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奕詝能力大遜奕訢 靠老師用計成就帝業

歷史長河

奕詝能力大遜奕訢 靠老師用計成就帝業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奕詝能力大遜奕訢 靠老師用計成就帝業

2019年10月20日 10:00 最後更新:16:45

可惜即使帝師有能力 咸豐無力也難變天

清朝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公元1850年2月27日),病入膏肓的道光皇帝緊急召見王公大臣,宣布他一生最後一道密旨,《宣宗成皇帝實錄》及《文宗顯皇帝實錄》均有載:「皇四子奕詝,著立為皇太子。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贊輔,總以國計民生為重,無恤其他。」某種意義上來說,道光帝這道聖旨,改變清朝命運,也決定中國歷史的走向。

更多相片
清宣宗道光皇帝朝服像 (網上圖片)

可惜即使帝師有能力 咸豐無力也難變天

杜受田 (網上圖片)

道光帝有九個兒子,但只有五個活到成年,五個兒子中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是皇四子奕詝及皇六子奕訢。兩人的才能有著不小差距-皇六子聰明好學,擅長弓馬騎射,而皇四子則身患殘疾,資質平平。然而,道光帝最終卻選擇皇四子,即後來的咸豐帝。

清文宗顯皇帝朝服全身像 (網上圖片)

杜受田不僅學問好,而且很聰明,他深知教育皇子的重要,於是遷居西安門內靜默寺,以便於每天清晨能夠入宮授課。杜受田兢業樂業,非常用心教育皇子,與皇四子的關係很好。當時,清朝皇子每年只有五天假期,杜受田陪伴皇四子的時間,甚至比父親道光帝還多。

1860年的奕訢 (網上圖片)

最終,在杜受田的幫助下,原本不佔優勢的皇四子戰勝了皇六子,成為大清下一任皇帝,即咸豐帝。清人筆記《清人逸事》、《清朝野史大觀·文宗得儲位之異辭》均認為,杜受田用計使得道光以「皇四子仁孝」為由立奕詝為太子。

清王朝當時走向正在傾頹,咸豐繼位後,結果也未能挽回清朝衰敗之局,甚理連都城都被攻破。後世不少分析指咸豐思想保守,繼續閉關鎖國,加上身體虛弱,結果30歲時病死,導致慈禧專權。至於,皇六子「恭親王」奕訢勤奮好學,積極主張學習西方科技,為洋務派核心,雖然歷史沒如果,但若繼位是他,那清朝的結果會否不一樣?

清宣宗道光皇帝朝服像 (網上圖片)

清宣宗道光皇帝朝服像 (網上圖片)

道光帝有九個兒子,但只有五個活到成年,五個兒子中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是皇四子奕詝及皇六子奕訢。兩人的才能有著不小差距-皇六子聰明好學,擅長弓馬騎射,而皇四子則身患殘疾,資質平平。然而,道光帝最終卻選擇皇四子,即後來的咸豐帝。

應該說,咸豐帝之所以能繼承皇位,和他的老師有密切的關係。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道光帝為皇子挑選老師,山西學政杜受田被調回北京,擔任皇四子奕詝的老師。杜受田為山東濱州人,出身書香門第,以「一門七進士、父子五翰林」名揚天下。早於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杜受田以會試第一、殿試二甲第一的成績,一舉高中。

杜受田 (網上圖片)

杜受田 (網上圖片)

杜受田不僅學問好,而且很聰明,他深知教育皇子的重要,於是遷居西安門內靜默寺,以便於每天清晨能夠入宮授課。杜受田兢業樂業,非常用心教育皇子,與皇四子的關係很好。當時,清朝皇子每年只有五天假期,杜受田陪伴皇四子的時間,甚至比父親道光帝還多。

隨著皇子年齡漸長,道光帝成也漸入晚年,開始考慮繼承人的問題。皇六子文武兼備,才華出眾,原本是皇子的最佳人選,但道光帝還是決定考察一下。據《清史稿·杜受田傳》載,有一天道光帝帶著諸皇子去南苑狩獵,結果皇六子捕獲的獵物最多,而皇四子一箭未放。其實,皇四子患有腿疾,身體虛弱,不善於弓馬騎射。

然而,皇四子在老師杜受田的教導下,這樣回覆父皇:「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乾天和。」道光帝聽完這話非常高興,當場稱讚。後來,道光帝又考察兩個皇子的政治才能,皇六子對答如流,而皇四子又在老師的指導下,伏地痛哭,讓道光帝感到兒子孝心。

清文宗顯皇帝朝服全身像 (網上圖片)

清文宗顯皇帝朝服全身像 (網上圖片)

最終,在杜受田的幫助下,原本不佔優勢的皇四子戰勝了皇六子,成為大清下一任皇帝,即咸豐帝。清人筆記《清人逸事》、《清朝野史大觀·文宗得儲位之異辭》均認為,杜受田用計使得道光以「皇四子仁孝」為由立奕詝為太子。

咸豐帝繼位時年僅19,根本沒什麼政治經驗,因此對師傅杜受田言聽計從,杜受田雖然非軍機大臣,但他確實為咸豐初年政局帶來了改變。咸豐二年,山東、江蘇一帶遭遇水災,杜受田前往賑災。太平軍起義,杜受田推薦林則徐、周天爵等有能力的大臣。

結果杜受田積勞成疾,死於江蘇清江浦驛台。咸豐帝聞訊後,非常悲痛,當即做出決定,賜諡「文正」,之後還賞陀羅經被、賞銀五千兩、贈太師大學士。當杜受田的棺槨回到北京時,咸豐帝親自前往祭奠,撫棺痛哭。後來,咸豐帝寫下一段文字,「十七年情懷付與逝水。嗚呼!卿之不幸,實朕之不幸也!」

1860年的奕訢 (網上圖片)

1860年的奕訢 (網上圖片)

清王朝當時走向正在傾頹,咸豐繼位後,結果也未能挽回清朝衰敗之局,甚理連都城都被攻破。後世不少分析指咸豐思想保守,繼續閉關鎖國,加上身體虛弱,結果30歲時病死,導致慈禧專權。至於,皇六子「恭親王」奕訢勤奮好學,積極主張學習西方科技,為洋務派核心,雖然歷史沒如果,但若繼位是他,那清朝的結果會否不一樣?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