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前副總理兼外長菲舍爾Joseph Martin Fischer(1948年4月12日-) 於22日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Web syndication 發表題為《要“冷戰2.0”,還是要合作?》的評論文章。他說,"將西方和中國的關係類比為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這是具有誤導性的,而且很危險。"

菲舍爾Fischer是德國綠黨著名政治人物,曾於1998年至2005年擔任德國副總理兼外長。

菲舍爾Fischer說,"如果認真加以審視的話,將中國同西方關係類比為“冷戰”是一種誤導。今天的西方和中國之間的關係與當年的冷戰兩大陣營完全不同。" 。筆者非常認同這一點,以前蘇聯經濟很差,只強調軍事力量。蘇聯集團與西方集團沒有任何經濟聯繫,甚至發勁戰爭。而現時的中國與整個西方經濟聯繫非常密切,是歐洲西方很多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強調和平發展丶合作共贏,反對戰爭丶反對霸權。 因此,與蘇聯絕對不同。

Fischer 指,如果真的要發動“冷戰2.0”,西方所追求的遏制中國實力、孤立或限制中國技術發展等目標必將導致相關國家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他指出,中國擁有14億人口,他們正迎來獲得全球認可的歷史性機遇。“鑑於中國市場的體量,以及其所帶來的經濟依存度,那些認為可以成功孤立中國的想法是荒謬的”。他同時警告稱,與過去曾經上演過的冷戰不同,如今的一場冷戰將不會有贏家,而只會有輸家。 筆者贊同他上面的講法,因為西方所有大企業都需要中國這個市場,撇除了這個市場,他們的盈利將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甚至無法盈利。

Fischer指出,美國聯合西方盟友試圖扭轉“東昇西降”的歷史趨勢,但這能夠奏效嗎?他對此表示懷疑。他同時認為,21世紀將不再被大國政治博弈所主導,這是因為冠病疫情已經給人們提前“預演”了氣候危機的嚴峻性。而全球性挑戰將迫使大國擁抱合作,以守護人類,這當中不應計較“誰才是第一”。 筆者認為Fischer有戰略眼光,他有人類是命運共同體的認識。其實,在全球面臨疫情、氣候、生態等多重危機的背景下,國際主導權不再由傳統的大國政治博弈所決定,而是取決於哪些國家能夠挺身而出,提供應對危機所需的領導力和專業能力。筆者認為在抗疫過程中,美國不負責任的態度與中國負責任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美國只著眼於打壓中國,而中國著眼於擔起全球責任丶強調合作共贏,這肯定是正確的。

德國丶法國丶意大利等在西方世界當中,持比較中肯的態度 。他們知道美國霸權的危害性,也知道美國國力陷入衰退當中。但他們也知道中國競爭力強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壓力, 然而,他們同樣認知到中國和平發展,對他們沒有軍事威脅。故此,歐洲始終知道自己在美國中國之間平衡,才可以取得最大利益者。這也有助於世界和平穩定,我們對此表示讚賞。

林沛瑩 測量師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