,改成為倪嗣沖的手下。後來,張文生還接替倪嗣沖的職務。

張勳的「定武軍」算是沒了,到了溥儀退位後,他被民國政府通緝,逃到天津德租界。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對「洪憲帝制禍首」和與張勳的「辮軍復辟等案人犯」,一律特赦,獲得自由後寄居天津。

1917年張勳躲入荷蘭公使館,被荷蘭攝影師拍下,抱著的是最小兒子 (網上圖片)

1917年張勳躲入荷蘭公使館,被荷蘭攝影師拍下,抱著的是最小兒子 (網上圖片)

「張勳復辟」雖然失敗,但是他因此而走向人生另一個巔峰,他當時並沒有被清算,更在天津時獨資或投資經營的當鋪、電影公司、銀行、錢莊、金店、工廠、商店等企業有70多家。

張勳成為了大商賈,看來待遇比段祺瑞等軍閥好得多。關鍵是他過了一段日子,北洋政府竟回頭找他,希望他繼續當官。結果死時他風光大葬,北洋政府的各個派系,商賈名流,甚至連南方的革命政府也派人來參加追悼會,連溥儀都特別賜諡「忠武」。

張勳 (網上圖片)

張勳 (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