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成為最新的政治風波,假如行政立法機關無力改變現有局面,不但會影響未來兩場選舉的走勢,更有可能重燃梁振英社會嚴重對立的局面。


讓我們先回顧過去一段時間的政治風暴。首先,立法會成立法案委員會,為條例開展修訂工作。根據慣例,法案委員會需要選出主席,才能進入議程,而主持這項程序的責任則會交由資歷最長的議員負責,即民主黨涂謹申。由於民主黨是反對修訂,所以涂謹申刻意「拉布」,兩次開會都未能選出委員會主席,因而引起建制派不滿,並在內務委員會發出指令,由第二資深議員石禮謙主持會議,因而發生「雙胞鬧劇」。


由於雙方各執一詞,演化成議會衝突及肢體碰撞,雙方各有議員受傷,而會議亦未能進行。建制派指責反對派破壞議會秩序和尊嚴,反對派又認為建制派不遵守委員會結果,雙方爭拗不斷。為了鼓動民意,雙方都埋設街站,宣傳條例及收集支持。


由於議會對敵狀態太過震撼,部分傳媒又從旁煽風點火,令公眾的焦點放在議會鬥爭,而不是條例內容和如何推動立法。


說穿了,現時的政治困局,是由於雙方的互不信任。以中央政府為首的建制派,認為反對派的行為是受到其金主美國的指使,利用香港作為中美角力的小擂台;反對派則認為,條例存在大量灰色地帶,加上對內地司法制度缺乏信心,所以極為抗拒。當這種分歧愈來愈大,而雙方也不打算作半步退讓,其結果必然是一個死結。


事實上,雙方互不信任早已不是秘密,過往多次的政治爭端,同樣源自不信任問題。以普選為例,建制陣營擔心政制過分開放,反對派勢力一發不可收拾,不利維持中央政府對特區的管治;反對陣營則會覺得中央政府在民主化上沒有誠意,根本不會給予港人普選。這種互相保留的心態,令香港錯過一次又一次民主進程突破的機會。


雖然雙方知道必須化解矛盾,香港政治局勢才會有所轉機,不過雙方都明白,妥協的代價太大,萬一錯走一步,便會萬劫不復。對中央政府而言,隨意退讓只會削弱管治威信,亦有可能擴大歐美集團在香港的影響力,不利管治形勢;對反對派而言,向中央政府討價還價只會遭到同道的圍剿,隨時關係到一黨之興衰。因此,要雙方讓步,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既然雙方沒有建立互信的空間,作為執掌政權的一方,更要果斷行事,積極推動符合整體社會利益之事。反正,既然建制提出的,反對派必定加以阻撓,亦難以與之合作,不如堅定決心,切實執行既有計劃。


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香港的問題「該軟的更軟,該硬的更硬」。如果中央及特區政府認定修訂逃犯條例是不容退讓的底線,那就更加貫徹執行,並在成功立法後,以時間和實例證明反對派今時今日的質疑和顧慮是多餘!




黃遠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