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爆發全國性的反移民暴力示威,世人本應齊來譴責暴力,但是因苦於美西方的政治偽善久矣,所以也會有「剝花生式」的評價。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就英國騷亂事件發表評論,「呼籲倫敦不要對抗議者無理地使用暴力。」扎哈羅娃相信早已谷了滿肚子氣,俄羅斯每逢有抗議示威,美西方總是指手劃腳,變相支持示威者,這次應該輪到英國來受了。
其實西方的偽善,不只在政客反映出來,在媒體上亦比比皆是。最近英國的新媒體iNews刊出一篇題為「香港已死:港人稱這座城市已經失去身份」的專題報道,文中訪問了很多取態反政府的港人,認為「香港已經成為一個不再熟悉的地方,大量大陸新移民征服了這座城市,香港文化將被永遠改變。」受訪的人大多數都是匿名,文章引述一名58歲從事研究的林小姐(化名)表示,大量港人移民,港府希望用更多中國大陸人去填補,「我覺得自己已不在香港,這令我很不開心,如果這些新移民嘗試融入我們文化,那還好,但我不喜歡他們總是想改變香港,改變香港人,甚至對抗我們。如果他們想改變我們,為甚麼還要來香港?」
iNews是英國《每日郵報》屬下的新媒體,新媒體理應比較多元開放,刊出如此反移民的報道,的確令人大開眼界。如果用文章引述所謂林小姐的評論來評評英國,也可以這樣說:「大量的香港、印度以及中東、非洲移民湧入,英國政府希望讓更多新移民來填補生育率不足,我覺得自己已經不在英國,這令我很不開心,如果這些新移民嘗試融用入我們的文化,那還好,但我不喜歡他們總是想改變英國,改變英國人,甚至對抗我們。如果他們想改變我們,為什麼還要來英國?」
這段話當然是我創作出來的,但代入現在英國反移民示威者的思維,他們正正有這種抗拒外來移民的訴求,和iNews訪問的林小姐一模一樣。
我們也可以看看iNews怎樣報道英國的暴亂?它不單止將暴動標籤成為極右暴動,更有評論直指這些暴動是仇恨、陰謀發動以及狗哨政治。iNews明顯跟從英國政府的取態,很快就為這次暴動定性,認為是極右政治組織在幕後策動。
問題是,香港當日2019年的暴動,明顯有外國勢力插手,香港的傳媒大亨黎智英公然到美國會見包括副總統彭斯在內的政要,公開呼籲美國透過制裁中國,來逼使中國讓步。iNews對這些事情視而不見,就大量引述那些反政府的人士,將當日的事件描述為是中國干預香港的圖謀。其實香港2014年和2019年接連出現兩場暴亂,背後都是有幕後勢力,利用香港反對大陸人的情緒,鼓動出前所未有的抗中暴潮,若問性質和現在英國的暴動十分相似。但英國人看自己國內的暴動,就認為是有極端勢力組織,甚至質疑俄羅斯在背後策動暴動。但看到香港的情況,就認為是中國大陸政府壓制民主。在他們眼中,香港人反移民就是爭取民主,英國人反移民就是扼殺多元。
這種西方價值的迴力鏢,正好打在英國的頭上。這也是西方價值觀的崩潰,美西方將同一套價值觀,在不同的地方扭曲解讀,然後叫這些做普世價值。相信只有很愚蠢的人,才會繼續對他們言聽計從。
盧永雄
美國國務院上周向美國國民和商界發出對香港的風險建議,警告他們在香港營商和旅遊,會面對人身安全和法律風險,特別是針對《港區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另外,美國還警告現在在香港營商,可能會觸犯美國對俄羅斯等多項制裁令,因為俄羅斯會利用香港進行交易。
美國這些對香港的警告,不單是「莫須有」的指控,如果對照美國的自身情況,還會覺得十分可笑,因為美國其實比香港危險得多。
第一,華人在美國面對法律風險。香港訂立《港區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後,並未曾起訴過美裔人士,不知美國是否在香港安插了間諜,所以如此緊張,自己對號入座。但是美國在2019年特朗普當總統的年代,推出一項針對學者的「中國行動計劃」,特別將矛頭指向華裔學者,要全面調查他們是否為中國做間諜。如今5年過去,真間諜找不到什麼,但被誣告的學者就多的是。
