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上任以來,主要處理民生事務,令一班只會關心政制發展的反對派人士感到不是味兒,誓要無視社會客觀環境下也要特首重啟政改,落實普選。

然而,普選問題究竟是否港人最為關心的議題呢?或者退一步講,普選是否多數市民樂見或爭取的事呢?

解答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參考立法會選舉。因為反對派標榜爭取普選,如果此一立場得到多數市民認同,其得票應該便會是壓倒性地多,以選票和議席向特區政府施壓。

乍看之下,反對派在立法會選舉長期取得50%以上的選票,在地區直選亦有議席優勢,但是筆者必須指出兩點,一,香港合資格選民超過500萬,不過實際上已登記選民不過350萬;二,約300多萬選民之中,只有僅僅一半的人挺身投票。因此,即使反對派取得55%以上的選票,也只不過是取得110萬人的支持。換言之,真正支持反對派的人,大約是香港整體人口的七分之一。

據筆者了解,反對派支持者並非鐵板一塊,只會追求普選。大致上,這群人可以分為幾大部分,第一類,是不滿政府施政,又不希望將選票投給建制派,希望透過議會力量阻止政府推行不得民心的政策,是否爭取普選不是這類人的首要考慮。

第二類,是樁腳票。雖然反對派在區議會的力量不算太強,但是少數政黨在部分地區有著穩健的基礎。不論該政黨派出何人參選,選民也會將選票雙手奉上,根本不問政黨立場,對爭取普選亦沒有鮮明的想法。九龍西的民協、九龍東的民主黨也是典型例子。

第三類,是形象票。部分理性溫和的選民,並沒有既定政治立場,投票選擇多數出於候選人或政黨的形象。由於反對派候選人一般具備專業背景,年齡較輕,自然較為容易吸引中間選民的支持。

在扣除不滿票、樁腳票和形象票後,實際上真心爭取普選的市民,可能只是六、七十萬人,根本不算是社會的多數聲音。如果考慮到反對派已經精銳盡出,佔盡輿論陣地、網絡宣傳基地,鋪天蓋地大打普選牌,也不過影響幾十萬人,可以說是不太理想的成效。

一個幾十萬人關心的議題,有時也未必能夠成為社會和媒體的焦點,但是偏偏普選問題卻被塑造成全港曯目的事,可見反對派以至歐美勢力對香港政治生態有何等野心。假如港人沒有警惕之心,被一部分野心家牽著鼻子走,令政治爭議凌駕於民生議題,將是全體社會的災難。




黃遠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