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咖啡茶可樂紅酒哪種造成嚴重牙漬 牙醫做實驗揭「染牙大魔王」是它!

生活事

咖啡茶可樂紅酒哪種造成嚴重牙漬 牙醫做實驗揭「染牙大魔王」是它!
生活事

生活事

咖啡茶可樂紅酒哪種造成嚴重牙漬 牙醫做實驗揭「染牙大魔王」是它!

2025年01月27日 07:00

牙醫做實驗觀察咖啡、茶、可樂以及紅酒哪種會造成最嚴重牙漬,沒想到最後的「染牙大魔王」竟是它!

牙醫做實驗觀察4飲品哪種對牙齒染色效果最強

咖啡、茶、可樂以及紅酒等飲品作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飲品,其對牙齒健康造成的影響卻常常被忽視。針對這些飲品可能造成的牙漬問題,美國加州比華利山牙醫Miles Madison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以此揭示哪種飲品對牙齒的染色效果最強。他將4顆拔除的牙齒分別浸泡在4種飲品中並浸泡10天,以此觀察他們對牙齒顏色的影響。

@drmilesmadison Which drink stains teeth the most? Coffee, tea, red wine, or soda? The results might surprise you! 🍷☕ Curious about the next contenders? Let me know which 4 drinks you’d like me to test next! Drop your suggestions in the comments! 🦷✨ #TeethWhitening #SmileCare #DentalTips #OralHealthMatters #StainFighters #HealthySmile ♬ Brother Louie Mix '98 (feat. Eric Singleton) (Radio Edit) - Modern Talking

咖啡相比茶對牙齒染色惡效果較強

近期,Madison在TikTok上公佈了這項實驗的結果。首先,在「咖啡與茶」的實驗中,咖啡的染色能力相比茶要略勝一籌,即牙漬較深。咖啡會將牙冠染成較深的黃色,而牙腳則變成深啡色,這是因為牙腳沒有琺瑯質保護,故顏色會染得比較深。相比之下,茶雖然也有染色效果,但牙漬較淺,「它(茶)確實也有染色,但不像咖啡那樣嚴重」。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可樂令牙齒變得深色且具有腐蝕性

在進行可樂測試時,這顆被浸泡的牙齒變得既深色又具有腐蝕性,使牙腳被染成黑色,牙冠則呈現灰黃色,表面還似乎有類似「生鏽」的痕跡。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紅酒對牙齒的染色效果最強

令人驚訝地是,紅酒才是這場實驗中的「大魔王」,其牙齒浸泡10天紅酒後幾乎變成全黑或呈現深紅色,無論是牙腳還是牙冠均無法倖免,「紅酒把整顆牙齒染色。它染色了琺瑯質、根部、整顆牙齒」。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實驗結果掀起網民熱議

Madison也指出,這項實驗並不能完全反映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因為沒有人會將牙齒長時間浸泡在飲品中。不過,這場實驗卻清楚揭示了各類飲品的「染色能力」。實驗結果揭示後,部分網民分享了使用可樂清除污漬的經驗,也有人擔心飲太多可樂會對牙齒不好,還有網民自稱已經飲紅酒50年,「我的牙齒仍很白啊」。

Tags:

美國

健康管理師指出,當身體出現8大症狀時建議要重視,可能是猝死前兆,建議及早就醫檢查。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帖子
 
 
 
 
 
 
 
 
 
 
 

Jia-Rong Tseng(@jiarongtseng)分享的帖子

猝死前身體可能出現的8大症狀

猝死往往來得毫無預警,許多看似健康的人,可能因為無及時察覺身體異常而突然離世,讓人措手不及。近年來,年輕族群猝死案例愈來愈多,令人不免感到擔憂。實際上,身體發生重大健康問題前,通常會釋放出警訊,若能及早察覺並積極應對,或許可降低突發風險。中山醫健管北醫健康管理師「@jiarongtseng」就在Instagram上發佈影片分享了猝死前可能出現的8大症狀,幫助大眾提高警覺: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猝死前8大警訊

1. 胸悶胸痛

感覺胸口被壓住,甚至疼痛延伸至背部或手臂,這可能是心臟缺氧的警訊。

2. 呼吸困難

無明顯原因卻感覺喘不過氣、心悸、心跳加速,或需費力呼吸,應特別留意。

3. 異常疲勞

未做劇烈運動卻經常感到極度疲倦,休息之後仍無法恢復,這可能與心臟、循環系統問題有關。

4. 大量盜汗

在靜止狀態下無故出現大量出汗,特別是夜間盜汗,可能與心血管問題相關。

5. 頭暈或暈厥

頭部突然出現劇烈頭痛、暈眩,甚至短暫失去意識,可能是腦部供血異常的警示。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6. 眼前發黑

突然出現視線模糊、眼前發黑或四肢麻木的狀況,可能是血流受阻導致的缺氧現象。

7. 不明原因疼痛

身體無故出現疼痛,尤其是脖子、下巴、肩膀、手臂等部位,可能與心血管問題有關。

8. 無症狀猝死

最危險的狀況是不出現明顯徵兆,突發猝死,因此日常健康管理至關重要。

如何預防猝死? 4大關鍵降低風險

1. 定期健康檢查

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是猝死的高風險因子,建議每年進行心血管健康檢查,如血壓、心電圖、心臟超聲波等。

高血壓是常見慢性病之一。Unsplash設計圖片

高血壓是常見慢性病之一。Unsplash設計圖片

2. 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規律運動、保持均衡飲食、控制體重、避免過度熬夜以及釋放壓力等,有助維持良好心血管健康。

3. 關注身體警訊

若經常出現上述症狀,切勿忽視或自行判斷,建議儘早就醫檢查。

4. 學習急救技能

熟悉CPR(心肺復甦術)及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操作,關鍵時刻或可挽救生命。

猝死常有發生,當身體發出以上警告時,建議及時關注並就醫檢查,避免憾事發生。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