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同融HUB共創空間,與8位就讀青年學院(國際課程)設計系學生將舊衣升級再造,設計12套橫跨60-90年代懷舊時尚兼備的時裝,並交由16 位具豐富製衣經驗的長者車縫,花超過600小時製作。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第一排中)、中華電力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第一排左二)、中電集團數碼總裁貝柏安(第一排右二)聯同12套升級再造時裝製作團隊及模特兒大合照。
源頭減廢的其中一個方法是升級再造,而他的成果今日16日以時裝展形式,於中電義工隊30周年及和您一起過節慶祝午宴中,向在場800位出席者展現出來。時裝展全是素人模特兒,有長者、中電義工及退休同事,年齡由6至83歲。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讚兩代人善用所長,完成今次的時裝製作,充份表現長幼共融。
點擊看圖輯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第一排中)、中華電力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第一排左二)、中電集團數碼總裁貝柏安(第一排右二)聯同12套升級再造時裝製作團隊及模特兒大合照。
笑蘭(左)及潔雯(右)一做衫便非常投入,停不下來。
中電集團數碼總裁貝柏安先生穿上同學設計、由中電舊制服升級再造的服裝。
中華電力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女士穿上同學設計、由中電舊制服升級再造的服裝。
一眾素人模特兒首次行天橋,姿勢十足,表現淡定。
中華電力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表示,今次活動緊貼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以升級再造為主題,教「老友記」源頭減廢。不論是年青人或者長者都創意無限,以別出心裁活動慶祝長者日。她亦即席穿上一件升級再造時裝,大讚同學巧妙將中電舊制服元素融入當中,創新十足。
笑蘭(左)及潔雯(右)一做衫便非常投入,停不下來。
有份參與製作的長者笑蘭表示,自己年輕時雖曾幫自己做婚紗,但最初參與時也擔心自己未必應付得來,始終都有很多年無再車衫,但一開始車衫,便「車神」上身,所有感覺「返晒黎」得心應手。她最開心的是,同學們接納他們「老友記」的意見令褲子更美觀,見到自己的作品充滿成功感,而另一位長者潔雯更和同學分享昔日在裁紙學校紙樣功課薄。
中電集團數碼總裁貝柏安先生穿上同學設計、由中電舊制服升級再造的服裝。
升級再造係中電「和您一起過節」- 樂遊無限活動十周年的主題,不單止有時裝展,亦運用從中電同事收集得來過600件舊衫,為400位老友記舉行12場工作坊,由中電義工陪老友記一齊體驗將舊衫褲加工改造成獨一無二嘅環保袋、半月袋、長銀包,鼓勵佢哋接觸新事物,樂遊無限。
中華電力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女士穿上同學設計、由中電舊制服升級再造的服裝。
中電鐘樓文化館於今個冬日推出「光 • 感發現 — 燈光下的城市」主題展覽活動,邀請市民及旅客到訪,透過霓虹裝置展覽、體驗活動、互動遊戲及專訪短片,讓大家探索城市中不同燈光背後的故事,感受電力、燈光及文化傳承的連繫。
中電鐘樓文化館展出霓虹裝置
由即日至 2025 年 3 月 16 日,文化館內增設三組霓虹裝置作期間限定展覽,不僅還原了歷史店舖的舊霓虹燈招牌,並引入現代視覺藝術手法,混合使用回收循環再用及新製作的霓虹光管設計霓虹裝置,演繹霓虹的美學及文化價值,展現傳統霓虹技術的傳承及創新,與文化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相符。三組霓虹裝置包括:
