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公佈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施政報告公佈政府將更積極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新界棕地及在各區大綱圖中已劃作高密度住宅的私人土地,包括新界棕地及在各區大綱圖中已劃作高密度住宅(例如茶果嶺村以及牛池灣村)。政府的收地目標達數百公頃,希望能紓緩土地不足問題。所收土地會百分百興建公營房屋,包括公屋和首置盤等。

具體的房屋供應短中期支援措施有以下十點:

1.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項目,在未來三年合共提供10000個單位,以紓緩居住環境惡劣和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的壓力。這些單位除建於短期空置的政府土地和公共設施外,也會在私人發展商借出的土地上進行。市建局、香港房屋協會和香港建造商會等機構將為營辦的民間團體提供專業意見和項目管理支援,而政府預留的建設費用增加至50億元,全面體現民、商、官合作。繼續推展特設為滿足青年人短暫住房需要的青年宿舍,其中屬兩個項目的1760個單位將於未來兩年落成,另外有五個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的項目亦在進行中;

2.透過現金津貼,為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包括輪候公屋人士,提供支援。由於有關的研究工作需時,關愛基金把原本在紓困措施中為上述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一次過生活津貼」,於下個年度先後發放兩次,可以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推出恆常現金津貼計劃的研究。另外,增加領取綜援家庭的租金津貼最高金額;

3.邀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研究重建房委會旗下的工廠大廈為公營房屋,特別是增加出租公屋的供應;

4.現時在39個「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計劃」)屋?中,約有42000個未售出單位,現時平均定價約為評估市值的二折。為進一步滿足公屋租戶的置業訴求,房委會積極部署,加快出售這些單位;

5.繼於2019年出售合共約8600個居屋和「綠置居」單位,預售更多正在興建的居屋和「綠置居」單位,預計2020年可高達約12000個,以盡快滿足市民的置業期望;

6.繼今年推出3000個「白居二」配額,房委會在2020年進一步增加配額,以滿足更多白表人士的置業需求;

7.透過於2020年第一季出售安達臣道一幅私人住宅用地,落實第二個「首置」先導項目,用賣地條款規定發展商除興建私人住宅單位外,須興建約1 000個「首置」單位,並以低於市價賣給合資格人士;

8.賦予市建局新任務,要求該局在其重建項目中,參考今年年初成功推出的市建局馬頭圍道首個「首置」項目的經驗,積極提供更多「首置」或其他類別的資助出售房屋單位。政府會適當地提供資源配合,讓市建局可以持續履行市區更新的任務;

9.市建局已在九龍城物色到兩組適合作重建的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作試點計劃,涉及三十多幢樓宇,並計劃明年年初公布啟動這些樓宇的重建,以期充分利用有關地段的發展潛力。部分收回的土地會預留作興建公營房屋,估計重建後公營及私人單位總數約為現時單位的五倍;

10.為協助首次置業人士,會放寬由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提供的按揭保險計劃的樓價上限,首次置業人士(即申請時並未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可申請最高九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將由現時400萬提升至800萬,而可申請最高八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則會由600萬提升至1000萬;後者可以包括自用樓換樓按揭。

另外,在增加土地供應方面,林鄭表明繼續推動「明日大嶼」計劃。在民生方面,公共交通費補貼會加碼,補貼額加到3成,上限有望加到400元。

上面的措施, 針對的是房屋供應嚴重短缺,房價下跌的機會很少,但仍然涉及風險管理,政府需要作較多說明。

總體上,施政報告的政策措施非常有利於改善香港中下階層市民的民生困難,尤其是增加土地供應的措施。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香港有數以十萬計的市民居住在劏房、籠屋裏面, 居住條件非常惡劣,這是香港這個現代化大都市所不能容忍的現象。另外也有好多家庭,幾人住在非常細小的公屋裏, 環境擠迫。

這些嚴重的居住問題,是香港社會的深層矛盾。之前,我們專業聯會一些同事研究了以百計的在香港暴動當中,站在最前線而成為法庭涉嫌暴動罪被告的人,通常是無業、收入低、居住條件極差的人群,他們是香港社會動盪不安的主要角色。

如果可以解決他們的居住問題,社會矛盾會緩和、會下降,這對整個香港的前途都有利。 希望施政報告當中的措施可以盡快實行、落實, 千萬不要好似以往那樣,議而不決,不停地拖,耽誤時機。

我們特別希望反對派的議員,也以民生為重,解決香港下階層的居住問題,不要阻撓方案的實施, 否則,香港矛盾越來越嚴重,對整個香港不利,對反對派也不利。

畢竟,香港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希望各個派別、全體社會人士,支持施政報告的落實,恢復香港的繁榮穩定。

林沛瑩  測量師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