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人人都在談DeepSeek! 巴黎AI峰會「中國成功」引熱議 美國強硬態度惹反感

博客文章

人人都在談DeepSeek! 巴黎AI峰會「中國成功」引熱議 美國強硬態度惹反感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人人都在談DeepSeek! 巴黎AI峰會「中國成功」引熱議 美國強硬態度惹反感

2025年02月14日 14:15 最後更新:14:23

「我度過了DeepSeek周」,在近日的巴黎AI峰會上,有美國專家向中國專家如此說道。當印度、中東、非洲的專家們紛紛為中國開源策略點讚,美國卻喊出「保持統治地位」的囂張宣言時,意外觸發了與會各國的反感。更令人玩味的是,當法國信心滿滿地宣佈投入千億歐元發展AI,更是遭遇專家們的「冷眼旁觀」。

在法國巴黎大皇宮拍攝的人工智能行動峰會現場。新華社圖片

在法國巴黎大皇宮拍攝的人工智能行動峰會現場。新華社圖片

大家都在談DeepSeek

日前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人工智能(AI)行動峰會備受全球矚目。在這場吸引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1500名與會者的會議上,「中國成功」引發熱議。

DeepSeek在巴黎AI峰會引起熱議。AP資料圖片

DeepSeek在巴黎AI峰會引起熱議。AP資料圖片

最近國產大模型DeepSeek成為人工智能領域最受關注的話題。在這次峰會期間,與會的中外專家對DeepSeek是什麼態度?聯合國人工智能高級別諮詢機構專家張凌寒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從三個維度分享了她的親身感受:

首先,從2023年至今,中國國內人工智能技術產業界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追趕的腳步正在逐漸加快。在國際治理方面,之前的國際會議更多在關注中國人工智能的安全問題,比如國際社會憂慮中國人工智能能力被濫用,但現在中國已經被視為一個可以與美國旗鼓相當,在技術上具有競爭力的、值得尊重的對手。

巴黎AI峰會現場。新華社圖片

巴黎AI峰會現場。新華社圖片

其次,在會議首日舉行的三場主要活動中,雖然官方議程中未提及中國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但在非正式交流環節,該公司的技術成果成為與會專家的主要討論話題。來自美國、印度、中東和非洲等地區的專家均主動就DeepSeek與她展開交流,部分美國朋友稱自己度過了DeepSeek周。他們都承認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大模型,很多人同時在用它和OpenAI的ChatGPT。

再次,國際專家對DeepSeek的開源策略給予積極評價。他們認為,這種開放模式真正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普惠發展,與部分西方大型科技公司「名open實close」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差異在當前人工智能領域的輿論競爭中尤為明顯,DeepSeek的開源策略被認為更具道義優勢。

「這些觀察表明,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正在提升,其發展模式也越來越獲得國際業界的認可。」

議題相較前兩次峰會發生微妙變化

巴黎AI峰會是繼2023年在英國舉行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會和2024年在韓國召開的人工智能首爾峰會之後的又一次重要峰會。與前兩次峰會相比,此次峰會的議題發生了哪些變化?

張凌寒表示,通過參與此次巴黎AI峰會的多場討論,她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全球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的氛圍與主題已經發生微妙變化。儘管此次峰會仍在持續《布萊切利宣言》的安全主張,但關注重點發生變化,明顯感覺到各國發展AI的焦慮與迫切。同時,各類不確定性疊加增加了討論交流難度。相比兩年多之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剛受到全球關注之時,如今,世界局勢、美國主張、各國態度、技術發展路線等諸多不確定性都使得討論難以得出結論。

巴黎AI峰會現場。新華社圖片

巴黎AI峰會現場。新華社圖片

張凌寒表示,通過與多位與會外方專家的交流發現,美國此次的強硬態度引發反彈,特別是美國直言「keep dominance」(保持統治地位)引起了很多國家反感。「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問題上美國撂挑子、英國力不足,因此帶來一個問題,目前國際人工智能治理的領導地位存在真空,誰來填補?」

當地時間2月11日,人工智能行動峰會中國邊會在巴黎舉行。此次邊會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學者60余人出席並參與研討,現場參會人數超過150人。來自眾多國內外高校以及科研機構和智庫的資深專家,就如何開展人工智能治理國際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與研討。

