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真正的30年河東,30年河西

博客文章

真正的30年河東,30年河西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真正的30年河東,30年河西

2023年09月25日 19:31 最後更新:20:46

杭州亞運會開幕,國家隊高踞奬牌榜首,香港隊開局良好奪3金,成績可喜可賀。

觀賞這次亞運會開幕式,感概良多。數字人及火炬手共同燃點火炬塔「錢江潮湧」,點亮杭州亞運會夜空。

今屆亞運會開幕式,與08北京奧運會的風格又有不同,今次既有江南細膩,又有數字特色。回想33年前,中國首次舉辦亞運會,其艱難程度與現在相比,實在有天壤之別。

1989年中國發生六四事件,正受外國制裁,再加上國力遠不如今天,1990年舉辦亞運會,實在相當吃力。

內地《北京日報》公眾號「長安街知事」回顧了這段歷程。1990年7月3日,鄧小平視察亞運場館,說了幾句名言: 「有的人總以為外國的月亮圓,我看中國的月亮也是圓的,可能還圓得更好一點。」

比對1990年的北京亞運及如今33年後的杭州亞運,鄧小平這句感嘆,更令人回味。當時中國辦亞運的確艱難。上世紀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才12年,國家的GDP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首都北京的建設仍然比較落後,體育場館更和日本等亞洲強國無法比擬。

要辦好亞運,首先就是資金問題。

時任北京亞運會組委會執行主席伍紹祖回憶說,當時舉辦一屆亞運需要21.4億元,中央財政只給了8.5億,缺口是12.9億。面對巨大缺口,只能全國籌措,從藝人義演,畫家拍賣,到企業家捐助,全民慷慨解囊,終於解決了亞運會的資金問題。

第二是建設難度。

大量的場館,要在短時間內建設起來,即使全面加班,是否能如期建好也是問題。當時北京副市長張百發甚至打趣說:「如果亞運會工程不能如期完工,我就從北京最高的京港中心頂樓跳下去了!」

然而,中國就是以奇蹟的速度,從設計到施工只用了3年多時間,便完成了亞運會的巨量工程建設,包括國際奧林匹克中心,亦在限期內建成,成為北京的新地標。中國如今變成「基建狂魔」,中國的高速度基因,早已顯現出來。

第三是體制的優勢。

中國在還是相當貧窮落後的情況下,在受到外國制裁的壓力下,仍然可以成功辦好90亞運,關鍵就是高效的體制。鄧小平當時說:「這麼好的亞運會建築,是集中力量在短時間內搞出來的,而且搞得這麼好,證明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能夠集中力量,什麼困難的事情都能搞成。」這就是所謂「集中力量辦大事」,集全國之力,聚焦在發展相關的項目上,便能把事情辦好。過去如是,如今更是如此。

從90北京亞運,到2008年北京奧運、2010年廣州亞運,再到今年2023杭州亞運,中國已有豐富舉辦世界級運動會的經驗。中國如今已是世界第2大經濟體,如果按實際產出能力的「購買力平價」指標(Purchasing power parity),中國的經濟產出,早於2014年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今年舉辦杭州亞運,對硬件建設固然全無擔憂,運營的軟件亦是世界一流,科技含金量越來越高,綠色程度佔比越來越大,使用功能也越來越強,不但遠超當年水平,也是世界一流。

觀賞中國舉辦國際運動會的開幕式,的確令人有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感嘆。中國由追趕到超越,只用了30多年的時間!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推動沙特ETF要出死力

2023年11月29日 18:06 最後更新:19:19

在近期舉辦的第一屆「香港財經論壇」上,特首李家超點出香港在財金方面的強勢,又提到香港在財金方面的新舉措,包括推動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促進香港股票人民幣計價交易等措施,進一步強化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另外,亦會拓展區域合作,貢獻「一帶一路」建設,其中亞洲首隻沙特阿拉伯ETF,即交易所買賣基金,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資產規模是全球同類產品中最大。這類合作足以證明香港是全球資金融通的重要增值平台。

這隻沙特ETF在周三(11月29日)掛牌後,沙特主權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副理事長Turqi A. Al-Nowaiser在上市儀式表示,首隻ETF上市,標誌著PIF的重要時刻,指香港無疑是世界上最發達的金融生態系統之一,相信香港對全球金融業很重要,所以希望藉着推出ETF,將香港與沙特聯繫起來。

無論是擴展人民幣計價股票,或是引入沙特ETF,都是重大的金融舉措,亦是香港發揮獨特優勢的兩個關鍵,一是發展成重要的人民幣交易中心,另外是開展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

政府努力推動人民幣計價股票、或是沙特ETF面世,但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往後的執行更加重要,這涉及兩方面的重要舉措。

第一,要增強相關股票和基金的成交。香港是一個自由巿場,過去很多事情都是自然發生,但現今世界競爭愈來愈劇烈,很多事情是自然不會發生的。以香港的一個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為例,對各種金融產品的推動,明的暗的推力都很大。正如鄧小平的名言,無論白貓黑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這些產品要成功,活躍的成交是關鍵,如何做大成交量,就是衡量成敗的KPI(關鍵績效指標)。

第二,要令散戶活躍參與。金融巿場的參與者主要分為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機構投資者較多是買入並持有,活躍交易不多,量化交易商是例外; 散戶反而是日中交易的主要參與者,他們透過短線買賣,賺取差價,令交易量大增。香港的量化交易遠不如美國發達,這方面較難一蹴而就,所以如何鼓動更多散戶參與,是令這些新興投資產品成交活躍的要素。

不過最近的十多年,香港散戶對股巿參與的興趣愈來愈低,表面看是因為股巿表現不好,但實際這是雞還是蛋,也很難說得清楚。可能是參與者減少,巿場不活躍,股票估值下降,而不是股市下跌令參與者減少。

香港股巿散戶萎縮,其中一個原因是港交所沒有做什麼事情鼓勵散戶參與。港交所是既是一個監管者,更是一間上市公司,很多時會側重機構投資者而忽略散戶的需求。

過去港交所的規例要求上巿公司需要在一中一英的報紙刊登他們的通告,後來股壇長毛等人反對,港交所最終取消這項要求。媒體財經版收獲的廣告資源大幅減少,媒體就相應縮減財經版的人手編制,令財經報道大量萎縮。另外,媒體想提供網上即時報價,港交所向媒體收取過百萬元計的年費,試問媒體又何來動力再向散戶提供免即時報價。傳媒報道大幅萎縮後,也不見得港交所做了什麼其他推廣。

若然反轉思維,要大力做宣傳,要鼓勵散戶參與的話,港交所不但不應收取媒體高昻的資訊服務費用,反而應付費給媒體去做這件事情,推動媒體大力增加即時報價和報道更多上巿公司消息。

結論是在這個突變的新時代,特區政府快速應變,已有全新思維,由過去坐著等生意,變為主動搶生意,由過去聚焦歐美巿場,變為放眼世界,發展中東等其他各國巿場,亦加大力度做人民幣生意。但若然各個執行機構只是蕭規曹隨,搞到人民幣計價股票成交繼續稀疏,搞到沙特ETF交易冷冷清清,這會變成自證失敗的行動。

在這個搶生意的年代,果子不會自動從樹上掉下來讓你吃,各金融機構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你們是有KPI的。首先就要出死力,去推動這隻沙特ETF成功。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