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嫺指,消委會一向教育消費者並不需要做所有體檢,而且要由醫生講解報告,以免錯誤判斷導致擔憂。
BP消委會。資料圖片
消委會過去3年每年分別接獲超過50宗與身體檢查有關的投訴。總幹事黃鳳嫺在港台節目表示,投訴涉及報告出錯、誤導誇大、收費爭議及難預約等,涉及體檢中心或醫療中心集團的投訴佔所有個案的八成。她說,消委會一向教育消費者並不需要做所有體檢,而且要由醫生講解報告,以免錯誤判斷導致擔憂。
黃鳳嫺指出,本港有相關法例保障消費者,對不同專業人士亦有監管,如懷疑違背業界操守,消費者有很多渠道投訴,倘若涉及《商品說明條例》則可到海關投訴。被問到當中有否灰色地帶,黃鳳嫺認為,應該不會,即使職員有誇大之嫌,都有其他法例保障消費者,並強調希望今次能夠促請業界追求業績的同時,亦不可違背專業操守,需要秉持醫德。
體檢。示意圖片
黃鳳嫺表示,投訴金額最多的個案涉及一名70歲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先後多次被體檢中心游說購買合共26多萬元的套餐,中心否認誤導或不良營銷,只退款9萬元,消委會未能成功調停,建議投訴人申請消費者訴訟基金再跟進處理。
消委會硏究報告發現,不少私家醫院價目資料難明不足,收費統計數據沒有即時更新,病人之間收費差距甚大,部分醫療機構缺乏詳盡書面費用預算,政府計劃今年內就探討立法提升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諮詢業界。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在一個電台節目說,不同私營醫療機構的套餐收費沒有統一計算方法,即使消費者到不同醫院諮詢價錢也難以比較,加上很多日間醫療中心只為口頭報價,消費者的知情權仍有很多改善空間,提醒消費者有權要求書面報價。
黃鳳嫺在節目後說,現時提供價目資料及過往收費記錄等要求已納入私家醫院發牌條件,日間醫療中心亦需要提供相關資料,政府應向機構提供更多指引,令價目表更為一致,機構也應提供更多套餐價,清晰交代涵蓋範疇,增加收費透明度。
示意圖片
消委會消費保障政策商營手法及申訴小組主席余承章說,曾經有病人原本獲報價醫生費和病房費至少約一萬元,但出院時的帳單金額高達10萬元,向消委會投訴。
他說,以往法例未完善,不同醫院在報價披露的資料內容相當參差,因此需要提高透明度,希望政府日後立法時提供指引,要求清晰書面報價,避免院方和消費者之間有任何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