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近200例感染者,傳播鏈蔓延6省13市,南京疫情何以至此?

博客文章

近200例感染者,傳播鏈蔓延6省13市,南京疫情何以至此?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近200例感染者,傳播鏈蔓延6省13市,南京疫情何以至此?

2021年07月29日 13:37 最後更新:13:44

自武漢疫情後,中國的疫情防控體系從未遇上過如此嚴峻的挑戰。

自南京機場發端的疫情,除了在江蘇造成了177例感染者,開始在全國各地開蔓延。

《八點健聞》報導,湖南疾控緊急發文、成都市民連夜核酸、北京回龍觀的一個小區暫時封閉……

最為蹊蹺的是,這些感染者甚至沒有去過南京,只是,所有這些人都有一個特徵,他們都曾去過張家界,並曾共同觀看過一場「魅力湘西」的演出,這場演出中,有曾途經過南京機場的大連旅客,後來被發現是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

張家界「魅力湘西」表演。資料圖片

張家界「魅力湘西」表演。資料圖片

演出謝幕,人流散去,2000多名觀眾分散在全國各地。

從21號至今的一周多時間里,正當人們把注意力放到了南京的3輪全員核酸檢測之際,從機場攻入的病毒已經搭上航班,飛向了全國各處。

雪上加霜的是,引爆本次疫情的是德爾塔毒株,病毒載量比原始毒株更高的傳染力,更短的潛伏期。

研究顯示,從暴露到檢測到病毒的時間窗口,只有3.7天。在廣東疫情期間,正是這種病毒,10天內傳了5、6代。

四川綿陽、瀘州、成都,遼寧瀋陽、大連,廣東中山、珠海,江蘇宿遷、揚州,安徽馬鞍山、蕪湖,湖南常德……

截止發稿前,從南京祿口機場引爆的疫情,在短短十天內,已經在6省13市蔓延(含江蘇),感染者近200,且傳播鏈開始加長。

隨著排查工作的推進,誰都不知道會不會再有更多病例浮現水面,更不知道會否有超級傳播者出現。

南京做了大量檢測。

南京做了大量檢測。

越來越多的城市發佈「緊急尋人」,範圍也從祿口機場擴大至南京,逐漸囊括更多城市,各地疾控部門也幾乎都進入了戰備狀態。

這一次,依舊是從機場境外輸入的病毒,但被發現時已經遲了。與此前不同的是,疫情不是發生在城市的普通角落,而是在人流密集、四通八達的機場切入。最終,機場沒有擋住病毒,搭著航班飛往四面八方。

鳳凰網撰文稱,日吞吐量接近7萬的祿口機場,10多天累積下來,就是70萬可能的接觸者,至少一半分布在全國各地。

這不是中國內地第一次與德爾塔毒株的正面交鋒,但卻有可能是感染規模最大的一次。當傳播力變強的毒株,遇上人流密集的交通樞紐,這場遭遇戰我們還需要付出多大代價才能平息疫情?

從南京機場開始,疫情正在擴散到全國各地,「外溢」成為了此輪南京疫情面對的最嚴峻挑戰。

大型交通樞紐的重要性和防控形勢的嚴峻再次顯現。多位受訪專家告訴八點健聞,如果不是發生在機場,這次疫情,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出現多省市的外溢。

而正是病毒外溢,導致此輪疫情的規模目前仍難以預測。

「那麼多路過機場的旅客被感染,說明機場已經被污染了。」一名病毒學專家分析。

而機場一旦被感染,便意味著從這裡出發的航班,都有被感染的風險。在飛機這樣一個密閉空間,數小時的航程下來,如果沒有任何防護的話,每個旅客都有被感染的可能。

如果說日常情境下,病毒傳播是線性傳播,通過航站樓和飛機,病毒可以輕鬆實現指數級傳播,讓自己傳得更多,更遠。更為麻煩的是,考慮到從暴露到檢出之間3.7天的時間窗口,這幾乎已經足夠病毒搭上飛機跑遍全國了。

