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180年前來逼我們貿易,現在不貿易了?

博客文章

180年前來逼我們貿易,現在不貿易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180年前來逼我們貿易,現在不貿易了?

2024年05月24日 21:15 最後更新:05月25日 17:03

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到日本旅遊,一年去幾次的比比皆是。我曾經問幾個遊日的青年朋友,知否日本歷史上的「黑船事件」,他們大多目光惘然,一無所知。

1853年,即日本嘉永六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修佩里率領艦隊駛入江戶灣浦賀海面,佩里帶著美國總統的國書,要求日本開放口岸與美國通商。當時接近日本幕府末期,江戶德川幕府的將軍德川家慶被美國4隻戰艦嚇得要死,這些美國巨船塗上防止生鏽的黑色柏油,被日本人稱為黑船。巨大黑船的出現,為日本社會帶來極大驚恐,當晚江戶城一片混亂。日本民間流傳著一首狂歌,就是描述這件事情。「上喜撰」 是一種日本茶,與蒸汽船讀音相近,那首狂歌是這樣的:「上喜撰(蒸汽船)喚醒太平夢,僅需四杯無夜能眠。」正是諷刺4艘黑船弄得幕府徹夜難眠的景象。

一年之後到1854年,江戶幕府同意與美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神奈川條約》。 這事件被視為日本幕末時代的開始。《神奈川條約》開放下田和函館兩地作為通商口戶,更容許美國人定居下田。日本幕府被逼和外國簽訂不平等條,觸發浪人的不滿,其中一個是坂本龍馬,決定發起要求日本改革的運動,這就是日本明治維新之始。

講起這歷史事件,是想告訴大家,當年西方國家恃著船堅炮利,強逼亞洲國家和他們進行貿易。英國早十多年就借著鴉片與中國開戰,最後打敗清廷,在1842年逼令清政府簽署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除了割讓香港島之外,並開放上海、廣州、福州、廈門、寧波為對英國通商口岸,稱為五口通商,成為外國人在中國租地通商之始。大家要記住,當年中國這等亞洲國家,並不覺得需要和外國貿易,是西方拿著槍到我們家門口,逼我們和他們進行貿易的。

時光流轉,180年之後,就出現一個笑話。美國人開始很害怕與我們貿易了,拜登政府為了選舉,就要擺出一個比對手特朗普對華更強硬的姿態,近期就吹出一個「中國產能過剩」的理論,指中國的產品特別是新能源產品,產能太多、價格太平,傾銷美國,逼死美國的相關行業,甚至對世界造成挑戰。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後來宣布,對所謂中國「目標戰略產品」大幅提高關稅,特別將中國進口電動車的關稅提高3倍至100%,對電動車的電池徵收25%的關稅,對太陽能電池板徵收50%的關稅等等。美國的小兄弟英國亦鸚鵡學舌,跟著美國的口徑。例如英國的精英大報《金融時報》在今年2月亦曾發表文章,標題為「中國產能過剩出口商品降價,開始向世界輸出通縮」,理論和美國並無異致。

之所以有國際貿易,就是將一個國家的多餘產品出口向外國,向其他國家交換產品,互通有無。可以出口的貨品,對出口國來說自然是過剩,不會剛剛生產到足夠本地消費的程度,這是貿易的基本原理。美國財長耶倫作為經濟學大教授,自然心知肚明,但為了服膺於拜登政府的政治議程,她都放下學者的尊嚴, 到處推銷這種中國產能過剩論。

按她的邏輯,美國出口第一大類的產品加工石油,2022年出口總值1354億美元,自然是產能相當過剩。除了頭3類石油相關產品之外,美國第4大出口產品汽車,出口總值578億美元,亦都相當過剩;第5大類芯片,亦總值516億美元,亦是過剩得要命。美國應該大量削減其石油產品和汽車、芯片的出口,以免影響全球油價、車價和芯片價格。

百年河東,百年河西。180年前,中國貧窮衰弱,英國的戰艦來到就被逼打開中國國門。中國按英國的遊戲規則,玩了180年, 如今玩得出神入化,成為了製造業第一大國,生產出價廉物美的產品,有益於全球的消費者,美國突然間就說我不玩了。

美國這種神邏輯,既顯示其搬龍門,亦顯出本身的衰弱。中國和美國主客易位,美國變了當年的晚清,很害怕和外國貿易。

如果注意國際關係就更加需要明白,貿易終結,就是戰爭的開始了。

盧永雄

Tags:

英國

往下看更多文章

取消叛國者國藉早有先例

2024年06月14日 18:12 最後更新:18:22

特區政府宣佈取消6名被通緝份子的特區護照,6名通緝犯中部分已擁有外國護照,聲稱沒有影響,但網台《升旗易得道》主持人霍嘉志表示,他的朋友、同被通緝的蔡明達,沒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英國政府應該給予他英國公民身份。說明蔡明達亦都擔心英國政府一旦不給予他英國護照,他就會成為無國藉國際人球。

流亡英國的學者鍾劍華表示,對護照持有人而言,擁有護照是重新回國的一個保證, 除非正式驅逐他出境,否則護照發出了就沒有理由取消。

鍾劍華雖然身在英國,但可能不太熟悉英國法律,因為英國早已做出取消護照的示範,其他地區覺得有效才會跟隨。可以說說英國的故事。

2015年2月17日,在倫敦蓋威克機場,3名少女阿巴塞、蘇丹娜和貝岡離家出走,出國投奔當時如日中天的伊斯蘭國(ISIS)。這三名15歲英國少女都是在倫敦東區土生土長,當她們搭上前往伊斯坦堡的飛機,前往敘利亞投奔伊斯蘭國,大大震驚了英國社會。結果她們真的加入了伊斯蘭國,成為了聖戰士的女人,但兩年之後就變了一個災難的結局。

2015年2月17日,3名英國少女——阿巴塞(Amira Abase,左)、蘇丹娜(Kadiza Sultana,中)與貝岡(Shamima Begun,右)——翹家離境,投奔如日中天的伊斯蘭國。

2015年2月17日,3名英國少女——阿巴塞(Amira Abase,左)、蘇丹娜(Kadiza Sultana,中)與貝岡(Shamima Begun,右)——翹家離境,投奔如日中天的伊斯蘭國。

伊斯蘭國其後兵敗如山倒,其中一個英國少女阿巴塞死在伊斯蘭國的最後據點巴古斯。蘇丹娜就在拉卡死於聯軍的空襲, 而另一少女貝岡就滯留在敘利亞的難民營。

貝岡的故事十分悲慘,幾年間她失去了兩個孩子,懷上第3個孩子逃到難民營,當時她已經懷孕9個月,即將臨盆,她表示「很想回英國」,希望孩子可以在英國平安活下去。但結果事與願違,她不但要滯留在難民營, 英國內政部還在她表達回國意願一周後,馬上褫奪她的英國國籍,而她的孩子在出生後不到3周便因肺炎去世。貝岡成為無國藉的國際人球。

英國示範了一個國家如何對付恐怖分子。到2019年,英國政府估計約有900名英籍公民,曾前往敘利亞或伊拉克加入成為伊斯蘭國的外籍戰士,當時已經有4成回到英國。他們作為英國人,本來有權利可以回到自己的國家,但一旦他們回國,政府為了確保這些人不會製造威脅或煽動恐怖主義,就必須耗費大量資源,對他們進行嚴密監控和追蹤。

英國政府在2018年起訴了91名歸國戰士,雖然其中81人被定罪,但起訴難度不少,因為他們主要在外國活動,要搜集足夠證據證明他們「協助策動恐怖主義活動」或「散播恐怖主義」並不容易。英國政府早在2017年,就一次過取消了超過150名伊斯蘭極端分子的英國護照,英國的強硬行動有效阻止極端分子回國,這不單純是為了達到威嚇的效果。

香港根據《基本法》23條訂立《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時候,亦都表明是參考了外國的做法,加入可取消干犯國安罪行逃犯護照的條文。如今依法取消6名潛逃者的護照。建議好像鍾建華這類評論者,好好研究英國如何按照法律,取消恐怖分子的英國國籍,就知道香港為何依法取消違反國安法潛逃者的國籍。

國籍身份的確是公民的重要權利,但是如果你選擇背叛國家、投奔他國,損害本國的國家安全,煽動其他國家制裁或攻擊本國,進行顛覆本國政府的活動,為何不能取消這些叛國者的國籍身份呢?

英國的事例已經表明,容許這些人回國,還要花大量的資源和精力去監控他們,以防止他們再重新做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取消他們的護照,反而是最有效的方法。至於這些人成為國際人球,這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英國少女貝岡在15歲未成年的時候,作出投奔伊斯蘭國的選擇,英國都沒有「原諒」她年少無知,直接取消了她的國藉。香港大量逃亡人士或出錢支持他們的人,已經是成年人,不是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嗎?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