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消委會實試自攜杯買外賣飲品 部分商戶未清楚提供高度及容量

社會事

消委會實試自攜杯買外賣飲品 部分商戶未清楚提供高度及容量
社會事

社會事

消委會實試自攜杯買外賣飲品 部分商戶未清楚提供高度及容量

2025年02月17日 12:04 最後更新:13:00

消委會派員以神秘顧客身分,到售賣即製咖啡及手搖飲品的商戶,實試以自攜杯購買外賣飲品,發現部分商戶未有清楚提供包括自攜杯高度限制,及各款飲品容量等資訊。

消委會。資料圖片

消委會。資料圖片

消委會於去年11至12月,派員以一般消費者身分到訪20間售賣即製飲品的商戶於不同地區的各3間分店,以自攜杯購買外賣飲品,進行60次實試。其中10間商戶有售賣即製咖啡,包括兩間便利店,另外10間手搖飲品店,分別售賣台式飲品或手打檸檬茶。其中過半商戶向自攜杯消費者提供每杯減1至5元或 9折優惠,但資訊未必於店內清晰展示,亦有個別商戶店員誤收正價,甚至聲稱無提供相關優惠。

消委會又指,商戶一般以「大」、「小」、「標準」、「正常」等較籠統字眼標示不同大小的飲品,未有註明實際容量。不過,有1間咖啡店在餐牌上清楚列出各款熱飲及凍飲的售價和容量,有1間手搖飲品店在分店當眼處張貼告示,標明中杯與大杯裝飲品的容量,及自攜杯物料需可耐受的溫度等資訊。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消委會指,有實試員因自攜杯的杯身過高,最終要使用即棄紙杯製作飲品。部分商戶製作飲品過程中,會先使用外賣杯盛載飲品或冰粒,再倒進實試員提供的自攜杯,未能真正貫徹「走即棄」理念。

消委會表示,商戶應加強宣傳及員工培訓,同時檢討製作飲品流程,確保真正有效減少使用即棄外賣杯。商戶應該於社交平台、網頁,及店內當眼位置清楚列出對自攜杯的容量及高度要求,便利消費者實踐源頭減廢。

Tags:

消委會

消委會硏究報告發現,不少私家醫院價目資料難明不足,收費統計數據沒有即時更新,病人之間收費差距甚大,部分醫療機構缺乏詳盡書面費用預算,政府計劃今年內就探討立法提升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諮詢業界。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在一個電台節目說,不同私營醫療機構的套餐收費沒有統一計算方法,即使消費者到不同醫院諮詢價錢也難以比較,加上很多日間醫療中心只為口頭報價,消費者的知情權仍有很多改善空間,提醒消費者有權要求書面報價。

黃鳳嫺在節目後說,現時提供價目資料及過往收費記錄等要求已納入私家醫院發牌條件,日間醫療中心亦需要提供相關資料,政府應向機構提供更多指引,令價目表更為一致,機構也應提供更多套餐價,清晰交代涵蓋範疇,增加收費透明度。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消委會消費保障政策商營手法及申訴小組主席余承章說,曾經有病人原本獲報價醫生費和病房費至少約一萬元,但出院時的帳單金額高達10萬元,向消委會投訴。

他說,以往法例未完善,不同醫院在報價披露的資料內容相當參差,因此需要提高透明度,希望政府日後立法時提供指引,要求清晰書面報價,避免院方和消費者之間有任何誤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