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曾經講過,「最令人恐懼是恐懼本身」。因為真正值得恐懼的,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由自己腦海幻想,處於內心深處的心魔。

修例風波初期,便有謠言指智慧燈柱是用作侵犯市民私隱,甚至作為社會評分的工具,引來部分市民的恐懼。終於,在上星期周末,這班杞人憂天的市民發起遊行抗議,更在活動途中拆除及破壞燈柱的零件,令納稅人白白浪費數以百萬計的公帑。雖然,政府一再強調,智慧燈柱的主要用途是交通及環境方面的數據,並可為市民提供免費WIFI服務,不涉及人臉識別及收集個人資料的用途,而有關設施亦早已在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地實行,但還是無阻這群被恐懼操縱腦袋的市民大肆破壞及將有益民生的工程加以妖魔化。

另一例子,是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的針對公開試的報告,提出考慮取消中國語文科口試及聆聽的部分,引來一班網民熱烈討論,認為是消滅廣東話的第一步。然而,根據專責小組的思路,建議取消口試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分別是「學生應試壓力大」、「考試成本過高,不符效益」及「考試內容與社會日常工作關係不大」。故勿論以上三個意見是否具備充分理據,至少其出發點都是基於學生身心健康、個人能力和公帑資源運用的著想,與廣東話存廢根本沒有半點關係。而且,中文口試卷早於90年代初高考推行,如果口試有助於保障廣東話的流傳和學習,何以早些年即有反對派人士質疑政府有意「廢粵推普」呢?

反對派極力推祟的政治電影有句經典對白,就是「這些年,我們學得最多是陰謀論,失去最多的是信任」。以上兩個民生事件,其實與個人自由、人權、民主、法治沒有丁點關係,但是一群聲稱熱愛自由的人假以名義,煽惑他人,亂扣帽子,將有益公眾的事扭曲成出賣社會、十惡不赦的行為。試想想,如果一支燈柱一個考試都可以引起無謂的爭議、猜疑和反對,那麼其他民生項目,例如房屋、填海、醫療、政制等等,政府想要提出變革,便「難於上青天」了。

正因部分港人骨子裡常常懷著極端懷疑的精神(而筆者從來不見他們用於學術研究當中),所以回歸以來,尤其是高鐵事件後,香港便陷入無休止的內耗,經濟、民生每況愈下。當社會發展陷入瓶頸,他們更會將責任推卸在當權者手上,不會反思自己多餘的反對才是香港停步不前的主因。他們甚至認為,反正自己一無所有,社會亦不見得多好,寧願「攬炒」同歸於盡,也不願與政府尋求出路,解決困局。

當然,政府與市民建立互信,是雙方的共同責任。在今次修例風波上,政府與民間的溝通的確未如理想。然而,假如有些市民不理好壞,都要盲目反對,甚或將政策偏激化妖魔化以「彰顯」自己的英明神武,則不論政府何等誠意,也難以改善緊張的關係。而無盡的內鬥,便會將香港帶進無盡的深淵。




黃遠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