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拜登「愚公移山」,美國衰敗寫在額頭

博客文章

拜登「愚公移山」,美國衰敗寫在額頭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拜登「愚公移山」,美國衰敗寫在額頭

2022年12月07日 18:42 最後更新:18:52

美國敗象掩飾不了,一個科技經濟大國,表現失去自信,唯一可點讚的是總統拜登依然感覺良好,但難掩美國的虛弱。

台積電新廠開幕,拜登稱美國製造業回來了。AP圖片

台積電新廠開幕,拜登稱美國製造業回來了。AP圖片

台積電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新工廠,昨日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廠」(First tool-in)儀式。拜登親身出席慶典,即場宣布:「各位,美國製造業回來了!」他預告「美國地位未來幾年將會晉升,更好引領世界經濟。」究竟這是什麼工廠,厲害到帶領美國經濟領先全球?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場介紹,「亞利桑那州廠第一期預計2024年開始量產4nm芯片,同時展開第二期工程興建,預計2026年可生產3nm芯片。估計台積電的兩間新廠如期開工,芯片年產量可達60萬片,年收入則有望達到達100億美元,同時為美國創造1.3萬個新的工作機會。」出席慶典包括美國主要的科技公司如蘋果、美光、英偉達的最高行政人員。

台積電被民進黨人士吹噓為台灣的護「國」神山,事實上台積電不過是一個「省」而已,省的神山再大可以令拜登感覺「美國回來了」,試問美國的「護國神山」、半導體開山企業,英特爾會有什麼想法?拜託,台積電這間芯片代工公司能與矽谷傳奇企業相比嗎?

無論怎樣推算,用一個省的神山來救美國,反映美國實體經濟製造業是多麼不濟,然而,美國只顧本身利益,台積電這座山移走了,害慘的是台灣,當地從此少了這條經濟支柱,美國增加的1.3萬個職位,等於割走台灣同樣數量的工作機會。美國回來了,台灣也回來了,台灣一夜回到幾十年前的中低端經濟時代。

拜登揚言台積電在美建廠,美國幾年之間可升級為世界第一,這位總統是不是說漏了嘴,原來美國已經不那個曾經領導世界的美國呢?說起芯片半導體,專家不認為中國的實力可以短時間追趕上來,美國最強勁的對手應該是歐洲。歐盟正與美國悄悄地展開芯片競爭,美國總撥款高達2800億美元的《芯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目的是搶奪歐洲的投資以及科學技術人才。歐洲也準備以《歐洲芯片法案》,價值合共420億美元作回應。

歐洲與美國的芯片補貼數量,相比之下有點懸殊,不過,行業專家表示,歐洲芯片產量只佔全球10%左右,但歐洲半導體的競爭力其實被被低估了。「建造工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但高素質勞動力不是到處都有。歐洲具備地理位置優勢。加上擁有悠久的半導體研發歷史,研發中心多,歐洲科研實力強勁。」歐洲芯片產業,目前最需要增加資助及協調產業合作,然後便可跟美國一拚。

德國媒體介紹︰「歐洲擁有人才,走在研究領域前沿,坐擁國際領先的半導體產業集群。 荷蘭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ASML、工業光學集團蔡司(Zeiss)、工業鐳射專家通快(Trumpf)都在歐洲,此外,包括工業氣體和潔淨空間技術製造商也雲集在歐洲。」 

美國把台灣的神山移過來,無疑提升美國芯片競爭力,可是一個不在意,把台灣產業掏空了,也因此添加歐洲這強勁對手的競爭,還未計算中國國產芯片急起直追的刺激因素。美國移山勝在敏捷,但愚在以鄰為壑,無益人。機關算盡太聰明,結果係會「有報應」。拜登讀過《紅樓夢》未呀?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德關係的辯證法

2024年04月16日 18:45 最後更新:18:54

習近平上午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德國總理朔爾茨,提到中德關係對世界的意義︰面對強橫的單邊主義,第二、第三大經濟體需要更好合作以惠及全球。

習近平與朔爾茨散步。新華社圖片

習近平與朔爾茨散步。新華社圖片

早前在上海同濟大學,朔爾茨發表演說——歐洲市場應該對中國汽車開放,但前提是中國與歐洲「公平競爭」——引起內地輿論的爭議。朔爾茨主張歐洲市場對中國汽車應開放且公平,這就是「不傾銷,不生產過剩,不侵權」。侵權,不知從何說起,再者,「生產過剩」之說,是否反映德國太受美國影響呢?。

德國的憂慮也不是空穴來風。今年2月比亞迪第一艘自有汽車運輸船「探索者1號」首航停靠德國不來梅港,德媒《世界報》稱︰「從技術上講,比亞迪電動車至少與大多數德國車型號相當,但就價格而言,它們要便宜得多。這是向德國核心產業發起進攻的先兆。 僅比亞迪一家就計畫在未來幾年內再投入7艘汽車運輸船,將車輛從亞洲運送到歐洲。」

習近平今次與朔爾茨會面言明︰「中德互利合作不是『風險』,而是雙方關係穩定的保障、開創未來的機遇。」德國應該深明大義,事關「中國出口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作出巨大貢獻」。

有些德國專家看中國帶有偏見,源於中德制度與文化不同。《德國之聲》訪問中國歐盟商會會長伍特克(Jörg Wuttke)歸納中國產能超出市場需求,原因是「計劃經濟」,中國國有企業的功能尤其出眾。「這些(國有)企業通常受益於地方扶持計畫,因此除了比亞迪這樣的成功公司外,還有大量小型汽車製造商被認為是所在地區未來的冠軍。在環保技術方面,最近也出現了產能過快增長的情況。」德國專家認為「計劃經濟」不是好東西,割價出口令中國經濟停滯不前,再者,「更多產品若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進入全球市場,貿易緊張局勢必加劇。」一句話︰中國似乎在損人不利己。

計劃經濟=做爛市=「中國經濟衰退」,邏輯很難令人信服。2024年1至2月,中國的汽車產量達到了32%,是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中國成為了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也將會是世界最大汽車出口國,沒有之一。

我們不擔心也不關心比亞迪、小米等汽車製造商賣一部車賺幾多或者蝕幾多,作為世界汽車大國衍生無比龐大的產業鏈,將會造就大量新增的中高收入階層。德國、日本、美國過去都是從汽車大國走過來的發達國家。

習近平向舒爾茨強調︰「當前形勢下,為防止衝突螺旋式升級甚至走向失控,各方應共同致力於早日恢復和平。」螺旋上升是黑格爾學說「辯證法」的用詞——事物之間出現了矛盾,矛盾雙方經過反復鬥爭,形成一個周期復一個周期的重覆——中德關係不必經過辯證法的無窮鬥爭打造出來,世界經濟發展更不必要經過這樣的階段。

最後,用黑格爾的名句寄予德國朋友︰「什麼是悲劇?悲劇就是善的衝突」。中國一向與人為善,德國也應如是;如是者,兩善求同存異,合作互利共贏是最好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