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巴黎奧運|日本媒體狂捧中國乒乓球員 想激勵國民打敗中國做第一

博客文章

巴黎奧運|日本媒體狂捧中國乒乓球員 想激勵國民打敗中國做第一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巴黎奧運|日本媒體狂捧中國乒乓球員 想激勵國民打敗中國做第一

2024年08月12日 13:24 最後更新:08月13日 12:04

日本在乒乓球項目上的進步和努力,值得所有人的尊重和認可。不過這次,他們又差了一點點。

AP圖片

AP圖片

今年巴黎奧運的乒乓球賽場頻頻爆冷,在世界頭號種子選手王楚欽意外遭到淘汰,止步16强的極限壓力下,中國隊乒乓球男單樊振東在四分之一決賽戰勝日本頭號選手張本智和。

AP圖片

AP圖片

張本智和輸得心服口服,坦言自己「還沒有資格成為單打獎牌得主」,同時也祝福樊振東,「如果他拿金牌對自己是一種安慰」。

樊振東贏得並不輕鬆,而日本隊也從來都不是能够被輕視的對手。日本運動員來勢汹汹,而且一直以來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打敗中國隊」。

AP圖片

AP圖片

日本隊在這届巴黎奧運會出師不利,日本混雙隊在上一届東京奧運會奪得金牌,卻在今屆第二輪遭遇「神秘之師」朝鮮後,被4:1大比分擊敗無緣8强。

張本和早田賽後接受採訪,不約而同地把失利原因歸結在了「備戰時對中國隊研究過度」上。早田希娜說,這次備戰奧運的心思全部放在了中國隊選手上,冷不丁碰上打法極為陌生凶猛的朝鮮隊,全程都很迷茫。

張本智和與早田希娜,備戰中國混雙組合三年有餘。二人在混雙賽前採訪中誓言擊敗中國,說「中國隊比我們更緊張」,所有一切都是劍指中國隊。

但命運弄人,這對年輕的混雙組合懷抱滿腔為中國隊制定的戰術,却沒能贏得與孫穎莎、王楚欽組成的「莎頭」組合見面的資格。失望的日本群眾和媒體,將混雙比賽的首日,稱為了「巴黎噩夢」。

根據《鳳凰weekly》整理的資料,日本的媒體和民眾很重視中國乒乓球隊。日本國內,某些中國乒乓球選手的知名度,甚至比日本本土的選手還要高。有網民笑言,乒乓球有五個級別的難度:簡單、普通、正常、困難、地獄、中國。

日本五大核心電視台之一的東京電視台,就經常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資金,製作有關中國乒乓球運動員的宣傳片。目的是希望藉宣傳中國的强大,來激發日本民眾對運動員的支持。

巴西奧運會周期,國乒主力馬龍、張繼科還有許昕,被日本電視台分別冠上三個極其凶悍的外號:地上最强男、帝國絕凶虎、最强的豪腕。

巴西奧運會周期,國乒主力馬龍、張繼科還有許昕,被日本電視台分別冠上三個極其凶悍的外號:地上最强男、帝國絕凶虎、最强的豪腕。

日本的球迷和群眾,一下被這條「霸氣外露」的宣傳片吸引。乒乓聯賽中的小選手,被問到最喜歡哪位球員時候,都會說中國選手的名字。

除了製作宣傳片以外,日本還經常轉播中國隊的各種比賽,並配上精心為參賽選手製作的六邊形能力表格,以此顯示各位選手的技術特點,擅長的手法和技術薄弱環節。

然而,中國隊入場之後,能力表格直接給出了正六邊形的滿分。馬龍也因此收穫了「六邊形戰士」的稱號。

日本從來不隱藏對國乒的仰慕。連國乒教練劉國梁都曾在採訪節目裏調侃:「我覺得誇馬龍誇得最狠的,不是我們,是日本那個電視台。」

然而,日本對中國乒乓球隊的情感,沒有止步於仰慕。與這種仰慕相伴而生的,是一份追逐的信念。

日本隊培養出的選手,從學球開始就貫穿職業生涯的信念、意義以及宿命,就是「打贏中國隊」。在球場之外,贏過中國的信念,也被纏繞在運動員的每一個生活細節之中。

東京奧運會風頭一時無兩的女乒運動員伊藤美誠,就連睡覺的時候,都逃不過無形的熏陶和催眠:能戰勝中國的,只有你!

時至今日,這種執著終於在日本國家隊上,看到了一些成效。

2016年許昕輕取天才少年張本智和後,被媒體問及對張本的印象時,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他的印象只有年齡小,那時的他應該不會想到。後來幾年國乒受到最大的挑戰,也確實都是來自日本選手帶來的。

可以說,仰慕著中國乒乓的日本乒壇,絕對不是能够被輕視的對手。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隊「統治」世界乒壇之前,其實一直是日本隊遙遙領先。

為什麽日本人要如此針對中國隊?