作為一個年吞吐量超過3000萬、日均旅客近76萬人次的大型機場,機場被污染,意味著,「櫃台、廁所、餐廳里都有可能有病毒。」而這些病毒,有可能從機場這個大型交通樞紐出發,隨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旅客,傳播到全國各地,前述的病毒學家告訴八點健聞。

然而,在疫情發現之初,卻彷彿沒人意識到這個問題。

一位流行病學家向八點健聞提到:官方通報的信息中,始終沒有公佈最關鍵的信息:保潔人員在機場的活動軌跡,以及機場各個重點區域和場所環境樣本的採樣結果。在此前,這是疫情通報的規定動作。

不僅如此,這位流行病學家認為,從南京目前公佈的信息來看,「流調做得也很差」。

回顧起來,這座新一線城市的國際機場,在疫情防控上,稚嫩得像是一個新手。

早期,它沒有將負責境外和境內的保潔人員區分開,把國際航班與國內航班由原來的分開運營變為統一混合運營,導致機場作為境外輸入的第一道防線,輕易失守,而且,截至目前,疫情的源頭仍然不明。

據新華社報道,高度懷疑系國際航班抵達後進行消毒及保潔過程中造成的感染,進而在保潔人員中形成聚集性傳播,再通過保潔人員傳播到其他機場工作人員和乘客,其最初感染時間應該為7月10日左右。

但「風暴的核心」的南京機場,卻是直到10天後,7月20日,才發現了9例保潔人員陽性病例。

在發現陽性樣本之後,祿口機場對相關人員的防控管理也不到位,造成疫情蔓延。

疫情蔓延之後,祿口機場同樣行動緩慢。直到7月26日,在各地報告了多起機場旅客感染事件後,南京才宣佈,對祿口機場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全面封閉管理。

汕頭大學病毒學專家常榮山提醒,發生在南京機場的事情,在全國各地的其他機場都有可能再次發生,「如果平時做不好重點人群、環境病毒採樣和監測,就像一條船,總是漏洞,你漏點水我堵住了,但不等於每次都能堵得住。」

一步慢,步步慢。

「祿口國際機場—祿口街道—江寧區—南京市—其他地區」,這是病毒的本地傳播路徑,也是與病毒賽跑的路徑。

過去一年來,國內各大城市,用的最順手的工具,是兩頭堵:流調從冒頭的感染者開始追,全員核酸檢測從終點開始往回堵。

與病毒的賽跑,最理想的狀態是追在病毒前面,比病毒快一小步,終止疫情蔓延。即,假設發現感染者時,病毒實際上只在機場里,那麼就要切斷傳播途徑,把疫情控制在機場一級,通過流調和核酸檢測從中挖出全部感染者。

發現9名陽性病例後,南京同時對相關人員進行了集中隔離,這是控制傳染源的最基礎的一步操作。但令人不解的是,24日發現的新增確診病例中,有兩名機場(航空)工作人員20-23號還在管控視線之外自由活動。

7月21日,南京在新冠疫情防控發佈會上通報,總共發現了17例陽性,排查出陽性檢測人員的密切接觸者157人,密接的密接56人。

「當時我一看就不對勁,17人均是機場保潔人員,密接找的太少了。」上述流行病學專家說。

一位流行病學家告訴八點健聞,「當時就很奇怪,發現17個感染者,但密接才100多人,這是在人員密集的機場,怎麼可能(這麼少)呢」。

流調有疏漏,但另一頭,南京的管控政策和核酸檢測不可謂不及時。21日,祿口機場所在的江寧區二社區一村調整為中風險區,祿口街道被封控,全區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但讓人困惑的是,此次最先發現的疫源地——祿口機場依然在正常運行。21日下午,八點健聞曾致電機場工作人員,對方表示,機場仍正常開放。

26日,江蘇省南京市委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通報:對祿口機場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全面封閉管理,對駐場單位人員進行疏散、集中隔離,加強集中隔離場所儲備和規範管理。

