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能化發展,能有效調動全面資源,快速應對重大事故,例如最近的地鐵出軌。

城市智能化發展,能有效調動全面資源,快速應對重大事故,例如最近的地鐵出軌。

2016年,「互聯網+」的概念剛剛熱起來,大數據的潛力還未展現,馬雲在一個公開場合,已超前提出大數據對全球發展影響的看法︰「預期未來三十年的國際環境(因應大數據)變化很大,其中計劃經濟擴大是一種趨勢。」馬雲沒有得到太多掌聲,因為大家對「計劃經濟」沒有好感,更多相信「市場自由經濟」才是「經濟」。有人質疑是否意味著互聯網將要帶給我們「倒退」?更揶揄這是英語老師教經濟的非專業表現。(馬雲原是英語老師)

其實,馬雲所說的「計劃經濟」,不是舊式以行政手段強行推行沒有數據支持的經濟計劃,馬雲提出新計劃經濟理論很簡單︰「大數據等如經濟體系內的一個X光機,所以可以作出預測。」換言之,出現什麼經濟問題,由大數據說話,不靠一眾「磚家」的盲目猜測,與此同時,經濟發展按客觀參考數據進行。

上周我在北京參與阿里巴巴集團的一個活動,有主持人重提「計劃經濟」的比喻,不過,我即時聯想關於大數據智慧城市管理的範疇,思考有了大數據之後,城市管理是否可以簡化一點?有了大數據,我們可大量移除官僚層級,由大數據驅動智能化、自動化的決策流程,如是者,我們也可以減少代議體制的規模,事關各區瑣碎之事,諸如那處地方失修、垃圾堆積、公地佔用等,透過傳感器採集24小時訊息,加以紀錄分析,已經可以馬上派員修正。此外,從整個城市規模來看,從人口分析、交通流動、經濟表現等數據,將可為我們列出城市長遠規劃的需要。舉個例子,香港是否需要填海增加用地,大家用口講、靠輿論,至少要等十年八年才有初步共識,換作用數據說話,效果必然更加簡單快捷。

大數據這門知識在香港還未成熟普及,政府各部門、各公共機構的數據資料才開始著手打通,我們仍處於一個比較「人手化」的階段,從過去兩次大颱風襲港,到最近的地鐵事故,這個城市作出的反應有大幅改進空間,這個空間需要由大數據驅動的智能化管理作填補。過去大半年,我參加一次又一次國內科企活動,感覺上內地的數字化進度很快,愈來愈多城市實施智慧城市建設,這種速度令我感到愈來愈有壓力。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