自1988年漢城奧運會乒乓球成為正式項目,並截止到本次巴黎奧運會之前,乒乓球項目一共産生了32塊金牌。其中28塊被中國隊獲得。

世界上9位大滿貫選手,只有瑞典名將瓦爾德內爾一個人是外國選手,其他都是中國選手,而張怡寧、馬龍更是拿下兩輪大滿貫。

這種統治力在21世紀到來之後,更是變本加厲。日本媒體多次表示,中國在這項運動上,是「令人絕望的强大」。

以至於對外國選手,特別是歐美選手來說,能在奧運會上見到中國選手,已經是對自身實力最大的肯定。至於打贏中國選手這件事,他們通常想都沒想過。

不只是日本隊想贏中國,今年混雙的銅牌得主韓國組合,接受採訪時更是表示,「沒打算輸給中國球員之外的任何人」。

回看這幾年日本乒乓球的崛起,不僅僅是因為充滿了戰勝中國隊的决心。國內對這項運動的投入和管理,更是為日乒隊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在人才培養方面,日本建立了乒乓球「精英學院」,招募中國的優秀教練並分派給學院裏的每一個球員。還把進入學院的年齡門檻,從12歲降低到了5-7歲。

全世界的乒乓球水平,正處於一個空前接近的狀態。所有勝負,只在毫厘之間。

2009年初,蔡振華接掌中國乒協時提出一項著手於「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把優秀運動員和教練派去世界各地「支教」,提高世界乒乓球水平,被民間稱為「養狼計劃」。自此,原産地中國的乒乓球運動員們,紛紛開始到各個國家的聯賽試水。退役的冠軍運動員們,也進入到各個國家的乒乓球隊內,擔任教練。

這個計劃,不僅顯著提高了世界乒乓球的水平,也逼著中國自己繼續進步。

國産球員和教練遍布世界的另一個結果是,世界上所有高水平乒乓球運動員之間的交流,都非常民好並且頻繁。

中國乒乓球因為絕對的實力和技術,在文化上也對外國運動員形成了一種自發而强烈的吸引力。幾乎所有日本的乒乓球主力隊員,都會說中文。在中國的賽後採訪時,他們會說中文。

在湖邊散步的時候,他們會和隊友一起唱中文歌。

因為訓練認真而被中國教練獎勵零食的時候,更是高興到連爆一串中文。

儘管這次四强賽,張本智和遺憾落敗於樊振東。可他在場上表現出的拼搏,以及給巨大壓迫感,著實讓中國觀眾捏了一把汗。原本憋著一股氣想駡張本的網民,紛紛臨場倒戈。面對他這番誠懇的發言,觀眾表達了尊重。

AP圖片

AP圖片

乒乓球這項運動從創造出來至今,技術一直在升級革新。其中,少不了各國高手共同的創造和努力。這麽多年以來,國乒能把每一份挑戰都一一跨過,守住世界最强的位置。靠的也不是閉門造車,而是積極的交流和學習。國乒從來不怕對手變强,只怕自己停下繼續前進的脚步。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子宮腔鏡之母」夏恩蘭 92歲還臨床操刀

2024年09月10日 13:04 最後更新:13:13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設復興醫院,有一名92歲依然活躍於臨床前線的婦產科專家,就是被譽為中國「宮腔鏡之母」的夏恩蘭教授。雖然夏教授的許多學生都相繼退休離開醫院了,惟夏教授卻孜孜不倦,不僅看門診,還做手術,更積極參與各大婦產科學術會議。

年屆92歲高齡的夏恩蘭,仍活躍於臨床前線。(醫學界官方帳號)

年屆92歲高齡的夏恩蘭,仍活躍於臨床前線。(醫學界官方帳號)

夏恩蘭接受「醫學界」官方帳號訪問時說,「總覺得有做不完的事,特別是在婦產科領域,還有很多患者等待治療。」即使年屆高齡,夏教授的行程依然排得滿滿,每周二上午是出診時間,早上八點起就接診近百名病人。

據護士透露,夏教授的門診是限制時間但不限號的,只要當天在下午四時半前能掛號,無論多晚她都會一一看完,經常到晚上六七時才下班。不出門診的時候,夏教授每天早上七時多就到醫院了,處理科室事務、參加交班、給學生上課、寫醫學文章等。這些年,她還學習了英文與使用電腦,精力和記憶力一點不比年輕人差。

