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2萬噸「超級神盾艦」曝光? 144個垂發單元 配備電磁炮激光武器

博客文章

中國2萬噸「超級神盾艦」曝光? 144個垂發單元 配備電磁炮激光武器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2萬噸「超級神盾艦」曝光? 144個垂發單元 配備電磁炮激光武器

2024年08月04日 17:48 最後更新:17:52

近期,社交媒體流傳多張照片以及一篇名為《基於譜系分析的水面艦船外觀構型設計演化研究》的論文,提出了一種滿載排水量達2萬噸的多功能驅逐艦的設計方案,且將應用年限瞄准到2035年。

據內地軍事博主「科大烽火」,該艦最顯著的特徵是配置有144個垂發單元,且都採用一坑四彈技術。另外該艦推進系統還將以吊艙式推進器為主,儼然有別於目前的傳統軸裝置,所以這就是中國的下一代驅逐艦嗎?

作者在論文中將艦命名為「面向2035年的中國萬噸級多功能驅逐艦」,艦長200米、型寬25米、滿載排水量達2萬噸,體量要比055萬噸大驅有所增加(艦長180米、型寬20米,滿載排水量1.1萬噸)。緊接著作者指出,該艦將採用綜合全電動力推進系統、系以一坑四彈模式為主的通用垂發系統。

以電磁軌道炮,高能激光炮,微波武器組成的新概念武器、以無人機、無人水下潛航器組成的無人機裝備、綜合射頻技術集成桅桿、集成一體化上層建築、可遂行防空反導、反潛反艦、對陸打擊等任務,具備大型化、通用化、標準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及隱身化等特點,不論是看起來還是聽起來,給人感覺還蠻不錯。

該艦整體外形極其注重隱身,不僅沿用了055萬噸大驅突出的獨特折角線構型和艏部構型,且將折角線以上部分整體與上層建築承接起來,同時加大內傾面積,從而提高了該艦的雷達波隱身性能。至於該艦上層建築,則放棄以往的分段式結構設計。

轉而採用一體化構型,直接從艦橋延伸到尾部機庫處。此外,該艦桅桿採用高度一體化綜合射頻桅桿,並將艦橋與桅桿進行一體化共形設計,艦舯部煙囪則內置於上層建築中央,避免因單獨設置煙囪建築產生甲板獨立突出構型,從而進一步提高了上層建築的隱身性能。

艦載武器方面,該艦將倚重電磁軌道炮與定向能武器,特別是定向能武器,高能激光炮將承擔起近程防禦與反艦的重任,微波武器則主要應對大行其道的無人機蜂群。另外,該艦還於尾部機庫上方設置有一座彈炮一體近防武器,技術思路與俄海軍「鎧甲-M」彈炮合一近防系統頗為相似。

但是否解決相關技術難點仍然值得關注,如高能激光器在交戰過程中會受到雨水、沙子、灰塵、煙霧、水蒸氣的影響,另外也會因「熱暈現象」導致光束散焦,從而降低其作戰效能。微波武器則因光束比激光更為分散,使得其單位面積能量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顯著增加,讓其在射程方面存在著限制問題。

作者在文章中強調稱,該艦配備有144單元多用途通用垂發系統,其中主炮後方甲板處佈置有80單元,艦體舯部安裝有64單元,垂發系統總數比055萬噸大驅多了整整32單元(055萬噸大驅配備有112單元通用垂發系統,其中主炮後方安裝有64單元,艦體舯部則佈置有48單元)。

還將採用一坑四彈技術,能夠搭載更多的中程/遠程防空導彈、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反艦導彈和艦射高超聲速武器等,遠勝目前的055萬噸大驅。當然,隨著一坑四彈技術的鋪開運用,使得該艦的中程防空攔截能力也將得到大幅度加強。由此可見,該艦不僅是一個多面手,更是有些武庫艦的風格。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該艦推進裝置將以吊艙式推進器為主,所謂吊艙式推進器,即指將推進電機和推進螺旋槳綜合安裝在一個殼體內部,形成一個獨立的推進模塊,然後再懸掛在船體底部。儘管吊艙式推進器起步較晚,但同傳統軸裝置相比,具有以下多項優點。

