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清蒸食物也有機會患脂肪肝?
有腎臟科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11歲男童常吃2種清蒸食物,1年後體重竟暴增至80公斤(約176磅),且患有中度脂肪肝。原來常吃2大類食物易令肝臟積聚油脂,脂肪肝可惡化成肝硬化、肝癌。有營養師指,進食10款食物有助消除脂肪肝。

Getty示意圖
腎臟科醫生洪永祥在台灣節目《醫師好辣》中表示,該名男生1年前曾經因為過重而求醫,由當時開始戒吃油炸食物,改為只吃清蒸食物,但1年後體重不降反升,增至80公斤(約176磅)。經過抽血及超聲波檢查後更發現,該男生肝功能異常,患有中度脂肪肝。
2種食物隱藏高脂陷阱
洪永祥醫生其後詢問該男生的飲食習慣,得知他雖不再吃油炸食物,但卻經常進食清蒸湯包、清蒸水餃等高澱粉食物,甚至每餐會吃20顆水餃,而且會配上一碗高熱量的酸辣湯,導致其體重持續飆升,最終患上中度脂肪肝。
洪醫生要求該男生改變飲食習慣,轉為高纖低熱量飲食,最終對方成功在半年內將體重降回60公斤(約132磅),脂肪肝亦降回輕度水平。
全港逾100萬人有脂肪肝 可演變為肝硬化肝癌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非酒精性脂肪肝(簡稱脂肪肝)是指一系列肝臟疾病,由肝臟細胞積聚過多脂肪,以至肝臟纖維化、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等,而積聚脂肪的成因與飲酒或其他繼發性因素無關。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一系列與肝臟細胞積聚過多脂肪(超過肝臟容積的5%)有關的肝臟疾病。積聚脂肪的成因與過量飲酒或其他繼發性因素(例如藥物或先天性代謝缺陷)無關。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演變過程,縱使仍未清晰且具爭議性,但研究指出可包括以下情況:
病情較輕微的單純脂肪化(即脂肪積聚)。脂肪性肝炎所伴随的肝臟發炎和結疤。肝臟出現纖維化,最終演變成肝硬化。久而久之,可導致肝臓衰竭或肝癌。

Getty示意圖
脂肪肝飲食|5種食物易致脂肪肝 吃得太甜風險高
吃甚麼容易引發脂肪肝?胃腸肝膽科醫生錢政弘曾撰文指出,脂肪肝是指油脂堆積在肝臟,不過原因是含糖的食物吃太多,而非油脂類食物吃太多。
錢醫生指出,若以下食物吃太多,熱量攝取過多,同樣會轉換成油脂堆積在肝臟,容易形成脂肪肝:
易致脂肪肝的食物:
甜食
澱粉質食物
澱粉質例子:白飯
澱粉質例子:麵包
澱粉質例子:多士
澱粉質例子:麵
脂肪肝飲食|10類食物有助消除脂肪肝
台灣營養師程涵宇曾分享10類有助消除脂肪肝的食物,當中包括咖啡、水果和堅果,並列出其功效:
咖啡:幫助降低肝指數保護肝細胞的損害降低脂肪肝風險。
綠色蔬菜:減少內臓脂肪及肝臓脂肪。
水果:水果攝取與脂肪肝無關!脂肪肝患者不需要不敢吃水果。在韓國的大規模研究中找了52280個受試者研究了4.2年,結論吃比較多的蔬菜水果比較不容易有脂肪肝,所以可以適量地進食水果。
豆類:例如黃豆、鷹嘴豆低脂,含豐富植化素·含抗性澱粉。有助於減重減脂保護肝臓減少肝臓脂肪堆積。
魚:Omega-3魚油抗發炎減少肝臓發炎反應,減少肝臟脂肪堆積,增加體內好的膽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三酸甘油酯。
燕麥:全穀類、高纖的燕麥降低脂肪肝風險,降低三酸甘油酯。
堅果:抗發炎抗氧化降低脂肪肝機率。研究發現核桃有用記得一天3至4顆·然後每天都吃。
薑黃:可能有助護肝幫助降低肝指數。
橄欖油:不飽和脂肪酸多飽和脂肪酸少,減少體脂肪。
大蒜:研究發現多吃大蒜跟降低脂肪肝有關。
預防脂肪肝6大方法
衞生署指,要維持肝臟健康及減低患上脂肪肝的風險,可注意以下6點:
1.維持體重、腰圍適中。
香港華裔成年人的體重指標應介乎18.5和22.9公斤/平方米之間。不論體重指標多少,男性的腰圍應保持在90厘米(約36吋)以下,而女性的腰圉則應保持在80厘米(約32吋)以下。
對過重和肥胖人士來說,減少體重有助減少脂肪在肝臟積聚。一項系統性回顧亦指出將體重降低4%至14%可減少肝臓脂肪。

