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半導體嚴重短缺 白宮開大會 拜登高呼「芯片美國製造」

博客文章

半導體嚴重短缺 白宮開大會 拜登高呼「芯片美國製造」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半導體嚴重短缺 白宮開大會 拜登高呼「芯片美國製造」

2021年04月14日 12:25 最後更新:04月15日 18:36

全球芯片短缺問題嚴重,美國為強化半導體供應鏈本土化,白宮在4月12日召開半導體CEO峰會,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19家公司高層受邀。美國總統拜登在峰會上表示,中國計劃主導半導體供應鏈,美國應強化國內半導體產業,投資不能再等。

美國總統拜登。AP圖片

美國總統拜登。AP圖片

近期芯片短缺,搞到汽車業也要減產。美國忽然發現芯片產能嚴重向亞洲傾斜,其中台灣與南韓合共佔了70%以上,單是台積電一家公司就高達54%,更令美國關注。

美國搞的芯片峰會由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白宮經濟顧問狄斯(Brian Deese)及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主持。有19間芯片或相關行業巨頭參與,除了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外,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福特汽車(Ford Motor)、汽車集團Stellantis、晶片業龍頭英特爾(Intel Corp)與韓國三星(Samsung)等18家企業高層執行長,也透過視訊參與會議。

拜登在會議一開始致詞表示,與來自世界各地科技製造業領袖齊聚的目的,是要談論如何強化美國國內半導體產業,保護美國供應鏈,而他的半導體投資計畫擁有美國跨黨派強力支持。拜登指出,他收到來自兩黨23位參議員、42位眾議員來信,支持「晶片美國製造計畫」(CHIPS for America Program)。信函提及中國計劃大舉重整和主導半導體供應鏈,以及挹注多少資金以達成目的。

拜登近期提出規模至少達2萬億美元的「美國就業計畫」(American Jobs Plan),拜登表示,該計畫是重振美國製造業、保護國內供應鏈工作的一部分,將恢復過去以健康方式進行研發投資,拜登更認為美國須強化關鍵產品製造供應鏈,除了必須在國內製造能應對當今挑戰的科技與產品,也應抓住未來商機。

拜登指出:「計畫重點是要投資基礎建設,但不是20世紀那種基礎建設,而是21世紀的基建。」因此不只是起道路橋樑而已,也要投資供水系統、高速鐵路建設、電動車充電站,且要建立國內供應鏈,讓美國滿足逼切需求,不再需要受制於他國。拜登強調,他過去多次表示,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都沒在等,美國人也沒有理由再等。美國目前投資大筆資金在半導體、電池等領域,他說:「這是別人正在做的,我們也必須做」。

拜登呼籲國會,根據隨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 FY21)包裹通過、獲跨黨派支持的「晶片美國製造法」(CHIPS for America Act),對半導體製造與研發挹注500億美元資金,並另外投資500億美元,在商務部底下成立新辦公室,監控國內產業生產能力與資金投資,以支持關鍵產品製造。

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向媒體表示,拜登決定在峰會露面的原因之一,是希望直接從企業端了解芯片短缺造成的衝擊,以及做什麼能最有效協助他們渡過目前難關。

從年初延燒至今的晶片不足問題,困擾著全球的科技業者。美國白宮今日舉辦了半導體與供應鏈韌性執行長峰會,19家公司受邀參與。Intel新任CEO帕特.蓋爾辛格(Pat Gelsinger)呼籲美國重返芯片製造,公司、人員、技術都要是美國貨,將半導體產業的核心握在自己手中。

Intel新任CEO蓋爾辛格。

Intel新任CEO蓋爾辛格。

蓋爾辛格強調,美國必須擁有更高的芯片製造能力。目前台積電市佔率高達54%,蘋果等科技巨頭都仰賴台積電的技術。

美國在芯片製造領域只有12%市佔率,蓋爾辛格認為,他們的目標應該是讓超過33%的半導體製造重新回到美國的土地上。今年2月,Intel就與AMD等眾多半導體公司,共同致信拜登政府,期望政府能大力發展半導體製造;這個月初,拜登也向國會喊話,提議撥出500億美元投資美國半導體研發及製造。

「我們必須回到美國製造,生產比例已經連續下降25年了,現在該改變這項趨勢。」蓋爾辛格指出,「而且不只是在這塊土壤上製造,更需要他們是美國公司、美國工程師,以及美國的技術。」

蓋爾辛格聲稱,美國也必須將半導體產業關鍵的知識產權核(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握在手中,「這不僅僅影響到製造,還關聯到背後整體的控制與影響。」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台積電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產能過剩」?分析:美國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

2024年04月18日 13:02 最後更新:13:18

美國財長耶倫16日再次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聲稱解決產能過剩和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有助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駐美使館對此予以駁斥。

「誠然,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有所增長,但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指出,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內地觀察者網注意到,所謂「產能過剩」,是美國政客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耶倫近期無視經濟學常識,持續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受到多方駁斥。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耶倫本月4日至9日訪華,是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內閣成員。8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雙方就發展中國家債務處理、世界銀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全球性挑戰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在多邊渠道下就相關問題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

廖岷表示,中美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介紹,所謂「平衡增長」,包括許多議題:各國如何平衡自身的供給和需求,如何平衡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發展利益,如何平衡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等。

「平衡增長」一詞同樣暗示了美國的兩面性。呂祥認為,美國既想要借中國市場發展自身,又要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和優勢產能的崛起,這種兩面性對華政策預計會經歷一個長期過程。

至於耶倫等美國政客近期炒作「產能過剩」,呂祥表示,此舉實質上是希望中國給美國留時間。同時,「這些話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以配合現任總統拜登的連任競選。

去年9月,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重要共識,根據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耶倫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

「經濟工作組」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金融工作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