一是機動性好,因其能在360°範圍內任意旋轉,可產生任意方向的推力,且具備極佳的操縱性能。

二是運行可靠,整個推進裝置的機械零部件縮減到最低程度,電動機安裝在一個附裝在船體上的水動力優化的殼體內,使得推進裝置的效率提高約15%。

三是免去了舵系、軸系、軸支架,減少了先用船舶的容積。四是採用模塊化設計,使艦船在水中也能進行安裝拆卸,從而縮短了艦船的建造週期。五是與常規舵槳相比可以得到更為均勻的進流,從而降低了噪聲與振動,提高了舒適性,六是提高了艦船的安全性、且維修較為簡便。

在吊艙式推進器這一點上,儘管中國入場雖晚,但通過多年追趕,已經在逐漸縮小同西方多國之間的差距。況且就在7月中旬,由中船旗下704研究所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的首套國產10兆瓦T型吊艙式推進器,已經在上海成功進行了全負荷動態試驗。需要指出的是,這套10兆瓦T型吊艙式推進器還實現了100%國產化,因此不會出現被國外「掐脖子」的情況。

那麼該艦真的是中國海軍下一代驅逐艦嗎?

「科大烽火」認為非也。從艦艇總體構型、各子系統佈局來看,該艦仍然沒有跳出055萬噸大驅的窠臼,作者更是在文章中多次明確了這一點,再者是有多項先進技術運用其中,也依舊很難改變。

因此與其將該艦說成是中國海軍的下一代驅逐艦,倒不如說是針對055萬噸大驅的後續批次改進型號。另外需要指出的是,055萬噸大驅後續生產批次,也不一定會照單全收出現在該艦上的各項先進技術,畢竟還要考慮技術風險與費效比。

當然也不用灰心,因為中國海軍的下一代驅逐艦,勢必要比該艦更為先進,更為驚艷。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大突破!中國海軍壯大航母儲備人才 引入「生長模式」培養艦載機飛行員

2024年09月19日 10:23 最後更新:10:54

中國海軍正計劃擴張航母力量。

據內地軍事博主「科大烽火」引述央視報道,在今年的開學季,海軍航空大學共接收了145名艦載機飛行學員,這說明海軍正在大幅度擴招飛行學員,為未來航母編隊壯大儲備人才。

《解放軍報》刊發專題報道,對外介紹了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培養模式的新變化。文中提到,艦載機飛行員培養模式已從此前單一的「改裝模式」,發展成如今「改裝模式」與「生長模式」雙軌並行的格局。

這說明中國海軍已經拋棄了俄式艦載機飛行員培養方式,改為兼顧美式的中國方式。這對於正在成長中的中國海軍航空兵來說,無疑是具有了極大的後發優勢。進一步講,憑借著上述培養模式,將會有效滿足中國海軍未來的人才及作戰需求。

對於任何國家來說,培養海軍艦載機飛行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與陸基飛行員的訓練相比,由於受到六自由度艦體運動、複雜艦尾氣流、有限長度甲板炮彈、多因素艦面交互信息等不利因素影響,由此對艦載機飛行員上艦駕駛技能、判斷決策、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心理素質為例,俄海軍艦載機團司令員曾對此介紹說,飛行員首次進行航母著艦訓練前夜,往往會因高度緊張從而導致其徹夜難眠,由此可見是何等之難。

然而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海軍艦載機飛行員,除了要經歷與陸基飛行員相同的篩選/初級訓練、基礎訓練、高級訓練、作戰飛機改裝訓練等階段訓練外。且還要額外增加訓練難度更大、風險更高的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特有的兩項訓練內容,即陸基模擬艦載起降訓練(FLCP)與航母上艦資格訓練(CQ)。

