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過去二十多年來,人類腦組織中的塑膠微粒顯著增加,突顯了塑膠污染的危害,而且可能與中風和心臟病有關。
人體內塑膠微粒濃度比以前高
這項研究刊登在《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科學家檢驗2024年數十名死者的腦部、肝臟、肺臟組織,發現其中的塑膠微粒濃度都遠高於1997年的死者。同一年的死者當中,腦組織中的塑膠微粒濃度也高於肝臟和肺臟。

示意圖
在此之前,也有其他科學家在人體的血液、精液、母乳、胎盤、骨髓中發現塑膠微粒。義大利去年的研究顯示,塑膠微粒可能增加中風和心臟病發的風險。
失智人士塑膠微粒濃度是其他死者的6倍
此外,失智症患者腦部的塑膠微粒濃度是其他死者的6倍,不過科學家指出,這可能是因為患者大腦受損,因此塑膠微粒沉積較多,不一定表示塑膠微粒會導致失智。

AP圖片
人體或有能力排出有害物質
新墨西哥州立大學藥學系教授康本(Matthew Campen)是研究主要作者,他表示,2016年至2024年間人類體內的塑膠微粒濃度增加,直接反映了「整體環境中的塑膠微粒上升」。不過他也表示,年輕與年長死者腦組織內的塑膠微粒濃度差異不大,顯示人體或許有能力排出有害物質。
The study, led by Matthew Campen of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shows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plastic nano and microparticles in the liver and brain of deceased people in 2024 compared to those studied in 2016.https://t.co/x60ZF2Q4aZ
— dpa news agency (@dpa_intl) February 4, 2025
塑膠微粒危害多
近期分別有研究顯示,母體胎盤中的塑膠微粒與胎兒早產有關;而人體血液中的塑膠微粒則可能引發腦血栓與神經行為異常。還有研究指出,塑膠微粒可能導致人體對抗生素的抗藥性擴散。
#Human testicles contain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at levels three times higher than animal testes and human placentas.“These plastics are often nano-scale, typically less than half a micron in length and maybe like 20 to 200 nanometres in width,”toxicologist Matthew Campen pic.twitter.com/t5aZGSRciK
— Edward (@Eease11) May 22, 2024
應注重管理舊塑膠廢棄物
地球上最常見的塑膠原料是聚乙烯,普遍用於食品和飲料包裝,佔所有塑膠製品的75%。科學家在人體腦組織中發現的塑膠微粒大多是奈米級塑膠碎屑。康本指出,這些碎屑大多是由「很古早」的塑膠分解而成,因此應注重管理舊的塑膠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