有部分病患的手術,夏教授都親自操刀。

有部分病患的手術,夏教授都親自操刀。

夏教授說,現時科內有5間手術室,5組手術經常同時進行,她會巡視幾台手術的開展情況,有她在,醫生都格外安心,但也有一些病人她會親自操刀。像一名62歲的子宮脫垂患者,整個子宮都掉在外面,走路、坐立都會變得勞累。夏恩蘭便親自為她做了「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合併陰道前後壁修補術,「像我們這樣以內視鏡為主的醫院來說,很多年輕醫生都不會陰式手術,有時候隔幾個月才能遇到一個患者,這樣是練不出來的,所碰到這類手術,我都親自帶他們做」。

1949年,17歲的夏恩蘭考上西北大學醫學院,成為新中國的第一代大學生。新中國成立之初,產婦和新生兒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政府推出政策要求降低產婦死亡率,西北大學醫學院遂專門開設了婦產學,夏恩蘭便選擇了此專科。大學畢業後,她被分配到青海省人民醫院,並迎來國內第一個生育高峰。

1969年,夏恩蘭所在醫院遷至甘肅省靖遠縣礦區醫院,在偏遠地區,婦產科不被重視,居民也沒科學衛生觀念。有次,她在定西地區的靖遠縣某礦區遇到一位失血導致昏迷的年輕女性,檢查顯示為子宮連續出血,隨時危及生命。夏恩蘭當時建議做手術切除子宮,惟患者丈夫認為切除子宮後「不男不女」,就連病人自己也在社會觀念和醫療技術限制下,拒絕就醫。

即使幾年前做了髖關節置換和冠心病手術,但夏恩蘭也從沒放棄臨床。

即使幾年前做了髖關節置換和冠心病手術,但夏恩蘭也從沒放棄臨床。

這些女性悲慘的命運令夏恩蘭深受觸動,失去子宮不僅對婦女健康造成影響,還導致她們在社會和家庭中遭受歧視。

改革開放後,夏恩蘭被調回北京復興醫院。1989年,《英國醫學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位英國專家嘗試用小兒膀胱電切鏡進入子宮腔治療子宮出血,讓夏恩蘭獲得很大啟發,惟當時要在國內進行此項技術並不容易。

夏恩蘭回憶,當年復興醫院外科有9個部門、3間手術室,她要替病人動手術,只能到處詢問能否排期,好不容易排到了,麻醉醫生又未能協調;加上做手術沒有定價,不能收費,更沒有婦科專用的子宮鏡等。

到1990年,夏恩蘭團隊成功為一位保守治療無效的年輕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進行了國內首宗宮腔鏡子宮內膜電切術,降低手術創傷、減少術後感染風險,亦為患者成功保留了子宮。

首例成功後,越來越多患者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夏恩蘭於1992年向全國發起了子宮腔鏡技術手把手培訓班,如今已舉辦到第93屆,培養了上萬名熟練操作婦科內鏡的醫生。一年後,她又主導創立了國內首家子宮腔鏡診治中心。

2000年,國際子宮鏡培訓中心把亞洲分中心設在北京,由夏恩蘭擔任主任。2017年5月,在西班牙舉辦了全球第一屆宮腔鏡大會,夏恩蘭與美國的Loffer、意大利的Bettocchi、法國的Hamou、日本的林保良一起被授予「特殊貢獻獎」,她也被譽為中國的「宮腔鏡之母」。

夏恩蘭也把臨床經驗總結起來, 2000年出版首本專著《婦科內視鏡學(第一版)》,被她視為子宮鏡技術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是2000年至2010年,子宮鏡技術全國普及,至2004年已開展了284萬多宗宮切除術,臨床應用亦擴展,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等均可在子宮鏡下移除並治療;2010至2020年則是第三階段,子宮腔鏡技術已在婦科通用,遍及全國,中國婦科醫學與國際的交流日益廣泛。

夏恩蘭坦言,看到自己引進、推廣的技術能在臨床中幫助更多中國女性,覺得「很有成就感」。這些年,她呼籲醫學界要重視子宮鏡技術在不孕症方面的角色,因有研究表明,8成不孕症患者可透過其他方法治療而不必進行試管。

問夏恩蘭為何 92歲還這麼拼?她笑言:「因為熱愛吧」。(醫學界官方帳號)

問夏恩蘭為何 92歲還這麼拼?她笑言:「因為熱愛吧」。(醫學界官方帳號)

70年從醫生涯中,即使幾年前因身體不適做了髖關節置換和治療冠心病的手術,但夏恩蘭也從沒放棄臨床,出院不久,又回到了前線。問她92歲為何還這麼拼?她答得直截了當:「因為熱愛吧」。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