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央賦予廣東重任後 「香港發展的最大機遇在內地」

博客文章

中央賦予廣東重任後 「香港發展的最大機遇在內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央賦予廣東重任後 「香港發展的最大機遇在內地」

2021年09月10日 09:12 最後更新:09:15

大灣區迎來高光時刻。

最近,中央連續發佈了兩個重磅文件,讓「橫琴」和「前海」走到了前台。北京青年報微信公眾號政治圈詳細分析中央的重大舉措。

更多相片
原來的前海(橙色部份)和擴區後的前海(加黃色部份)。

原來的前海(橙色部份)和擴區後的前海(加黃色部份)。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接受深圳衛視專訪。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接受深圳衛視專訪。

廣東省省委書記李希。

廣東省省委書記李希。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

在中央連續重磅發文後,廣東省「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領導小組」「推進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工作領導小組」已經成立。

組長是廣東省委書記李希,第一副組長是廣東省省長馬興瑞。

最近,中央為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落下關鍵兩子。

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對外公佈。

9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公佈。

原來的前海(橙色部份)和擴區後的前海(加黃色部份)。

原來的前海(橙色部份)和擴區後的前海(加黃色部份)。

兩份綱領性方案均由中共中央、國務院聯袂發佈,規格之高,清晰可見。

橫琴和前海,一個挨著澳門,一個對著香港。

在前一個方案中,中央明確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四大戰略定位:

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並為其制定了2024年、2029年、2035年「三步走」目標。

在後一個方案中,中央提到,開發建設前海合作區有重要意義,其中一個就是「增強香港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

文件發佈後,《新聞聯播》連續兩天用時近15分鐘、播發11條消息和評論,聚焦這兩份重磅方案落地。

據深圳衛視深視新聞報道,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教授陳廣漢分析,中央高規格佈局傳遞出三個重要信號:

一、中央堅定支持港澳保持長期繁榮穩定;二、堅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三、推動中國經濟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

文件背後也有脈絡可循。

2009年1月10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乘車從珠海出發到澳門,為澳門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鼓勁打氣,期間第一次到橫琴,宣佈中央政府決定開發橫琴島的消息。

2019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週年大會上強調:「特別要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為澳門長遠發展開闢廣闊空間、注入新動力。」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對澳門是重大利好。

《財經》雜誌曾分析稱,對於澳門特區來說,「地狹、水淺、人才缺乏、產業結構單一」曾是長期束縛其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回歸祖國後,其雖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發展進步,但仍面臨著發展空間有限、產業單一等問題。

另外,《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意義也十分重大。

前海與香港一水之隔,具備粵港、深港合作的先天優勢,是承載「一國兩制」的重要平台。

前海已經成為與香港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區域之一,在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發揮了「橋頭堡」作用。

從前海擴區後的版圖可以看到,發展空間大幅增加,所擴區域集中連片。「擴區」後的「大前海」,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

有兩點值得一提:

其一,治理模式創新——積極穩妥制定相關制度規範,研究在前海合作區工作、居留的港澳和外籍人士參與前海區域治理途徑,探索允許符合條件的港澳和外籍人士擔任前海合作區內法定機構職務。

其二,金融業對外開放——

培育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的金融業態。

支持將國家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在前海合作區落地實施,在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便利化等領域先行先試

9月6日,香港中聯辦發言人說,方案為正處在由亂及治、由治及興關鍵時期的香港乘勢而上,找准「國家所需」和「香港所長」的交匯點,開闢了更為廣闊的舞台。

「歷史將繼續證明,全球發展的最大機遇在中國,香港發展的最大機遇在內地。內地廣闊的市場腹地和豐富的要素資源是香港破解產業單一、發展空間不足、流動渠道狹窄等問題的金鑰匙。」

中央文件發佈後,還有不少細節問題需要解決。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接受深圳衛視專訪。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接受深圳衛視專訪。

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接受深圳衛視專訪時說,香港和深圳前海的地理距離很近,但畢竟是一個國家裡面實施兩種制度的社會,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都不是完全暢順因此,他認為,下一步最關鍵是要解決「不知道」問題造成的障礙。

他說,「我們必須知道,彼此能夠給予對方的支持、配合、機遇是什麼。雙方都要解決這個問題。」

在具體落地方面,廣東在省級層面已經成立了具體的推進小組。

9月6日,廣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同時套開省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省推進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工作領導小組會議。

會議提到,要嚴格遵循中央頂層設計,自覺從政治上、大局上謀劃推進各項工作,舉全省之力辦好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這件大事。

「要有章有法、有板有眼推進實施,推動一批重點任務早日落地,抓好重點政策事項落實,持續釋放強大的政策效應,確保兩個合作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

就在9月9日,國新辦就橫琴、前海開發建設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在現場,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叢亮說,「橫琴的空間還是比較有限,發展新興產業絕不是‘來者不拒’,什麼產業都可以上,而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更不能搞成註冊經濟和所謂的‘總部經濟’,而是要發展實業、解決就業,形成實實在在的‘人氣兒’。」

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林克慶還透露了廣東上述兩個小組的更多細節。

廣東省省委書記李希。

廣東省省委書記李希。

他說,「廣東已經成立由李希書記擔任組長、馬興瑞省長擔任第一副組長的省推進橫琴、前海合作區建設兩個領導小組。」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

林克慶說,廣東研究制定了推動橫琴、前海合作區建設的政策文件;推動編制橫琴、前海新一輪總體發展規劃;研究起草橫琴合作區條例、修訂前海合作區條例。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前海