唯有當飛行學員完成上述系列階段訓練,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地掌握飛行駕駛技術、艦上起降技術、培養駕駛「第二天性」,提升態勢感知、任務管理、自主決策武器運用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後,才有資格能成為艦載機飛行員中的一員。換句話說,上文提到的FLCP與CQ訓練僅僅只是成為艦載機飛行員的「第一步」。

截至目前,世界上共有9個國家擁有航空母艦,但能夠獨立培養艦載機飛行員的國家卻只有中、美、俄等少數幾個國家。其中,美海軍採用「生長模式」來培養艦載機飛行員,俄海軍則繼承蘇聯的「改裝模式」來培養艦載機飛行員。至於中國,則根據階段任務與作戰需求不同,最初先是採用「改裝模式」,然後再發展到時下的雙軌並行模式來培養艦載機飛行員。

所謂「改裝模式」,是以成熟岸基戰鬥機飛行員為基礎,省去航校階段和三代機改裝訓練,從而能在較短週期內培養出艦載機飛行員,用以滿足小規模艦載機飛行員培養需求,典型例證就是俄海軍航空兵。「改裝模式」最突出的特點是培養週期短,戰鬥力生成快,至於缺點則同樣突出,即一是影響被選拔飛行員部隊的戰鬥力,二是無法維繫飛行員規模化培養,因此這絕非長遠之計。

被美海軍長期運用的「生長模式」,是相對「改裝模式」而言的,它是指從學員招飛開始,歷經初級、基礎、高級訓練、部隊改裝訓練等階段的訓練,逐步培養成為艦載機飛行員。「生長模式」的好處在於,不僅不會影響原部隊的戰鬥力與備戰情況,且會培養出大批獲得艦載機資格認證的飛行員。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要想讓「生長模式」發揮出效能,還需重點關注訓練體制及教練裝備體系。

說回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培養之路,2018年以前,中國艦載機飛行員主要是在已有的岸基海軍航空兵人員中擇優抽調,選拔範圍主要集中在海航的蘇-27、蘇-30及殲-11B(系殲-15艦載戰鬥機所致)戰鬥機部隊。例如中國首位在遼寧艦上駕機完成降落的飛行員戴明盟,就來自東海艦隊「海空雄鷹團」部隊。

另外在他本人於2006年加入艦載機試飛團隊時,就積累了近2000小時的飛行小時數。不可否認的是,從岸基海軍航空兵抽調培養艦載機飛行員的方式,不僅有效推進了中國航母戰鬥力的快速形成,且使艦載機飛行員的儲備也得以迅速擴大。但同時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擇優抽調的運行方式勢必也會對飛行員的原部隊造成影響。

所以從長遠來看,建立專門的艦載機飛行員培養和訓練體制已是大勢所趨。轉折發生在2018年,這一年,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首次從招飛青年中直接遴選,無需第三代重型戰鬥機駕駛經驗,主打一切從零開始。也正是得益於此舉,進而標誌著中國航母艦載機飛行員選拔及訓練體制已逐步走上規模化。

對於中國海軍來說,「生長模式」的引入,將打通艦載機飛行員的生長培養鏈路、縮短人才培養週期、增加單批認證人數、提高訓練質效,令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駛上「快車道」,以便有效延長飛行員的服役年限,將作戰效能最大化。

至於與之並行的「改裝模式」,儘管看似缺點較多。但通過「生長模式」的介入,使得這種負面影響被進一步降低,從而將該模式的優勢被解放出來。這對於急需能打仗,打勝仗的中國海軍來說,同樣是極為重要,因此這才是上述兩種模式雙軌運行的根本原因。

當然,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模式,最終是要過渡到「生長模式」階段。令人欣慰的是,經過多年鑽研和發展,不論是人才儲備,還是教練裝備,抑或訓練體制,中國海軍均已具備上述目標的基本能力,不過目前更為重要的,則是蕩平外寇,解放台海,因此還需耐心等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