中電鐘樓文化館展出三組不同主題的霓虹裝置,在現代視覺藝術裝置手法下,重新演繹霓虹的美學及文化價值,並展現傳統霓虹技術的傳承及創新。
生活動力 — 港式冰室是中西文化結合的代表,文化館展出的「冰廳」招牌,以傳統霓虹技術製作而成,原為一面於九龍太子的冰廳招牌。冰廳結業後,東主將之贈送給招牌保育平台,是次展覽讓公眾可近距離欣賞這個招牌的歷史價值及霓虹工藝的細緻。同場亦展出由香港製造的舊式霓虹燈變壓器,縱使經歷數十載,仍然運作良好。
中電鐘樓文化館展出三組不同主題的霓虹裝置,在現代視覺藝術裝置手法下,重新演繹霓虹的美學及文化價值,並展現傳統霓虹技術的傳承及創新。
「樂」在彌敦 — 1970 年代,位於佐敦彌敦道一幢大廈外牆的霓虹燈招牌,是當時全球最大的霓虹燈招牌。文化館參照這個霓虹招牌安裝方法,以新舊霓虹燈管拼湊的方法,用 26 支循環再用的紅色霓虹光管以不同角度並列排放為背景,在前方設置一個新製作的「樂」字,重現招牌當年的輝煌,同時宣揚保育及可持續發展的訊息。展覽期間適逢新年節慶,參觀者更可在「樂」在彌敦展品前打卡,寓意歡樂迎新年。
中電鐘樓文化館展出三組不同主題的霓虹裝置,在現代視覺藝術裝置手法下,重新演繹霓虹的美學及文化價值,並展現傳統霓虹技術的傳承及創新。
看得到的電力 — 文化館正門「中華電力」的書法字是鐘樓的標記。霓虹設計師及工匠透過嶄新安裝技術,將書法字製作成霓虹字體,安裝在立體方塊狀的展示架內,觀眾可從不同角度欣賞霓虹裝置的美態,同時展示了傳統霓虹行業的技術能與時並進,透過創新思維將傳統技藝傳承下去。
中華電力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表示:「中電鐘樓文化館的主題活動以不同燈光作為媒介,從歷史、文化傳承及可持續發展等角度,帶出電力如何點亮城市,非常配合中電鐘樓文化館『珍視過去.敢創未來』的理念。歡迎市民親臨這幢一級歷史建築參觀,在新年期間一起感受電力為香港帶來的生活動力。」
全新推出的「漫步加山」導賞團帶領參加者漫遊文化館旁的加多利山,一同散步,感受城市面貌的轉變。
除了霓虹展覽,文化館同時推出全新的「漫步加山」導賞團,帶領參加者漫遊文化館旁的加多利山,讓他們了解這個「花園城市」一帶環境、山上房屋的建築特色及風格,以及多樣化的植物等。透過沿途觀察各項設施,如街燈、配電箱等,參加者可感受電力與城市之間的連繫。文化館也再次舉辦懷舊座枱燈工作坊,讓公眾了解昔日生活文化的同時,探索廢物升級再造的可能。公眾可於文化館網頁(www.clpulse.com)了解更多導賞團及工作坊的時間及詳情。
由即日起至 2025 年 2 月 16 日期間,公眾可在中電鐘樓文化館內參加尋寶遊戲,有機會獲得全新推出的「生活動力」萬字夾套裝。禮品派發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公眾亦可於 2025 年 2 月 16 日前參加館內的「尋找光.感小挑戰」活動,只需完成指定任務,即有機會獲得全新推出的「生活動力」萬字夾套裝。
由即日起至 2025 年 3 月 16 日期間,中電鐘樓文化館推出「光 • 感發現 — 燈光下的城市」主題活動,與公眾分享電力點亮城市的不同故事。
活動期間,文化館的社交平台 Instagram(@clpulsehk)亦會發佈一系列主題短片,深入發掘各種光影背後的故事,包括霓虹裝置的製作過程、霓虹工藝的傳承與發展,以及不同燈光的冷知識等。有興趣的公眾朋友,歡迎追蹤及留意有關專頁。
文化館逢星期二、三、五至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市民可於網上(www.clpulse.com)預約導賞服務及各類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