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常說「碳中和」,公司講ESG亦與「碳排放」有關,如何有效了解以及量度碳足跡?
香港理工大學最近發表了2024《施政報告》建議書,就「碳中和」城市、香港及大灣區科創發展、「一帶一路」合作以及生命科技健康與醫療四大主題提交建議。理大期望政府制定「碳中和」政策和發展藍圖時,更重要制定「碳審計」,才能計算能否達至目標。另外,理工大學亦計劃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並與香港及內地頂尖大學合作,在政策配套、商業運作模式等等去研究如何發展低空經濟,促進創科發展。
點擊看圖輯
理大副校長(研究與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左) (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致力於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減少一半碳排放,要實現目標關鍵在於香港的發電模式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趙教授認為香港政府必定要盡快制定能源政策以及釐定定位發展的問題 (資料圖片)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 (右)
理大的2024《施政報告》建議書中倡議積極發展「低空經濟」 (資料圖片)
理大計劃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並與香港及內地頂尖大學合作去研究如何發展「低空經濟」(巴士的報記者攝)
理大副校長(研究與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左) (巴士的報記者攝)
可利用「綠氫」 達至本港「碳中和」目標
理大副校長(研究與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接受《巴士的報》石榴台訪問時表示,香港致力於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減少一半碳排放,要實現目標關鍵在於香港的發電模式:「發電佔了碳排放的比重很高,如果電力公司供電的方式改變不了,就很難達至減碳目標。」
香港致力於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減少一半碳排放,要實現目標關鍵在於香港的發電模式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趙教授認為,政府已經有制定氫氣政策,而購買「氫氣」是其中一個方法。《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同意要達至「碳中和」一定要使用「綠氫」。趙教授補充:「製氫有不同的方法,用化石燃燒電解水分製氫,本身就有碳排放,而『綠氫』就是使用可再生能源。」趙教授進一步解釋:「在中學讀化學,製氫就是『水解』,H2O就變成H2。『綠氫』就是以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做『水解』過程。但這種做法成本太高,所需的空間亦很多。現在新疆有很大的地方及氣候條件,才可以做到。」
趙教授認為香港政府必定要盡快制定能源政策以及釐定定位發展的問題 (資料圖片)
趙教授說,香港可以考慮購買「綠氫」,但運輸能源等也有一系列的問題要解決:「所以香港政府是時候要想想一些政策,可以『再行快少少』主導整件究。香港科研實力不弱,內地的技術轉化落地是優勢,如果香港與內地給合,事實上可以引領世界。」趙教授認為香港政府必定要盡快制定能源政策以及釐定定位發展的問題,另外基建配套的配合以及市民負擔等,都是政府要周全考慮的問題:「所以,政府必須要有全盤計劃。」
設計圖片
引入「碳審計」制度助中小企迎接未來發展
趙教授又表示,要達至「碳中和」的目標,除了發電廠,也需要全民參與:「每一個機構、單位都要了解自己碳排放的水平,這就需要『碳審計』。現時上市公司要申報ESG,其中一項是報告碳排放的數據,事實上香港除了大公司,有更多的是中小型企業,他們現時沒有政策及支持。」盧永雄同意:「他們如果要實行時,要請會計師行幫助計算,必然令他們營運百上加斤。」趙教授表示,政府需要推行政策,鼓勵每一個企業關注碳排放及收集數據,讓整個城市計算到碳排放量,才能因應數據制定不同措施及方案。」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 (右)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就補充:「數據不是自動產生出來,是需要上報,以及分析,這時就需要『碳審計』。政府裡有專家,亦可以與香港及內地高等院校團體合作。在我們的建議書當中也提及了『碳審計』全面實施如何去做,可以讓商業製造KPI,也讓市民知道自己碳排放,這樣才能鼓勵全民減碳。」
理大計劃設「低空經濟研究中心」倡大推低空經濟
《巴士的報》總編輯李彤,在專訪提及在理大的2024《施政報告》建議書中提及「低空經濟」,這是一種創新的方法去產生新的經濟產業的同時,也能達至「碳中和」。趙教授表示,香港發展低空經濟的步伐比內地城市慢:「小型飛行工具不只是送貨,內地已有很多城市已將低空經濟結合旅遊業,坐上去體驗及觀光。我們想吸引多點旅客,香港也有很多島嶼,都很適合低空經濟旅遊。事實上,飛行載具交通網絡的問題相對複雜,所以『河套區』港深及深港部分,是相當適合作『低空經濟』試驗區,這時政府一定要牽頭去做。」
理大的2024《施政報告》建議書中倡議積極發展「低空經濟」 (資料圖片)
