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主派近日試圖就高鐵及港珠澳大橋的建築及開通等問題煽風點火,特別是另一場立法會九龍西地區補選將於稍後舉行,泛民主派更需炒作政治議題,以爭取更多選民支持,然而社會暫時對此反應冷淡,未能引起較大迴響。事實上,高鐵及港珠澳大橋有其實質作用和效益,加上近期本港經濟及社會發展穩定,社會對泛民有關炒作反應冷淡實屬意料之內,然而未來特區政府面對的挑戰重重,有關勢頭能否保持,實屬疑問。

隨著高鐵及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日子日趨接近,相關開通前的準備工作亦密鑼緊鼓,當中難免會遇到各項問題,泛民主派隨即將有關議題如高鐵地下管道滲水、西九龍站的「神秘」樓層及港珠澳大橋防波堤的組件出現散落等大造文章,質疑有關工程出現質量問題,試圖挑動中港矛盾及打擊市民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的信心,以爭取於補選中獲得更多選票,卻一如預期般未能引起社會較大反彈。

無疑,高鐵及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對本港有實質的裨益,高鐵香港段的開通使本港能連接內地的高鐵網絡,使市民能更便捷地連接內地各個城市,而港珠澳大橋則以陸路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來往三地的時間將大為縮短,有助加強本港和內地的經濟、物流和旅遊等方面的交往,難怪過去泛民因反對興建高鐵香港段的同時,卻經常於地區舉辦內地高鐵團而飽受詬病。

另一方面,本港經濟於今年持續錄得增長,儘管近日受中美貿易戰的陰霾困擾,社會氣氛仍較往年有所改善,新一屆特區政府亦意識到早年政治爭拗造成社會內耗,不利施政,逐轉移專注經濟和民生議題,符合市民冀政府能集中精力改善經濟和民生的期望,使泛民對政治議題的炒作空間不多。再者,泛民主派隨著本土派的興起而變得碎片化,近年跟隨本土派愈走愈激,卻未能取得本土派的支持之餘,亦流失了部分溫和理性的支持者,顯得進退失據,削弱了泛民將議題政治化的本錢。

儘管特區政府現時處於良好勢頭,然而隨著其他具較大爭議的議題陸續上馬,包括《國歌法》和《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等,均是複雜議題,特別是《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方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早前就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於外國記者會發表演講,批評有關行為是協助煽動分裂國家,儘管沒有正面回應是否應加快《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然而現屆政府實難以迴避該「燙手山芋」。政府在此良好勢頭下,更需居安思危,不然便會重蹈如處理風暴「山竹」事件般的覆辙,本來開局尚算不錯,風暴來臨前給予一定警示,令市民有所防範,得分不少,卻低估了風災後市民的上班安排,或至少帶頭指示非緊急公務員可以不用上班,否則不會落得「爛尾」收場的結果。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