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離世,引起無數讀者文人的傷感。雖然金庸一生的著作數量不算多產,可是幾乎每部小說都膾灸人口。即使你不是忠實粉絲,或是未曾拜讀原著,都可能從不同的渠道看過《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鹿鼎記》等作品。

以《神鵰俠侶》為例,就曾多次翻拍成經典一時的電視劇。例如80年代的劉德華版本、到90年代的古天樂版本、至十年前由內地影星黃曉明主演的版本,都深得觀眾的好評。《神鵰俠侶》更加被日本電視台翻拍成動畫,在亞洲各地掀起熱潮,休說作品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遊戲及其他相關創意產品。

其實,由文學推動創業產業發展,是全球適用的發展軌跡。以內地為例,近年電視劇成功打入亞洲市場,除了因爲資金和技術的進步,更重要的原因是製作單位收購及改編網絡小說的作品。港人耳熟能詳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錦繡未央》、《瑯琊榜》正是此例。

即使以處於流行文化尖端自居的美國,同樣有大量商業創意作品的來源來自小說。例如一度瘋魔全球青少年的《哈利波特》系列、《飢餓遊戲》系列,都為荷里活電影片商帶來豐厚的利潤。從藝術層面出發,每年亦有不少由書籍改編的電影獲得奧斯卡提名甚至得獎。2017年的最佳電影提名中,就有數部電影如《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黑暗時刻》等屬於改編作品,證明小說是支撐荷里活發展的重要力量。

銳意推動多元產業發展的香港政府,近年大力支持本地電影業,例如投放資源培訓新晉電影工作者、提供更多打入內地市場的機會等等,不過,以上的做法不過是小修小補,缺乏優質的題材和劇本,始終難以令電影行業發展得有聲有色。

因此,與其向業界提供硬件各機會,最根本的做法莫過於推動文學的發展。至於文學發展能否興盛,則在於教育方面能否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建立創意的思維能力。所以,創意產業的好與壞,實際上就是教育方針的優劣。如果教育政策能夠調整和配合,則培養更多的金庸、出版更多高質小說、刺激創意產業之日不遠矣。




黃遠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