在前述流行病學專家看來,祿口機場「26號才封航站樓,動作太慢。」他解釋,根據流調信息,其實很快就可以根據保潔人員的軌跡,及時封閉相關航站樓。

如果按上述病毒學家的推測,機場環境已經被污染了且消殺並不徹底。開放的機場就意味著,這6天內,機場環境將源源不斷地向外輸送感染者。

病毒突破機場並不是終點,風險區內的人們還在進行核酸檢測、聚餐、工作等聚集性活動,這幾乎加速了病毒的傳播。28日上午,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楊大鎖介紹,「近期新增病例主要集中在機場及周邊地區,且報告的病例中已發現多起聚集性傳播」。

27日,南京市防控工作指揮部連發兩條通知,一是升級祿口街道圍合區域管控措施,禁堂食、密閉性娛樂場所暫停開放,二是對全市範圍內的聚集性活動進行限制,推行預約掛號,要求「全市零售藥店暫停向市民銷售(含網絡銷售)退熱、止咳、抗病毒和抗生素等’四類藥品’」。此時,距離最初發現病例,已經過去了一周。

從無序到有序的這一段時間,讓傳播力強、病毒載量高、傳播速度快的德爾塔毒株有了可乘之機。

25日,鐘南山院士曾表示,德爾塔毒株,更新了密切接觸者的概念,「在同一個空間、同一個單位、同一座建築、同一棟樓,發病前四天,跟這些病人相處的都是密切接觸者。」

疫情發現較早、流調和管控措施跟不上卻率先開始全員核酸檢測的南京,彷彿守株待兔一般,就等著病毒一步步走到終點。慢一拍的防控措施和進階的病毒,使疫情逐漸走向失控,確診的病例中,不再只有機場工作人員,還出現了出租車司機、學生、個體工商戶、公司員工......

上述流行病學家告訴八點健聞,「開始南京是懵的,規定動作都沒有」。措手不及的疫情,讓決策者無暇顧及保障環節,黃碼烏龍、發菜不發外地人、大學生生活保障不到位、基層工作者相互矛盾的政策執行、無序的核酸檢測,很難相信這些事件居然發生在一座新一線城市中。

過去兩天,南京接連發佈多個文件,補足漏洞,保障管控區內居民就醫和生活需求。規定動作逐漸到位後,疫情防控步入了正軌。上述流行病學家推斷,「市內應該不會超過廣州,市外就不知道了,很難預測。」

自顧不暇的南京,也並未公開對機場流向各地的風險航班進行預警和通報,被感染的機場工作人員接觸過哪些航班、哪些旅客可能是高風險人員,這些都無從得知。多處關聯疫情的發現是感染者自行上報的,且已引發新一輪聚集感染。

交通樞紐失守後,全國各地都付出了代價。

截至7月28日,南京疫情已經波及6省13市。傳播鏈上的確診加無症狀感染者已經近200人。

根據新華社的推測,感染最早發生在7月10號,而全國各地開始檢出新冠陽性感染者,大多是23號以後。

這也意味著,傳播力極強的德爾塔毒株,已經悄無聲息地傳播了兩周以上。

這讓傳播鏈上的每個省市,都繃緊了神經,且大有不惜一切代價遏制疫情蔓延之勢頭。

7月23日,在發現一例無症狀感染者後,廣東省中山市就開展了全員核酸檢測。

第二天,安徽蕪湖發現1名與南京祿口機場新冠肺炎疫情關聯的無症狀感染者。隨後啓動全員核酸檢測。其間,包括宴席、聚餐、大型會議、線下培訓等全部被叫停。

7月26日,廣東珠海發現1例無症狀感染者,除了對重點區域實行封閉管理,還划出封控區域,當天凌晨6點起,只進不出。

7月27日晚,揚州市發現一名新冠陽性人員,是從南京來的之後,直接要求主城區所有娛樂場所、室內文化體育場所、培訓機構、托育機構、室內宗教場所、洗浴中心等一律暫停開放。同時禁止該區域內所有堂食。同時共6個區啓動全員檢測。

7月29日零時起,通過揚州市鐵路、公路、機場等交通站場離開的旅客,須憑健康碼綠碼,並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任何出租車、網約車禁止跨主城區運營。