示意圖。設計圖片
2.保持均衡飲食。
每日進食最少5份含豐富抗氧化劑的水果及蔬菜和適量含豐富奥米加3脂肪酸的魚類。避免進食高油、高糖和高鹽的食物。研究亦發現高蔗糖或果糖的膳食與非酒精性脂肪肝有關。因此,應避免飲用含大量蔗糖或果糖的汽水和其他含糖飲料。
3.多進行體能活動。
恆常體能活動可減低新陳代謝風險和减少肝臓脂肪,從而減低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亦有助減緩患非酒精性脂肪肝人士病情。
應進行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例如快步行、慢速游泳或悠閒地踏單車)或75分鐘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例如緩步跑、快速游泳或劇烈地踏單車)或相等的活動量。
兒童及青少年應每日累積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
4.避免飲酒。
肝臟作為分解酒精的最主要器官,特別容易受到酒精代謝的影響。按定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並無顯著飲酒習慣。過量飲酒可導致肝臟肥大,逾90%酗酒的人士患有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5.不吸煙。
吸煙會加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演變,部分原因是由於吸煙影響胰島素抗阻。吸煙連同過重和肥胖,可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展產生協同效應。
6.維持適中的血糖、血脂和血壓水平。
建議健康的成年人一般應將收縮壓維持在低於120毫米水銀柱及舒張壓低於80毫米水銀柱。健康的成年人空腹血糖低於每公升5.6毫摩爾,血液中的總膽固醇水平低於每公升5.2毫摩爾。
6大飲食習慣易傷肝 汽水甜品勿過量
重症科醫生黃軒亦曾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日常生活中,有6種飲食習慣容易傷肝,包括吃高糖高油甜食、亂服維他A及藥物等,詳細解釋如下:
1.吃太多甜食
吃太多精製糖、高果糖的食物,容易導致脂肪堆積在肝細胞,可能引發肝臟疾病。
建議:糕點、糖果等添加糖的食物,也不宜經常食用。
2.喝太多碳酸飲品
有研究發現,喝大量碳酸飲料的人士更容易患非酒精性脂肪肝,嚴重起來可致肝硬化。
建議:少喝碳酸飲品是保肝行為。
3.吃太多油
吃太多高油食物,脂肪會在肝細胞中堆積,並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建議:勿吃太多高油分食物、多做運動,可阻止肝病发生。尤其勿攝取太多「反式脂肪」,因可能增加體重,損害肝臟。
4. 亂服維他A
刻意服用含有高劑量維他命A的補充劑,可能對肝臟帶來負擔。
建議:额外服用任何維他命A之前,請諮詢醫生意見,因為極有可能不需要它。
5. 亂服草藥
有人服用草藥「卡瓦卡瓦」,來治療更年期症狀或幫助放鬆。但有研究發現,這種草藥可阻止
肝臟機能正常運作,容易導致肝炎、肝衰竭。
建議:在服用任何有吹嘘成分的草藥之前,應諮詢醫生竟見,以策安全。
6. 亂服止痛藥
若不慎服用太多含有撲熟息痛(乙醯氨基酚)的止痛藥,會損害肝臟。
建議:服用止痛藥前,應先與醫生商量:按目前身體狀況,一天可以服用多少劑量。

亂服止痛藥。
【同場加映】脂肪肝5大症狀
脂肪肝症狀相當不明顯,通常是進行身體檢查時發現。進入中度及重度的脂肪肝就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上腹痛
食慾不振
疲勞
肝臟附近有壓痛感
當肝臓脂肪量超過30%,出現嚴重肝臟纖維化,肝硬化風險會大大增加,有機會導致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