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有不少人嚷着香港無發展空間,經常提及要離開香港,於歐美另覓新天地,尋覓自由。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是武俠小說中有「主角光環」的男女主角,移民歐美,就要面對當地治安不靖、經濟不景、生活成本高等難關,不少移居港人,淪為「大國」上演政治戲碼的籌碼和金主,當中英國雖深明自己經濟衰退危機逼近,但「落魄貴族」性格改不了,為經營其「仁義之師」形象,頻頻以僅餘資金援助他人,結果作繭自縛,害苦了國民。
理財不善 英人淪為俎上之肉
英國近年陷入衰退危機,已是不爭的事實,其借貸情況,跟債台高築的美國相似,惟其經濟增長率卻追不上美國。截至2025年1月,英國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95.3%,而按人口推算,每名英國人平均負債約5萬美元,惟每人外匯儲備僅為約1600美元。小小香港跟「日不落帝國」相比,香港於2024年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僅為11.3%,平均每人負債約3360美元,但每人平均外匯儲備足足有約5.6萬美元。也許,「日不落帝國」也想不到,自己淪落至此。

英國和香港的比較。
細看英國2024年的本地生產總值,雖然2024年第4季錄得0.1%「微增長」,跑贏大行預期,但全年本地生產總值僅有0.9%增長,遠遠追不上香港或其他已發展地區;而英國市面亦籠罩不安氣氛,當中「英國零售協會」調查更指,48%的受訪者預計未來3個月經濟將惡化。
趕狗入窮巷 英政府向企業開刀
債台高築,自然四處找空間搵錢,而英國就選擇向企業出手,決意在今年4月開始大幅度增加企業稅;惟政府還未成功收錢,民間早已風聲鶴唳 – 《金融時報》報導顯示,已有25%的僱主計劃於政府4月加稅前裁員,為自2014年來(疫情除外)最多僱主有此想法; 更有16%僱主計劃3個月內裁員。而「英國小型企業聯合會」調查亦顯示有25%的小型企業,計劃2025年首3個月內收縮業務。此等加稅惡法,非但加劇企業水深火熱的困境,更將英國政府財政管理不善的重擔,轉嫁到升斗市民身上。
「泥菩薩」巨款援烏 犧牲國民成就假仁假義
美國特朗普跟烏克蘭澤連斯基上演「大石砸死蟹」的激烈罵戰後,英國首相施紀賢化為「仁義之師」,款待被特朗普逐出國門的澤連斯基,更跟烏方簽訂22.6億英磅(約221億港元)的貸款協議,以加強烏方的國防能力。
「我們將與你和烏克蘭站在一起,無論需要多長時間。」英國首相施紀賢說得多麼冠冕堂皇啊!可你又有否跟英國國民站在一起 ?
在2024年12月,英國失業率為4.4%,當中核心經濟區倫敦的失業率更高達6.1%。英國面對國民貧富懸殊、治安惡劣、經濟未見改善的困境,不但向烏方慷慨解囊,更於3月2日英國倫敦舉行安全峰會前夕誇下海口,預告英方國防開支預算目標,將從現時佔國民生產總值2.3%增至2.5%,更傳出首相施紀賢要求各歐洲與會者,隨英國步伐,加大國防開支預算。為了維持一己「仁義」臭架子,英國不但無視國內經濟衰退的情況,更進而脅逼其他同樣處於水深火熱的歐洲國家,一起跳入火坑,實在無賴之極。
忠義兩難全 移英港人淪為棄卒
早前英國保守黨黨魁栢丹娜接受《BBC》訪問時曾揚言,要修改移民政策,將入籍時間由現時「5+1」延長為「10+5」,隨即在移英港人社區牽起滿城風雨,憂慮加重港人移英負擔。雖同樣來自保守黨的前港督彭定康向移英港人大派「定心丸」,表示相信建議不影響現有BNO移民計劃。但誰又能確保「落魄貴族」於經濟低迷下,會繼續優待一班貢獻欠奉的新移民?
與其乞求「泥菩薩」庇佑,倒不如在港腳踏實地,把握大灣區機遇,在「自己的地方」共創未來吧。
鍾賢
維觀者言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