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張桂梅校長比作「中國特蕾莎」。

特蕾莎是何許人?

更多相片

把張桂梅校長比作「中國特蕾莎」。

特蕾莎是何許人?

「中國特蕾莎」,拿帶有宗教色彩的“西方聖人”來類比張桂梅,或是出於褒獎之意,不過合適嗎?

還有網友說,「她就是個普通黨員,做了自己認為對的事兒。」

她不是特蕾莎

張桂梅本人也多次在訪談中表示,華坪女高能辦起來,與當年留在女高的6位黨員的堅守密不可分。

「既然我們有黨員在,這些扶貧陣地我們不會丟的,我們學《黨章》、放《焦裕祿》……看看信仰能不能給我們帶來力量。」

在6位黨員的堅守下,全國第一家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級中學籌建起來了。建校12年來,華坪女高一共送走1804名畢業生,一本上線率從最初的4.26%,升至今年的44.02%,綜合上線率一直保持100%。

她從不為了哪路神仙

維基百科這樣介紹她,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因其一生致力於消除貧困,於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中國特蕾莎」,拿帶有宗教色彩的“西方聖人”來類比張桂梅,或是出於褒獎之意,不過合適嗎?

許多網友就表達了不同意見。

有人說,「她有名字,她叫張桂梅。」“她不能是中國的張桂梅嗎?”

還有網友說,「她就是個普通黨員,做了自己認為對的事兒。」

她不是特蕾莎

她是一名共產黨員

誠然,特蕾莎修女是偉大的,但是拿其與張桂梅類比是不合適的。

有網友表示,特蕾莎修女的善行,是為了「上帝的事業」;張桂梅校長的奉獻,是出於一名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使命感。

兩者有著本質的不同。

今天,@共青團中央 也發聲旗幟鮮明地指出,張桂梅不是中國特蕾莎,她是共產黨員。

張桂梅本人也多次在訪談中表示,華坪女高能辦起來,與當年留在女高的6位黨員的堅守密不可分。

辦校之初,由於經費不足,學校一度面臨師資不足等各種困難。張桂梅是如何堅持下去的?

「我們有6個黨員,如果在抗日戰爭年代,這個陣地上剩一個黨員,這陣地都不會丟掉。我們剩6個黨員,怎麼能把這塊扶貧的陣地給黨丟掉?」張桂梅這樣給大家做思想動員。

「重溫入黨誓詞,我們沒有錢,在二樓畫了一個黨旗,把誓詞寫在上面,我們6個人第一次宣誓,我們沒宣誓完,我們全哭了。」張桂梅回憶道。

「既然我們有黨員在,這些扶貧陣地我們不會丟的,我們學《黨章》、放《焦裕祿》……看看信仰能不能給我們帶來力量。」

在6位黨員的堅守下,全國第一家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級中學籌建起來了。建校12年來,華坪女高一共送走1804名畢業生,一本上線率從最初的4.26%,升至今年的44.02%,綜合上線率一直保持100%。

里,張桂梅校長出鏡時,胸前依然佩戴著黨徽。

她從不為了哪路神仙

而是為了人民

此外,還有網友犀利地指出,特蕾莎修女的事迹,還局限在照顧一下陷入貧困的窮人,沒有做到幫助他們「消除貧困」,甚至還教導窮人要“接受貧困”。譬如,特蕾莎1981年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當被問到窮人是否要忍受命運時,她回答說:“我想,窮人接受自己的命運,分享基督的苦難,這是一件非常美的事。”

而張桂梅每一分每一秒的工作,都是在給貧困地區的女孩子們提供教育,讓她們考上大學,擺脫早早嫁人生子的命運,成為主宰自己人生的強者。張桂梅堅信——女孩接受教育是改變三代人的。她想解決的是「低素質母親-低素質孩兒」的惡性循環,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張桂梅曾在採訪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學生家訪時,她發現一位母親將自己上高三的女兒留在家裏干農活,把上初中的兒子送去縣城補習。

當時她就氣不打一處來,毫不客氣地質問那位母親,「你腦子有病啊,你姑娘要高考的,你不送她補習,反而送兒子去補習?」

「他是兒子。」

那位母親的一句回答,令張桂梅一時語塞。

後來,再回憶起這一幕,張桂梅說,再難,我覺得我辦這個女高都是對的,就算把命搭上都應該的。

就這樣,孑然一身,劍指傳統、落後、蒙昧的觀念,張桂梅就像是個行走在麗江大山裏的俠客,哪裏有不平哪裏就有她。

耗盡青春和生命,張桂梅和她的同志們畢生的信仰和追求,就是打碎封建習俗加諸在中國人身上的枷鎖,托舉起大山裡無數女孩的人生。

這一切的動機,不是為了哪路神仙,而是為了人民。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