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李自成陷洛陽城烹福王犒賞 說法何來?可信嗎?

歷史長河

李自成陷洛陽城烹福王犒賞 說法何來?可信嗎?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李自成陷洛陽城烹福王犒賞 說法何來?可信嗎?

2019年08月17日 10:00 最後更新:08月19日 15:25

野史說得太血腥了。

李自成出生陝北農村,成年後因天下大旱揭竿起義。由於李自成的出身,早期領導的起義軍專打富貴子弟和貪官污吏,所以得到百姓歡迎,其中最著名的就屬李自成自創的「福祿宴」-民間一直盛傳,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軍隊活捉後,被李自成下令煮了,做成「福祿宴」犒賞士兵。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李自成起義軍 (網上圖片)

野史說得太血腥了。

影視中的李自成起義軍 (網上圖片)

福王朱常洵,是明朝神宗朱翊鈞的第三個兒子,15歲就被封為福王。明神宗的寵愛地步,去到供奉福王超出平常規格,平時賞賜的金銀珠寶還不在其內。事實上,按照明朝法度,王爺成年後就去各自封地,但是神宗,一直把朱常洵留在身邊,直到大臣們反復上奏,才把朱常洵送到封地。《明史》載:「……封常洵福王,婚費至三十萬,營洛陽邸第至二十八萬,十倍常制。廷臣請王之藩者數十百奏。不報。至四十二年,始令就藩。」

影視中的李自成起義軍 (網上圖片)

公元1641年,闖王李自成起義軍勢如破竹,從陝西攻打到了洛陽,福王了解李自成軍隊兵臨城下,在洛陽城破之後慌忙出逃,「匿迎恩寺」。最終朱常洵被李自成的軍隊所活捉,據指被李自成下令煮了,歷史真的如此?

影視中的李自成 (網上圖片)

至於野史中說法比較血腥,說李自成痛恨福王所為,先是打他40大板,再把其肥碩身軀塞進一個大缸中,和鹿肉混在一起,滿滿燉成一鍋肉粥分給士兵,這種說法最為人們所熟知。不過細究的話則很有問題,雖然李自成軍隊為農民軍,但攻破洛陽城後,洛陽城中金銀珠寶足以令他們過上好日子,沒必要吃人肉;且經過明朱理學的發展,吃人肉是要被唾棄。再者,這種說法在清朝流傳下來,不排除清朝人士對於前朝事件添油加醋地演繹。

然而,明末清初學者彭孫貽的著作《流寇志》中載:「闖賊跡福王所在,執之……王見自成,色怖乞生……賊置酒大會,臠王為俎,雜鹿肉食之,號福祿酒。」這裡不僅將福王軟弱無能描寫出來,還提到了割肉和鹿肉一塊煮用來犒賞士兵。這裡記載的比較上可信:割下一塊肉和鹿肉一起燉了分給士兵吃,頗有立誓之意,還會鼓舞軍心。所以,清朝所流傳朱常洵被燉的說法極有可能也是來源於此。現代著名姚雪垠的長篇小說《李自成傳》稱,李闖拿朱常洵的血跟鹿血混在一塊兒調酒,稱「福祿酒」。李自成的「福祿宴」,也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血腥。

影視中的李自成起義軍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李自成起義軍 (網上圖片)

福王朱常洵,是明朝神宗朱翊鈞的第三個兒子,15歲就被封為福王。明神宗的寵愛地步,去到供奉福王超出平常規格,平時賞賜的金銀珠寶還不在其內。事實上,按照明朝法度,王爺成年後就去各自封地,但是神宗,一直把朱常洵留在身邊,直到大臣們反復上奏,才把朱常洵送到封地。《明史》載:「……封常洵福王,婚費至三十萬,營洛陽邸第至二十八萬,十倍常制。廷臣請王之藩者數十百奏。不報。至四十二年,始令就藩。」

朱常洵到了30歲才到封地,他仗著神宗寵愛在封地上為所欲為,每天聲色犬馬,不顧百姓,《明史》載:「常洵日閉閣飲醇酒,所好惟婦女倡樂」。到了崇禎時期,他更仗著自己尊貴,更加胡作非為,朝廷對於他所為,也隻眼開隻眼閉。期間,農民起義軍並起,河南遭遇百年大旱災,「秦中流賊起,河南大旱蝗,人相食。」福王依舊我行我素,每天吃得山珍海味,自己也成為一個三百多磅的大肥仔。「民間藉藉,謂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陽富於大內。」王府財寶堆積如山,福王卻沒有意思拿出來賑災,百姓及朝廷上下都有很大意見。

影視中的李自成起義軍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李自成起義軍 (網上圖片)

公元1641年,闖王李自成起義軍勢如破竹,從陝西攻打到了洛陽,福王了解李自成軍隊兵臨城下,在洛陽城破之後慌忙出逃,「匿迎恩寺」。最終朱常洵被李自成的軍隊所活捉,據指被李自成下令煮了,歷史真的如此?