7月27日,四川成都發現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網傳病例所在小區和一商城連夜核酸檢測。封閉區、封控區及周邊區域,將開展多輪核酸檢測,其中封閉區14天內至少會做4次核酸檢測,其他區域也會酌情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距離成都100多公里的綿陽市——7月23日發現1例來自南京的確診病例,就「動員全市之力」開展了大規模核酸檢測。

據八點健聞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僅檢測樣本上述城市已經採集了至少810萬人。

在這個過程中,調動醫務人員數以千計;關停商鋪、景區等帶來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7月28日,張家界官方又發佈公告,遼寧大連4名確診病例,7月22晚都曾到過魅力湘西劇場,觀看演出。隨後湖南疾控中心緊急提醒,成都的3名確診病例曾到張家界遊玩。

根據相關報道這場名為「魅力湘西」的演出有2000多人在場觀看。張家界市按照應檢盡檢的要求完成了對26422份人員樣本、152份環境樣本的檢測,對相關景區進行了全面消殺。

而圍繞這2000多人及其密接、次密接還將有更大規模的流調、檢測和消殺。

在各地抗疫指揮中心嚴陣以待的緊張氣氛中,整個抗疫陷入焦灼狀態。

這樣的狀態還會持續多久?

知名病毒學專家、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金冬雁教授向八點健聞表示,目前疫情發展趨勢還看不清楚。不過他對此持審慎客觀態度,認為只要外溢的病例,不發生再次的超級傳播,疫情還是可控的。

上文提到的流行病學家則擔心已經分散到各地的病例,很難預測規模會有多大。

據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潔介紹,德爾塔變異毒株的傳播能力更強、傳播速度快。另據廣州疾控中心的研究數據,感染該毒株的人病毒載量,比感染原始毒株的人高 1260 倍。

加上更短的潛伏期,中國的抗疫戰役正迎來武漢以後的最嚴峻考驗。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檢測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學者認西方誤解中國經濟 「可能導致面對中國時產生自滿情緒」

2024年04月22日 10:00 最後更新:10:14

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不絕於耳,有時連美國人都跳出來證偽。

《北京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報道,《外交事務》雜誌近日刊登了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對外關係理事會成員尼古拉斯·拉迪的署名文章——《中國仍在崛起,不要低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文章指出,近兩年來,部分觀察者對於中國經濟的悲觀論調主要基於五種誤區:認為中國的經濟規模趕超美國的進程已停滯,中國家庭收入、支出和消費者信心疲軟,通貨緊縮在將中國推向衰退,房地產投資可能崩潰,以及中國企業家受到打擊,但實際數據並不支持上述論點。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繼續保持在三分之一,並擴大其經濟足跡。

報道截圖

報道截圖

文章指出,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中國驚人的經濟表現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引起了不少警覺。自2019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許多觀察者由此粗淺地得出結論,聲稱中國作為經濟大國的巔峰已經過去。他們甚至認為,中國可能會進入長期衰退,甚至是失落的十年,而不是超過美國。

美國總統拜登在三月的國情諮文中也放言:「多年來,我聽到我的兩黨朋友們說,中國正在崛起,而美國正在落後。他們弄錯了。」

然而,這些人其實低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中國的確面臨著一些眾所周知的挑戰,包括房地產市場低迷、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圍堵以及人口年齡結構問題。但是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的改革開放道路克服了比現在更大的挑戰。盡管近年來增速放緩,但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是美國的兩倍。

關於中國經濟潛力的悲觀主義主要基於五種誤區。首先是認為中國的經濟規模趕超美國的進程已停滯。

文章指出,的確,從2021年到2023年,中國GDP佔美國GDP比重從76%下降到67%。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到2023年,中國GDP比2019年(全球新冠疫情暴發前)增長了20%,而美國僅增長了8%。

AP圖片

AP圖片

這種明顯的悖論可以用兩個因素來解釋。一是近年來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低於美國。去年,中國名義GDP增長了4.6%,低於其實際GDP增長的5.2%。相比之下,由於通貨膨脹率高,美國2023年名義GDP增長了6.3%,而實際GDP僅增長了2.5%。

