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何鴻燊何東家族 建立商業王國成就傳奇

歷史長河

何鴻燊何東家族 建立商業王國成就傳奇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何鴻燊何東家族 建立商業王國成就傳奇

2020年05月27日 09:30 最後更新:10:30

何東家族,對香港的經濟、政治都具影響力,富過四代。

澳門「賭王」何鴻燊逝世,享壽98歲。何鴻燊幼時家世顯赫,即使其後家道中落,他及後轉至澳門發展,結果闖出一番事業來,成就一代賭王傳奇,成為一舉手一投足都引起廣泛關注的人物。

更多相片
何鴻燊。 資料圖片

何東家族,對香港的經濟、政治都具影響力,富過四代。

上海密勒氏評論報《中國名人錄》中的何東 (網上圖片)

何鴻燊出身於香港何東家族,他是香港首富何東的侄孫。何鴻燊的傳奇背後,除了他的發跡史,他的家族史也與香港及澳門的發展唇齒相依。何鴻燊的曾祖父何仕文(Charles Henri Maurice Bosman)為荷蘭猶太人,1842年香港開埠後,他成為其中一個到香港尋找商機的歐洲商人及冒險家之一,於1859年抵港,直至1873年離開。何仕文就成為了何東家族的始祖。

前排左二為何東、左三何甘棠,後排左一為何福 (網上圖片)

在香港期間,何仕文和中國女子施娣結婚,生下幾個孩子。由這時開始,這個子息繁盛的家族,出了很多舉足輕重的大人物。當中有兩位首富,分別就是他兒子、香港開埠後首富何東(Robert Ho Tung Bosman),以及他的曾孫、澳門首富何鴻燊(Stanley Ho Hung-sun)。據了解,「何仕文」是Bosman的粵語音譯,所以何東最原有的姓氏為Bosman,隨後才隨父親漢化的姓氏以「何」為姓。

1937年10月何東家族合影 (網上圖片)

何仕文抵港後不久,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何仕文公司(Bosman & Co.),之後於1873年離開香港,改到英國倫敦發展,留下兒子何東由母親獨力撫養,何東最終熬出了頭來。

海員大罷工 (網上圖片)

在任職買辦的同時,何東自資成立「何東公司」(Ho Tung & Company)從事食糖買賣,而胞弟何福及何甘棠亦加入怡和成為買辦。1900年何東以健康欠佳為由辭職後,全力發展自己的生意,除一般貿易外,還進軍航運及地產買賣。

前排左起為張靜蓉夫人,何東,麥秀英夫人;後排為何世禮及妻子洪奇芬 (網上圖片)

1922年海員大罷工時期,在貿易及航運有切身利益的何東四出奔走調停,更私下承諾支付工人罷工期間的一半工資。

何鴻燊。 資料圖片

何鴻燊。 資料圖片

何鴻燊出身於香港何東家族,他是香港首富何東的侄孫。何鴻燊的傳奇背後,除了他的發跡史,他的家族史也與香港及澳門的發展唇齒相依。何鴻燊的曾祖父何仕文(Charles Henri Maurice Bosman)為荷蘭猶太人,1842年香港開埠後,他成為其中一個到香港尋找商機的歐洲商人及冒險家之一,於1859年抵港,直至1873年離開。何仕文就成為了何東家族的始祖。

上海密勒氏評論報《中國名人錄》中的何東 (網上圖片)

上海密勒氏評論報《中國名人錄》中的何東 (網上圖片)

在香港期間,何仕文和中國女子施娣結婚,生下幾個孩子。由這時開始,這個子息繁盛的家族,出了很多舉足輕重的大人物。當中有兩位首富,分別就是他兒子、香港開埠後首富何東(Robert Ho Tung Bosman),以及他的曾孫、澳門首富何鴻燊(Stanley Ho Hung-sun)。據了解,「何仕文」是Bosman的粵語音譯,所以何東最原有的姓氏為Bosman,隨後才隨父親漢化的姓氏以「何」為姓。

前排左二為何東、左三何甘棠,後排左一為何福 (網上圖片)

前排左二為何東、左三何甘棠,後排左一為何福 (網上圖片)

何仕文抵港後不久,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何仕文公司(Bosman & Co.),之後於1873年離開香港,改到英國倫敦發展,留下兒子何東由母親獨力撫養,何東最終熬出了頭來。

何東受中國文化薰陶,以華人自居,隨母親祖籍為廣東寶安人,後世均說籍貫自此。他幼年入讀私塾,學習四書、三史、八股文,稍長接受西方教育,轉讀中央書院,1878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畢業後隨即加入廣東海關,建立初步人際網絡及與西洋的國際貿易操作。

1881年,何東加入香港怡和洋行華人部任職初級助理員專責翻譯,因表現突出而獲迅速提升為買辦助理(買辦為當時幫助歐美商人與中國雙邊貿易的中國商人,是為特殊經紀人階層)。在怡和任職僅兩年的1883年接替姐夫蔡昇南成為買辦,不久更獲委任為剛成立的「香港火燭保險公司」及「廣東保險公司」的總買辦。

1937年10月何東家族合影 (網上圖片)

1937年10月何東家族合影 (網上圖片)

在任職買辦的同時,何東自資成立「何東公司」(Ho Tung & Company)從事食糖買賣,而胞弟何福及何甘棠亦加入怡和成為買辦。1900年何東以健康欠佳為由辭職後,全力發展自己的生意,除一般貿易外,還進軍航運及地產買賣。

何東於1928年前後接辦經營出現困難的《工商日報》,注入資金及改革管理後,成功令《工商日報》走出困局。除香港外,何東在上海、青島、東北及澳門皆有大量投資。

海員大罷工 (網上圖片)

海員大罷工 (網上圖片)

1922年海員大罷工時期,在貿易及航運有切身利益的何東四出奔走調停,更私下承諾支付工人罷工期間的一半工資。

何東家族作為被為是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四大家族之一,何東本人生前就與中國歷史上的三位著名人物孫中山、康有為和蔣介石都是朋友。他也曾大力推動割據的軍閥和睦共處,更曾襄助孫中山的革命活動。

前排左起為張靜蓉夫人,何東,麥秀英夫人;後排為何世禮及妻子洪奇芬 (網上圖片)

前排左起為張靜蓉夫人,何東,麥秀英夫人;後排為何世禮及妻子洪奇芬 (網上圖片)

後人在港、澳,甚至世界都甚具影響力,其中何東的六弟何啟佳,官至南非政府的工務局局長;何東其中一個兒子何世禮,是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曾為奉軍張學良之參謀官,抗戰爆發期間,投身一線戰場,官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將高級參謀,直接聽命於蔣介石。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