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奕詝能力大遜奕訢 靠老師用計成就帝業

歷史長河

奕詝能力大遜奕訢 靠老師用計成就帝業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奕詝能力大遜奕訢 靠老師用計成就帝業

2019年10月20日 10:00

可惜即使帝師有能力 咸豐無力也難變天

清朝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公元1850年2月27日),病入膏肓的道光皇帝緊急召見王公大臣,宣布他一生最後一道密旨,《宣宗成皇帝實錄》及《文宗顯皇帝實錄》均有載:「皇四子奕詝,著立為皇太子。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贊輔,總以國計民生為重,無恤其他。」某種意義上來說,道光帝這道聖旨,改變清朝命運,也決定中國歷史的走向。

更多相片
清宣宗道光皇帝朝服像 (網上圖片)

可惜即使帝師有能力 咸豐無力也難變天

杜受田 (網上圖片)

道光帝有九個兒子,但只有五個活到成年,五個兒子中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是皇四子奕詝及皇六子奕訢。兩人的才能有著不小差距-皇六子聰明好學,擅長弓馬騎射,而皇四子則身患殘疾,資質平平。然而,道光帝最終卻選擇皇四子,即後來的咸豐帝。

清文宗顯皇帝朝服全身像 (網上圖片)

杜受田不僅學問好,而且很聰明,他深知教育皇子的重要,於是遷居西安門內靜默寺,以便於每天清晨能夠入宮授課。杜受田兢業樂業,非常用心教育皇子,與皇四子的關係很好。當時,清朝皇子每年只有五天假期,杜受田陪伴皇四子的時間,甚至比父親道光帝還多。

1860年的奕訢 (網上圖片)

最終,在杜受田的幫助下,原本不佔優勢的皇四子戰勝了皇六子,成為大清下一任皇帝,即咸豐帝。清人筆記《清人逸事》、《清朝野史大觀·文宗得儲位之異辭》均認為,杜受田用計使得道光以「皇四子仁孝」為由立奕詝為太子。

清王朝當時走向正在傾頹,咸豐繼位後,結果也未能挽回清朝衰敗之局,甚理連都城都被攻破。後世不少分析指咸豐思想保守,繼續閉關鎖國,加上身體虛弱,結果30歲時病死,導致慈禧專權。至於,皇六子「恭親王」奕訢勤奮好學,積極主張學習西方科技,為洋務派核心,雖然歷史沒如果,但若繼位是他,那清朝的結果會否不一樣?

清宣宗道光皇帝朝服像 (網上圖片)

清宣宗道光皇帝朝服像 (網上圖片)

道光帝有九個兒子,但只有五個活到成年,五個兒子中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是皇四子奕詝及皇六子奕訢。兩人的才能有著不小差距-皇六子聰明好學,擅長弓馬騎射,而皇四子則身患殘疾,資質平平。然而,道光帝最終卻選擇皇四子,即後來的咸豐帝。

應該說,咸豐帝之所以能繼承皇位,和他的老師有密切的關係。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道光帝為皇子挑選老師,山西學政杜受田被調回北京,擔任皇四子奕詝的老師。杜受田為山東濱州人,出身書香門第,以「一門七進士、父子五翰林」名揚天下。早於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杜受田以會試第一、殿試二甲第一的成績,一舉高中。

杜受田 (網上圖片)

杜受田 (網上圖片)

杜受田不僅學問好,而且很聰明,他深知教育皇子的重要,於是遷居西安門內靜默寺,以便於每天清晨能夠入宮授課。杜受田兢業樂業,非常用心教育皇子,與皇四子的關係很好。當時,清朝皇子每年只有五天假期,杜受田陪伴皇四子的時間,甚至比父親道光帝還多。

隨著皇子年齡漸長,道光帝成也漸入晚年,開始考慮繼承人的問題。皇六子文武兼備,才華出眾,原本是皇子的最佳人選,但道光帝還是決定考察一下。據《清史稿·杜受田傳》載,有一天道光帝帶著諸皇子去南苑狩獵,結果皇六子捕獲的獵物最多,而皇四子一箭未放。其實,皇四子患有腿疾,身體虛弱,不善於弓馬騎射。

然而,皇四子在老師杜受田的教導下,這樣回覆父皇:「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乾天和。」道光帝聽完這話非常高興,當場稱讚。後來,道光帝又考察兩個皇子的政治才能,皇六子對答如流,而皇四子又在老師的指導下,伏地痛哭,讓道光帝感到兒子孝心。

清文宗顯皇帝朝服全身像 (網上圖片)

清文宗顯皇帝朝服全身像 (網上圖片)

最終,在杜受田的幫助下,原本不佔優勢的皇四子戰勝了皇六子,成為大清下一任皇帝,即咸豐帝。清人筆記《清人逸事》、《清朝野史大觀·文宗得儲位之異辭》均認為,杜受田用計使得道光以「皇四子仁孝」為由立奕詝為太子。

咸豐帝繼位時年僅19,根本沒什麼政治經驗,因此對師傅杜受田言聽計從,杜受田雖然非軍機大臣,但他確實為咸豐初年政局帶來了改變。咸豐二年,山東、江蘇一帶遭遇水災,杜受田前往賑災。太平軍起義,杜受田推薦林則徐、周天爵等有能力的大臣。

結果杜受田積勞成疾,死於江蘇清江浦驛台。咸豐帝聞訊後,非常悲痛,當即做出決定,賜諡「文正」,之後還賞陀羅經被、賞銀五千兩、贈太師大學士。當杜受田的棺槨回到北京時,咸豐帝親自前往祭奠,撫棺痛哭。後來,咸豐帝寫下一段文字,「十七年情懷付與逝水。嗚呼!卿之不幸,實朕之不幸也!」

1860年的奕訢 (網上圖片)

1860年的奕訢 (網上圖片)

清王朝當時走向正在傾頹,咸豐繼位後,結果也未能挽回清朝衰敗之局,甚理連都城都被攻破。後世不少分析指咸豐思想保守,繼續閉關鎖國,加上身體虛弱,結果30歲時病死,導致慈禧專權。至於,皇六子「恭親王」奕訢勤奮好學,積極主張學習西方科技,為洋務派核心,雖然歷史沒如果,但若繼位是他,那清朝的結果會否不一樣?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