美國新政府實施的廣泛關稅政策不僅衝擊全球貿易秩序,更直接威脅到普通美國家庭的日常生活。近期多家美國主流媒體陸續發出警告,指出美國消費品價格上漲已成必然趨勢,《紐約時報》更直言,很難想像一個沒有中國產品的美國家庭會是什麼樣子。

美國家庭與「中國製造」密不可分

《紐約時報》4月27日發布的可視化報道,生動呈現了普通美國家庭對中國進口產品的依賴程度。

《紐約時報》可視化報道

《紐約時報》可視化報道

報導使用不同顏色標示各類產品從中國的進口比例:灰色代表0-20%,綠色為20-40%,黃色為40-60%,橙色為60-80%,紅色為80-100%。

家用烤麵包機(Toasters)從中國的進口率高達99%以上

家用烤麵包機(Toasters)從中國的進口率高達99%以上

美國人家中許多生活必需品幾乎完全依賴從中國進口,而隨著新關稅政策的出台,這些商品的價格極有可能進一步攀升。

走進美國家庭廚房,幾乎所有烤麵包機都來自中國,進口率驚人地達到99%以上。而浴室裡的化妝刷、指甲剪、梳子等個人護理用品,同樣大多帶有「中國製造」的標記。

從陽台上的金屬椅、木炭烤架、雨傘,到書房裡的電腦顯示器和檯燈,卧室裡的急救包和電熨斗,以及儲藏室裡的手電筒、煙花、嬰兒推車和聖誕裝飾品……這些家居必需品中,有七成甚至九成多來自中國。

雨傘(紅色)從中國的進口率達98%

雨傘(紅色)從中國的進口率達98%

《紐約時報》指出,經過數十年大力投資製造業,中國如今生產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實體產品,產量規模超過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的總和。

《南華早報》更曾諷刺地指出:「當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發起關稅戰時,他手中的那支筆,很可能就是中國製造的。」

美國建國250周年慶典 或無煙花可放

美國對「中國製造」的依賴已滲透至國家慶典活動中,若少了「中國製造」,美國民眾的節日慶典恐將黯然失色。數據顯示,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美國進口了5.08億美元的煙花,其中95%源自中國。然而,由於美國施加的畸高關稅,許多美國煙花公司已通知中國供應商暂停發貨。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一位美國煙花公司負責人表示,這不僅會導致嚴重短缺、擾亂生產,還將使特朗普政府計劃隆重舉行的美國建國250周年慶典面臨「無煙花可放」的窘境。

施耐特煙花公司共同所有人、美國全國煙花協會主席斯泰西·布萊克本本應已向中國工廠預訂明年的煙花,但因關稅問題而未能下單。她擔憂,中國煙花工廠即將進入年度夏季停工期,若特朗普不立即取消關稅,他們將錯過為2026年下訂單的機會。

至於特朗普宣揚的將製造業帶回美國,美國煙火協會(APA)首席執行官朱莉·赫克曼直言,這在煙花製造業上「永遠不會發生」。她解釋道:「美國不會生產煙花,我們沒有原材料、火藥和所有必要的化學品」,即使有人想開始生產,所有關鍵原料也必須依賴進口。

美國煙火協會4月初致信特朗普,要求他取消對煙花徵收的關稅。信中寫道,「2019年,您的政府明智地認識到了煙花行業的獨特性,對它免除了關稅。我們敦促您現在採取同樣明智的行動」。

「難道我要賣禿頭娃娃?」關稅衝擊美國企業

美國電商平台上多種商品的漲價已經開始。電商分析公司SmartScout的數據顯示,自4月9日起,亞馬遜平台上930款商品平均漲價29%,涉及服裝、珠寶、玩具、家居用品、辦公用品及電子產品等多個品類。許多依靠中國工廠供貨的行業,都正被迫進行「大規模調整」。

跨境電商資深從業者邁理倪透露,一些業內公司已凍結出貨,暫停向工廠下訂單,部分企業選擇不繳稅使貨物滯留港口。整個行業及供應鏈已陷入凍結狀態。

CNN報道截圖

CNN報道截圖

美國玩具業同樣遭受重創。美國玩具協會數據顯示,美國銷售的所有玩具中近80%在中國製造。一家玩具公司首席執行官艾薩克·拉里安感嘆:「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把價格提高幾十個百分點。我辛苦經營了46年的企業,現在岌岌可危。」

在美國採購原材料也面臨巨大挑戰,例如製作玩偶頭髮的材料,美國本土完全沒有生產能力。拉里安無奈地問:「我該怎麼辦?難道賣禿頭的娃娃嗎?」

另一家美國玩具製造商的首席執行官傑伊·福爾曼說,公司的整個供應鏈都在中國。他說,加徵關稅不僅威脅到了玩具的價格和供應量,甚至可能摧毀整個行業在美國的生存根基。

經濟影響不斷擴大 「美國人最想念的將是中國產品」

越來越多證據表明,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已明顯抑制美國經濟活動。美國飛協博公司創始人瑞安·彼得森表示,自關稅政策生效以來的三周內,從中國到美國的海運集裝箱訂單量下降了60%以上。

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托爾斯滕·斯洛克警告,關稅政策將導致美國商店貨架在幾周後空空如也。他強調,運抵美國的商品減少不僅意味著商品價格上漲,還會導致碼頭工人和卡車司機工作減少,物流和零售業最早可能在5月份出現大規模裁員。

特朗普首任期的首席經濟顧問加里·科恩指出,關稅戰最終都繞不開中國產品這個關鍵命題。美國人正逐漸意識到,美國最依賴的、貨架上最不可或缺的商品,恰恰都來自中國;美國人未來最想念的,將是那些來自中國的產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