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全面撤辣 大膽出招

博客文章

全面撤辣 大膽出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全面撤辣 大膽出招

2024年02月28日 19:21 最後更新:20:13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新一年財政預算案,由於赤字高企,在派糖方面一如所料大幅減縮,不再派消費券,只寬減個人入息課稅,上限是三千元,另外,綜援、傷殘、在職家庭津貼多發半個月,總派糖規模115億元,較去年的594億元大幅減少八成。

預算案最惹人注目的,是全面撤銷住宅物業的辣招,由即日(2月28日)起撤銷住宅物業的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實行了15年的辣招告終。政府同時放寬住宅按揭,金管局暫停壓力測試,將自用住宅的七成按揭門檻提高至3000萬,換言之買3000萬以下的貴價樓都可以按到七成,亦將非自住的按揭成數放寬至六成,工商舖按揭提高至七成。

政府可以說是在地產市場方面大力出招。一,全面撤辣出人意料。外界一般估計政府會部分撤辣,但政府就來一個全面撤辣,將幾款特別的印花稅全部取消,這個做法最大的好處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吸引外地來港人士買樓,現在的住宅樓巿相當冷清,特別是內地人鮮有來香港買樓,撤辣之後料會增加外地來的投資者入市。另外,過去亦有很多家長投訴,即使想為孩子買樓,但如果部分用自己的名義,而自己本身又有樓的話,就會變成為買非自用物業,要付額外印花稅。

如今將所有辣招全部取消,就可以吸引外來買家、為子女購物物業的用家或本地物業的投資都入市,的確會為物業巿場注入新的動力。政府這個做法比預期大膽,因為全面撤辣,就要冒上可能令樓巿上升的風險,但現在利息高企,本地經濟呆滯,其實這個風險相對可控。

二,穩定預期。本地經濟在疫後反彈乏力,短期內政府可以做的事情有限,例如每月搞無人機加放煙火,可以為旅遊或餐飲增加一些賣點,但是對經濟整體的幫助不大。樓巿始終佔香經濟的一個主要部分,如果樓市能夠活躍起來,即時樓價不升,亦都會帶動相當的就業和消費,亦有助吸人吸錢吸企業。再推深一層來說,這是短線穩信心穩預期的措施,等於政府於逆周期引導市場的預期,避免將悲觀情緒過份放大。

三,長線靠金融創科。香港希望發展成為區域性的金融中心,亦大力投資創科業,預算案亦提到會發展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支援區內企業在海外的業務需要。不過,發展這些新產業都需要時間,所以短期之內先為樓巿止血,亦可以有阻止巿場過分調整的作用。

總的而言,預算案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大膽,夠膽在樓市方面的出招,但在整體經濟環境較差的情況下,估計風險有限。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移民外國做遞菜斟茶

2024年07月26日 18:10 最後更新:19:28

過去幾年香港有很多人移民。一般移民朋友,如果要在當地找工作,十個有九都不能做回原來的工種,過程有些淒苦。最近看到一個研究,收集了客觀數據,證實了這個感覺。

中大亞太研究所研究員潘樂輝及中大滬港發展聯合研究所助理所長潘學智指導學生,做了一個移英港人的研究,他們在《明報》撰文,講述研究結果。研究在去年7月至12月進行,以網上問卷加當地實體推廣方式形式進行,得到1237名移英港人回應,主要有幾方面的結果。

第一,收入下降。這些移英港人離港前的家庭每月平均收入達到4.65萬港元,較香港收入中位數3萬港元高出不少,但移英之後每月平均收入下跌至3.3萬港元,驟跌29%,英國全國月入中位數約為2.67萬港元,雖然他們的平均仍較英國人平均收入為高,但仍然是由高收入類別,跌至中等收入水平。

研究指收入劇減有各種原因,例如在當地不能聘請外傭,夫婦其中一人要放棄工作,留守家中,或者只是做一些兼職工作,工作種類和行業劇變。考慮到英國的高稅收和外出消費物價亦高的情況,移英港人生活變得刻苦。

第二,職業錯配,白領變藍領。長年研究社會流動的Harry Ganzeboom等學者,建立了「國際職業社會經濟指數」(ISEI),量化評估各個工種的專業性以作比較,將不同行業變成0至100的指數分析,例如專業性較高的經理為65分,專業性較低的勞動工人為24分。根據上述問卷數據,移英港人由原來在港時的「國際職業社會經濟指數」得分41.2,赴英之後下跌至24.2。

這種由高轉低代表多重意義,首先,移英港人由過去主要從事文職或專業工作,變成勞動工人,反映職業錯配問題,其專業技能在英國無法覓得相關工作。其次,每個工種有其社會身份和價值觀,由專業工作轉做勞動工人,轉職者要接受自己「半途出家」的感覺,家人亦要調整收入和生活開支的變化,個人難以適應,嚴重者可能會產生抑鬱情緒。

這個職業降級的情況,我直接或間接都有接觸到很多例子。其中一個朋友在香港是一間中型廣告公司的負責人,移居外地之後「馬死落地行」,要去傳媒的廣告部做最低級的送稿員。亦都有朋友的朋友,本來兩夫婦在香港是中產,移英之後一個變成倉務員,要早上四點上班,因為這些「豬頭骨」的上班時間,當地人不願做,他才能找到這工作,而伴侶就揸Uber,這亦是在英國最容易找到的其中一種工作,但收入當然不很理想。

文章作者潘樂輝亦提到一位與他一同攻讀博士的學友,移英之後放棄講師的工作,在當地超市擔任倉務員。這其實和上世紀70年代大量大陸新移民湧到香港的情況相類似,他們在內地可能是大學教授、醫生、工程師,但到香港後學歷不被承認,只能做看更或地盤工人。我都認識過一些內地朋友,初來港時感覺良好,因為香港物質條件豐富,但之後就為柴米油鹽奔波,嗟嘆生活艱難。

第三,移英的原因。中大的學者未有提到受訪者移居的原因。就經驗所得,移英者主要分成兩大類。第一,比較多的是政治原因而移居;第二是因為英國有「5+1」的居英權移居計劃,移民變得很容易,少部分人是抱著「唔好執輸」的心態,亦都覺得子女可以在當地受更好的教育,過去送子女赴英讀書,一年都要花50萬元,如今移居當地,子女在英國讀書交本地學費好著數。

政治原因各個人感受不同,但如果只為子女教育,移英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看看今年DSE中學文憑試放榜,符合大學入學最低要求的學生有1.7萬人,聯招學額有1.3萬個,平均1.4人爭一個學位,入大學比率極高,而符合入大學基本要求亦不困難,即使個別因為中文科不合格,但如果其他成績標青,大學都會破格收錄。所以除非你是到英國可以讀到牛津、劍橋等名牌大學,否則只在普通大學讀一個普通學系,留在香港升學,其實機會挺多。

中大學者的調查亦顯示,移居者留英的意向。在調查中,有53%的受訪者堅持認為不會回港,24.9%不確定回不回港,21.1%打算回港。這亦顯示有相當數量的移英港人有回流的打算。

移民是個人選擇,但是移居外地就要準備身份降級,由白領變藍領。記得許冠傑有一首歌《同舟共濟》其中一句歌詞相當深入民心:「移民外國做遞菜斟茶」,由此可見移居外地,的確不容易。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