據《明史》記載:「翌日,賊跡而執之,遂遇害。」只是簡單的說了一下,具體情況如何,被捉住期間發生甚麼,不得而知。《明史》雖為清朝時期編纂,但修史之人多為明朝遺老,難免對福王有所隱瞞。

影視中的李自成起義軍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李自成起義軍 (網上圖片)

至於野史中說法比較血腥,說李自成痛恨福王所為,先是打他40大板,再把其肥碩身軀塞進一個大缸中,和鹿肉混在一起,滿滿燉成一鍋肉粥分給士兵,這種說法最為人們所熟知。不過細究的話則很有問題,雖然李自成軍隊為農民軍,但攻破洛陽城後,洛陽城中金銀珠寶足以令他們過上好日子,沒必要吃人肉;且經過明朱理學的發展,吃人肉是要被唾棄。再者,這種說法在清朝流傳下來,不排除清朝人士對於前朝事件添油加醋地演繹。

影視中的李自成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李自成 (網上圖片)

然而,明末清初學者彭孫貽的著作《流寇志》中載:「闖賊跡福王所在,執之……王見自成,色怖乞生……賊置酒大會,臠王為俎,雜鹿肉食之,號福祿酒。」這裡不僅將福王軟弱無能描寫出來,還提到了割肉和鹿肉一塊煮用來犒賞士兵。這裡記載的比較上可信:割下一塊肉和鹿肉一起燉了分給士兵吃,頗有立誓之意,還會鼓舞軍心。所以,清朝所流傳朱常洵被燉的說法極有可能也是來源於此。現代著名姚雪垠的長篇小說《李自成傳》稱,李闖拿朱常洵的血跟鹿血混在一塊兒調酒,稱「福祿酒」。李自成的「福祿宴」,也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血腥。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得齊秦兩地就如「高屋建瓴」 韓信幸留一命

2024年04月22日 20:00

「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當中有言:「⋯⋯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秦朝滅亡後,楚漢相爭以項羽江邊自刎為標誌落下帷幕。劉邦建立了「漢」政權,便厚厚賞賜了在戰爭中立下功勞的人。就以韓信為例,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其功勞固然不可多得:聲東擊西虜魏王豹、強勢突襲相夏說、背水一戰大破陳余⋯⋯因此,劉邦便把韓信封為楚王。可是功高蓋主免不了惹來殺身之禍。韓信沒當上楚王不久,馬上就有人散播韓信謀反的謠言。劉邦聽後雖不知事情真偽,但也不敢怠慢,立即就和身邊諸將商議對策。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當時不少將領建議征討韓信,而謀士陳平就這樣向劉邦說:「陛下,韓信武藝高強,恐怕朝中將領都不是他對手。既然強攻不能制服韓信,不如使用計謀去對付他。」說罷,陳平就在劉邦耳邊獻上了一計⋯⋯

翌日,劉邦就向眾人宣報自己將到雲夢澤巡遊一事。恰好,韓信就在離雲夢澤不遠的陳縣。因此,韓信便召見了諸候,早早的守在大路旁,恭迎劉邦。可誰知,劉邦一到,韓信就被劉邦安排好的將士們給拿下了。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聽說劉邦把韓信收歸天牢,想為韓信說情的大夫田肯就急急忙的進宮面見劉邦。可是田肯一見劉邦,卻笑著說道:「可喜可賀啊,陛下!」劉邦一楞,問道:「可有什麽值得祝賀的?」見劉邦一臉茫然,田肯就娓娓道來的說著:「值得道賀的事情可是有好幾件。第一樁喜事當然是韓信束手就擒;第二樁喜事便是陛下您已經牢牢掌控了關中秦地。秦地地勢險要,山河環繞。像這種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即便百萬軍隊來襲,秦地哪怕只有兩萬兵馬都能抵擋住。憑著秦地這片有利的軍事要地,要對諸侯用兵簡直就像在高高的屋檐上倒下一瓶水那麼簡單!而且,陛下您東有齊地瑯琊、即墨等富饒之地,南有泰山作後盾,西有黃河,北有渤海。有著這樣的地勢,我們只需二十萬兵馬就可以抵擋敵方的百萬軍隊!所以說,齊地與秦地就好比東秦和西秦,陛下現在得此要地,難道不值得祝賀嗎?」

高祖劉邦聽完田肯的一席話,就明白田肯是在變相地為韓信求情,因為他所說的秦地、齊地是韓信的功勞。若不是韓信領兵征戰,他劉邦怎能擁有如此關鍵的齊秦兩地呢?劉邦略一沈吟,對田肯說:「你所言不無道理。」便下令賞賜田肯黃金五百斤。隨後,劉邦赦免了韓信。韓信雖幸留一命,卻難逃被貶為淮陰侯的命運。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比喻居高臨下,勢不可當。在現代漢語中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