此外,美聯儲自2022年3月以來已將利率上調了逾五個百分點,從0.25%提高至5.5%,而中國央行將基準利率從3.70%降至3.45%。中國和美國利率之間的差距擴大。在匯率疲軟的情況下,將中國名義GDP換算成美元,才出現中國GDP相對美國GDP下降的情況。

但這兩個因素可能是暫時的。美國利率現在相對於中國利率正在下降,減少了投資者將人民幣轉換為以美元計價資產的動力。因此,人民幣已經開始逆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中國的物價將回升,這將提振以人民幣計量的中國GDP增長。以美元計算的中國名義GDP幾乎肯定會在今年重新朝著美國的方向靠攏,並且可能在約十年內超過美國。

第二個誤區是中國家庭收入、支出和消費者信心疲軟,實際數據並不支持這種觀點。去年,中國人均實際收入增長了6%,是2022年增長率的兩倍,人均消費增長了九個百分點。

如果消費者信心不足,家庭將減少消費,增加儲蓄。但中國家庭去年恰恰相反:消費增長超過了收入,這只有在家庭減少儲蓄佔收入比例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

AP圖片

AP圖片

第三個誤區是通貨緊縮在將中國推向衰退。去年居民消費價格僅上漲了0.2%,引發了房價下跌的擔憂,導致人們預期價格還會進一步下跌,從而減少需求,增長放緩。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因為核心消費價格(指除食品和能源以外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實際上增長了0.7%。

用於生產其他商品的工具和原材料價格的確在2023年有所下降,這反映了全球能源價格和其他國際貿易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以及中國對一些工業品需求相對較弱,可能削弱了企業擴大生產能力的動力。

人們認為,企業不會將資金投入到他們的業務中,而是用他們日益減少的利潤償還債務。但事實恰恰相反:中國企業的借貸規模還在增加,無論是絕對值還是佔GDP的比例。製造業、採礦業、公用事業和服務業的投資也在增加,並沒有衰退的跡象。

第四個誤區是房地產投資可能崩潰。這些擔憂並非完全沒有根據,2023年新開工建設的樓盤數量只有2021年的一半。但是必須看到這一數據的背景。

在同期的兩年時間裡,房地產投資僅下降了20%,因為開發商將更多的支出用於完成早期開始的住房項目。2023年,住房竣工面積擴大到78億平方英尺(約合7.2億平方米),首次超過了住房開工面積。這是因為政府政策鼓勵銀行專門向即將完工的住房項目提供貸款,如果放寬銀行向房地產開發商放貸的限制,將會加劇房地產供應過剩。

AP圖片

AP圖片

第五個誤區,即中國企業家受到打擊,正在將資金轉移到國外。有悲觀的觀點認為,中國政府從2020年底對大型民營企業無序擴張的治理收效甚微。自1978年改革開放起至2010年代中期,私人投資在中國增長速度超過了國有企業。到2014年,私人投資幾乎佔所有投資的60%,而1978年,這一比例幾乎是零。這一趨勢在2014年後開始逆轉,到2023年,私人投資僅佔總投資的50%。

同樣,數據並不支持上述悲觀情緒。首先,2014年後,私人投資份額減少幾乎全部源於以民營企業為主的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如果排除房地產,去年中國的民間投資增長了近10%。盡管個別的中國企業家離開了國家,但仍有超過3000萬家民營企業繼續投資。

此外,未被官方歸類為公司的家族企業數量在2023年增加了2300萬家,企業總數達到了1.24億家,容納了約3億人就業。

文章指出,盡管中國面臨著許多問題,但誇大這些問題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甚至可能導致西方在面對中國時產生自滿情緒。

這對美國尤其如此。中國可能會繼續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約三分之一的份額,同時擴大其在亞洲的經濟影響力。如果美國決策者低估了這一點,他們可能是高估了自己與亞洲伙伴深化經濟和安全關係的能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