國際治理創新中心全球人工智能風險倡議執行主任鄧肯·卡斯-貝格斯表示,我們有可能創造出極其強大的系統,它可能遠遠超出一般人類的能力,但我們仍然不知道如何控制這些系統。為了應對這一風險,各國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領域展開合作格外重要。從最近幾個月的觀察來看,他認為各國有希望合作設計出某種機制、流程或者機構,但做到這些需要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而他認為許多這樣的人才來自中國。

中國將面向「全球南方」舉辦AI研修項目

據報道,中國於2023年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該倡議強調人工智能治理需要全面平衡,並倡導創造開放、包容、無障礙和非歧視的發展環境,確保所有國家都能從人工智能的進步中獲益。此外,中國還承諾於2025年年底前重點面向發展中國家舉辦10期人工智能領域的研修研討項目。

張凌寒認為,「國際輿論的風向已經在發生變化,期待未來中國有越來越多的技術、倡議贏得更多國際社會的尊重與認可。」

在談到巴黎AI峰會主活動日哪些議題值得關注時,張凌寒表示,主活動日場地選在巴黎大皇宮,在這裡討論人工智能問題,很有歷史和未來的交錯感。活動邀請了多位重量級專家,其中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的觀點值得關注。李飛飛教授談到了以人為本的人工智能。不過國外AI治理的以人為本原則,和我國以人為本的理念本質是不同的,這體現出歷經數年的理念討論,國內外人工智能業界的表達趨同,但內涵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此外,還有幾個主題值得未來進行更深入的討論,也值得去啓動一些行動,比如未來工作的主題、人工智能服務公共利益等問題。

人工智能「軍備競賽」論調在國際上被越來越多地炒作,如何使其不再是零和博弈?這也是一個今後全球需要持續、高度關注的話題。

在談到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在新一輪AI競爭中的態勢時,張凌寒表示,沒有相應技術實力,再高超的外交戰略也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敏於行而訥於言」固然不夠好,但過於「敏於言」也容易顯得缺少相應的戰略執行力。法國本來要發佈大模型,但沒研制出來,這次在巴黎AI峰會上又表示要投1090億歐元發展AI。 

張凌寒與參會的美歐專家溝通時發現,他們對於後續法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行動持觀望態度。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17日在記者會上回應一位法國左翼政客要求美國歸還自由女神像的言論時,毫不留情地表示:「絕對不還。」

萊維特諷刺道,「我建議那位法國低級政客記住,若非美國的幫助,法國人現在可能還在講德語,他們該心懷感恩。」這番尖銳言辭引發記者席一陣驚呼。據「政客新聞網」報道,萊維特指的是二戰期間美國與法國聯手擊敗納粹德國的歷史。

記者提及法國政客的言論,萊維特聽笑了。影片截圖

記者提及法國政客的言論,萊維特聽笑了。影片截圖

這場爭議的導火索,來自法國社會黨歐洲議會議員格魯克斯曼對特朗普政府移民政策的不滿。16日,他公開喊話,稱美國在特朗普政府領導下已背棄自由女神像所象徵的價值觀,選擇與「獨裁者」為伍。他說:「我們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你們,但你們顯然不再珍惜。既然如此,還給法國吧!」格魯克斯曼還稱,若美國因特朗普政府的解僱潮而流失科研人員,法國願意敞開大門歡迎這些美國人才。

自由女神像由法國雕塑家巴托爾迪設計,1886年作為法國贈予美國的禮物揭幕,既是美法友誼的象徵,也是美國夢的標誌。然而,美聯社指出,雖然格魯克斯曼言辭激烈,但自由女神像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歸美國政府所有,法國收回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這場口水戰的背後,是美法關係因關稅爭端日益緊張的縮影。歐盟委員會近日對美國威士忌等商品加徵關稅,以報復美國的鋼鋁關稅。特朗普迅速追擊,威脅對法國紅酒和香檳等產品徵收高達200%的關稅。法國總理貝魯起初強硬表態「絕不屈服」,但三天後在接受採訪時改口,承認將美國威士忌列入報復清單「可能失誤」,並呼籲通過談判避免對法國干邑行業造成更大打擊。他強調,與美國的談判仍有兩周時間,「尚未完全無望」。

1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與加拿大新任總理卡尼的聯合記者會上再次批評美國的關稅政策,稱其只會推高通脹、破壞產業鏈與經濟一體化。他強調,法國和加拿大支持在國際規則下的公平貿易,以促進共同繁榮。

結論就是這場從關稅吵到自由女神像的風波,表面看似無厘頭,卻折射出當前全球貿易與價值觀的激烈碰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