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巴黎奧運|鄭欽文透露賽前做一事激勵自己 主動談劉翔:我們都是21歲創歷史

博客文章

巴黎奧運|鄭欽文透露賽前做一事激勵自己 主動談劉翔:我們都是21歲創歷史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巴黎奧運|鄭欽文透露賽前做一事激勵自己 主動談劉翔:我們都是21歲創歷史

2024年08月04日 12:08 最後更新:12:16

中國金花鄭欽文以6比2、6比3連勝兩盤問鼎巴黎奧運會女單冠軍,創造了中國網球的歷史。

當地時間8月3日,鄭欽文獲得巴黎奧運會網球女子單打冠軍。

當地時間8月3日,鄭欽文獲得巴黎奧運會網球女子單打冠軍。

鄭欽文在奧運會奪冠的成績甚至超過了中國網壇傳奇人物李娜。「我非常開心能夠成為歷史的開創者,因為我一直很羨慕那些可以創造歷史的人。我知道,娜姐(李娜)是創造歷史的人。」

在新聞記者會上,鄭欽文透露了一個小細節,那就是在巴黎的這段時間,她關閉了自己的社交帳號,盡量讓自己不受外界的感染,但是她也不是完全與外界隔絕,她依舊每天都會關注中國運動員爭金奪銀的消息,用她自己的話說,「這幾天我看中國的奧運健將一直在為中國拿金牌、拿銀牌、拿銅牌,一直在征戰,這些人都一直在激勵著我,因為我想要成為他們當中的一份子,每場比賽我都會無數遍地回看這些影片,來給自己找到力量的來源。」

每場比賽前,鄭欽文都會看非常多遍中國運動員的奪冠視頻,試圖給自己力量,而且中有一個運動員的視頻,給她的鼓舞最大,那就是曾經的男子110米欄奧運冠軍劉翔。

鄭欽文在記者會上特別提到了劉翔,「在打比賽之前我有在看劉翔,2004年他在雅典奧運會一戰成名拿到冠軍的那個瞬間。其實我這幾天不瞞你們說,那個視頻我看了很多遍,一直在激勵自己。」

當地時間2004年8月27日,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欄決賽上,劉翔奪得金牌。

當地時間2004年8月27日,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欄決賽上,劉翔奪得金牌。

按照鄭欽文的說法,2004年劉翔在雅典奪冠時是21歲,20年後,她在奧運會奪冠的年紀也是21歲。「我看過他的一個採訪,他說他當年21歲拿了金牌,這是他的人生巔峰。然後我想我今年也是21歲,正好20年後的今天我站在這個賽場上面,我覺得我也可以做到。」

鄭欽文也鼓舞更多小朋友拿起球拍:「我一直都相信薪火相傳,不管是什麼都是需要傳承的。如果我今天的勝利可以為更多孩子帶來網球夢,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也希望在10年後、20年後,你們都能站上這個舞台,因為這是夢想頂級的舞台。能夠體驗到我在這一刻體驗到的感覺,你們會發現,人生不虛此行。」

鄭欽文曾發佈過一條簽名:「未來無法預測,過去不可改變,當下正好逐夢。」她曾視李娜、劉翔為榜樣,如今正在趕超自己的前輩,走在屬於自己的巔峰之路上。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國際非營利組織「全球主題娛樂協會」(TEA)與AECOM國際諮詢機構近日聯合發布了《2023年主題公園和博物館報告:全球主要景點遊客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前20大博物館遊客量總共9976.3萬,同比增長65.9%。

2023年遊覽量排名第一的博物館是法國羅浮宮,達886萬人次的遊覽量;梵蒂岡博物館以676.5萬人次居第二,而中國國家博物館則以675.7萬人次居第三,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和自然歷史博物館以582.1萬遊覽量和568.9萬遊覽量分列第四和第五名。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遊客數量排名前20的博物館,中國佔7個, 分別是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第7)、南京博物院(第8)、蘇州博物館(第10)、湖南博物院(第13)、湖北省博物館(第14)和廣東省博物館(第16)。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AECOM官網指,亞洲尤其是中國越來越重視並鼓勵博物館的發展,導致中國博物館在全球前20大博物館名單中,佔據了更大比例。報告又提到,在亞洲,遊客遊覽量的增長主要受益於中國,中國政府的相關政策出台,推動了新博物館的快速發展。

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張鵬接受《環球時報》訪問時稱,中國政府對文化發展和博物館建設非常重視,通過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提升了博物館的服務質量和參觀體驗。

據統計,2023年,中國博物館總數達6833家,新增備案博物館268家,90%以上的博物館免費開放。張鵬說,中國的博物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藏品,如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後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國寶級文物和獨特的文化資源,對遊客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中國文化報社文物博物館研究方面研究員崔波認為,中國博物館在遊客總量躋身世界前列,說明中國的博物館為公眾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和教育體驗,讓人們願意走進博物館,這也引發了近年來的「博物館熱」。

中國文物學會會館專業委員會會員劉征認為,博物館熱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越來越迫切,其次是隨著科學技術發展,AI等技術手段被應用到博物館的策展方面,創新的展覽方式和互動體驗,提高了展覽的吸引力和教育性。

張鵬表示,博物館通過舉辦各種教育活動和講座,增強了公眾的參與度,文旅融合的發展,也讓博物館成為旅遊業重要組成部分,逛博物館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打卡」目標。

今年進入暑期旅遊旺季後,國內的「博物館熱」現象更顯得火熱,熱門場館「一票難求」、展櫃前「人山人海」,成為社交平台上熱門話題,是對博物館承載能力的考驗。

為此,全國多家文博機構更增設了夜場展覽和活動。如國家自然博物館8月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博物館之夜」;上海天文館則推出了「邂逅星空」的夜間觀測活動,使夜場和日間博物館的特色有所區分;杭州的浙江自然歷史博物館則在暑期將一個310平方米的空間改造成24小時開放的文化空間。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物館館長陳履生表示,分散參觀高峰期開館也是提高一座城市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的重要措施,國外的博物館夜場活動形式更豐富,並不拘泥於文物遺產主題,還會舉辦演奏會等多樣文化活動,將博物館的功能發展成「文化場所」。他認為,目前中國的文博機構幾乎全都在統一時間段內開館和閉館,創新運營模式、加大利用博物館內的公共空間,將勢在必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