其中比較惹人注目的例子,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陳剛。他在2021年1月被美國當局拘捕,控告他兩項電訊詐騙罪,指他隱瞞和中國的關係。美國檢方指控陳剛在向美國能源部申請270萬美元撥款過程中,隱瞞與中國有關的7項關係。但美國為難陳剛一年後,檢方最終撤銷對他的指控,表明陳剛沒有義務披露這些關係,這件案件難以成立。陳剛這個熱傳導的專家,就是這樣一度被帶上手銬和腳鐐,接受反覆的調查。事後他強調,一年的經歷令他「感到極度痛苦,令人生理想幻滅」,深深打擊了他在美國做研究的信心。
另一個美國華裔學者吳瑛的故事更悲哀。她是美國西北大學范伯格醫學院的教授,是神經科學專家。吳瑛在今年7月10日在位於芝加哥的寓所內自殺身亡。她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調查她和中國政府的關係。美國杜克大學著名癌症生物學專家王小凡表示,「這些調查毀了吳瑛的職業生涯,她是如此敬業的科學家,剝奪她做研究的權利,就等於剝奪她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吳瑛的實驗室已被關閉,相信是她受到很大打擊,最後自殺身亡。
在美國只要身為華裔人士,特別是在敏感行業工作,被誣告指為中國間諜的風險相當高。香港有調查起訴過一個美裔學者嗎?
第二,中國人在美營商風險高。美國要和中國打科技戰,就經常對中國公司扣上國家安全的帽子,例如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之下,指控華為和中國軍方有關係,禁止美國公司向華為出售高端芯片,華為本來在美國銷售智能手機,也要被逼退場。還有很多中國企業無端受到指控,例如福建省的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就被美國檢察官指竊取美國半導體企業美光科技公司的專利數據,從事商業間諜活動。不過在今年的2月,美國舊金山地區法院裁定晉華公司無罪。
美國商務部當日還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將晉華公司列入限制產品、軟件和技術出口的實體名單。從美國法庭最後的審判結果可見,晉華受到美國政府的無理打壓,雖然最後官司告不入,但對公司的傷害已經很大。
第三,在美國有人身安全風險。按美國政府的警示,好像說到美國人在香港營商和旅遊,生命安全都會受到威脅,其實真正高風險的是美國。美國的槍擊案無日無之,在2023年美國最有42889人死於各類涉槍事件,平均每天死亡約117人。美國去年發生了655宗至少4人死傷的大規模槍擊事件,差不多平均一日有兩宗。由於槍擊事件在美國太過普遍,所以媒體報道的只是少數。美國人口3.3億人,但民間保有的槍支數量高達超過4億枝,在美國人身安全的確難以保障。而華裔面對多一重種族歧視風險,2021年1月15日,一名40歲的美籍華裔女子在紐約地鐵站等車時,被一名黑人推入地鐵鐵軌,遭飛馳而來的地鐵直接碾壓致死,狀況慘不忍睹。香港有發生過美國人受襲事件嗎?
總括而言,美國向香港發出營商及旅遊警示,令到美國人覺得香港很不安全。我就有一些美國朋友,他們會問,現在來香港旅遊,香港機場會不會因為示威而忽然關閉,令他們不能回國?亦會有人問,香港現在有了《國安法》後,是否不能上網?雖然我們覺得這些問題荒謬可笑,但美國人如果每天聽著美國政府的警示,的確會以為香港是一個人間煉獄。不過現實的香港,卻比美國安全多了。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