理大計劃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並與香港及內地頂尖大學合作去研究如何發展「低空經濟」(巴士的報記者攝)
趙教授還透露,理大亦將會計劃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並與香港及內地頂尖大學合作去研究如何發展「低空經濟」,促進創科發展:「低空經濟不只有無人機,亦蘊含政策研究、商業運作模式等。」「內地城市已經陸續去做了,香港不能再慢下去。」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建議書全文:https://www.polyu.edu.hk/precit/research/publications/
收看石榴台專訪完整版:https://www.bp-links.com/p/7055
香港電台持續發展智慧廣播,最近正式啟用位於觀塘的人工智能實驗室(AI Lab),致力發掘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節目製作,使節目製作人員有更大的創作空間,提升工作效能和節目質素。《石榴台》專訪請來香港電台總監(製作事務)韋佩文,為大家講講他們AI 的發展。
AI主播越變越真
《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對於港台人工智能主播Aida的亮相有很深刻印象,韋佩文表示,AI科技在這世代不可避免,希望好好運用於節目製作上:「一推出時我們會認為這是Aida 1.0,意思是我們有發展,希望繼續改善及進步,到現在Aida已經有2.0,未來會發展3.0。」「希望Aida好像《木偶奇遇記》的故事一樣,會慢慢變成『真人』,無論她的說話口音、表情、動作等。」
《巴士的報》總編輯李彤表示,香港電台對於「創新」接受程度都很高。韋佩文亦同意他們「大膽」嘗試,並形容這是作為廣播行業需要有發展的遠景:「如果將科技只是研究,並沒有真實去應用,前進的幅度就會比較慢。直接將技術應用出來,之後收到很多正面的回響,這些聲音都能夠幫助我們去改善,發展AI的工作亦不會慢下來。港台的員工亦會努力學習應對挑戰。」
韋佩文又說,在今年AI Lab 成立之前,港台同事已經成立不同小組,去搜羅各地的AI工具做研究,去實驗及改良,最終找到一些生成工具適合用於製作之上,包括語音生成文字、文字生成影像以及影片的工具:「港台不同部門都有在應用。不過現階段有很多還在摸索之中,有時AI所輸出的結果都不穩定,需要用方法去讓AI去學習去進步,最終達至我們想要的效果。」盧永雄表示,AI製作出滿意的效果都只是時間的問題。
透過AI 讓廣東話主播懂說其他語言
香港是一個多民族及語言的社會,李彤亦了解到,港台已經利用AI,可將主持生成不同語言廣播,以服務香港不同語言的聽眾或觀眾。韋佩文回想在疫情期間,需要製作聲帶宣傳防疫措施的困難,突顯AI的重要:「當時要找一些不同少數族裔語言的人去做錄製,工程是相當浩瀚。但現在有AI工具生成試驗後,錄了廣東話後,透過AI翻譯及生成英文、普通話,甚至印尼、韓國、日本、法國及西班牙語。」盧永雄說:「主持只要拍一條片,變成其他語言,一按掣就能製作不同語言版本,員工只要驗查有沒有出錯就可以了,有助節省製作時間。」
王牌節目《傑出華人系列》AI修復 效果比傳統更好
香港電台自1997年推出《傑出華人系列》,這經典系列最近亦運用科技,把這些珍貴的訪問內容,更好地展現於觀眾眼前。韋佩文表示由於節目拍攝年代久遠,要再推出時也要合乎現時觀眾的視聽要求:「他們未必能接受當年模擬制式。使用當年的影片質素,在現時來說都是『鬆、郁、矇』的。用AI復修就能提升畫面質素,並提升了工作效率,我們可節省三分一至五分一人手。」
AI能提升工作效率與效果
韋佩文以《傑出華人系列》AI修復效果為例,效果比起傳統更好,相比傳統做法,同事節省了不少時間去做一些重複性的工作,他們便能用更多的時間做一些更有創意的工作,包括對美學的要求等,讓他們的能力發揮得更好。
主持參觀AI Lab了解運作(巴士的報記者攝)
AI Lab推動人工智能教育 再作更多嘗試
李彤問,近年AI成為城中熱話及焦點,成立了AI Lab後,除了製作節目,還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去了解AI 、實際應用,甚至可以吸引他們進入這行業,培養人才。韋佩文表示當AI Lab成立後,除了培訓員工,亦肩負教育公眾的使命,將之用作推動媒體教育,包括邀請青少年學生來參觀,認識AI和電視製作的融合,啟發創意思維。同時,亦向他們灌輸應用AI的道德責任,包括誠實(例如標示使用了人工智能輔助製作)、尊重知識產權、提防生成內容可能偏頗等。
青少年學生參觀AI Lab(港台提供圖片)
韋佩文希望,香港電台繼續在創科發展的前沿多作嘗試,包括利用雲端科技進行遠程拍攝以及5G影像傳送等等,希望在製作上做得更方便,員工外勤工作上可以更輕鬆。
香港電台除了自家設立AI Lab 外,亦與不同機構合作,致力推動跨行業創新,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樞紐。例如港台已經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展開三年的合作計劃,透過科技國公司的Digital Living Lab,與園區創科公司分享港台過去豐富的歷史數據資料,推動跨行業的數據共享。港台亦與香港中文大學的InnoHK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簽署為期兩年的合作備忘錄,加強公共廣播機構與科研界之間的合作,當中,港台會開放豐富的廣東話資料庫,供中心用作人工智能多語言語音的開發。
收看石榴台專訪完整版:https://www.bp-links.com/p/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