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移民經濟政面睇 -- 英國

博客文章

移民經濟政面睇 -- 英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移民經濟政面睇 -- 英國

2025年03月05日 12:00 最後更新:03月06日 09:27

近年有不少人嚷着香港無發展空間,經常提及要離開香港,於歐美另覓新天地,尋覓自由。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是武俠小說中有「主角光環」的男女主角,移民歐美,就要面對當地治安不靖、經濟不景、生活成本高等難關,不少移居港人,淪為「大國」上演政治戲碼的籌碼和金主,當中英國雖深明自己經濟衰退危機逼近,但「落魄貴族」性格改不了,為經營其「仁義之師」形象,頻頻以僅餘資金援助他人,結果作繭自縛,害苦了國民。

理財不善 英人淪為俎上之肉

英國近年陷入衰退危機,已是不爭的事實,其借貸情況,跟債台高築的美國相似,惟其經濟增長率卻追不上美國。截至2025年1月,英國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95.3%,而按人口推算,每名英國人平均負債約5萬美元,惟每人外匯儲備僅為約1600美元。小小香港跟「日不落帝國」相比,香港於2024年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僅為11.3%,平均每人負債約3360美元,但每人平均外匯儲備足足有約5.6萬美元。也許,「日不落帝國」也想不到,自己淪落至此。

英國和香港的比較。

英國和香港的比較。

細看英國2024年的本地生產總值,雖然2024年第4季錄得0.1%「微增長」,跑贏大行預期,但全年本地生產總值僅有0.9%增長,遠遠追不上香港或其他已發展地區;而英國市面亦籠罩不安氣氛,當中「英國零售協會」調查更指,48%的受訪者預計未來3個月經濟將惡化。

趕狗入窮巷 英政府向企業開刀

債台高築,自然四處找空間搵錢,而英國就選擇向企業出手,決意在今年4月開始大幅度增加企業稅;惟政府還未成功收錢,民間早已風聲鶴唳 – 《金融時報》報導顯示,已有25%的僱主計劃於政府4月加稅前裁員,為自2014年來(疫情除外)最多僱主有此想法; 更有16%僱主計劃3個月內裁員。而「英國小型企業聯合會」調查亦顯示有25%的小型企業,計劃2025年首3個月內收縮業務。此等加稅惡法,非但加劇企業水深火熱的困境,更將英國政府財政管理不善的重擔,轉嫁到升斗市民身上。

「泥菩薩」巨款援烏 犧牲國民成就假仁假義

美國特朗普跟烏克蘭澤連斯基上演「大石砸死蟹」的激烈罵戰後,英國首相施紀賢化為「仁義之師」,款待被特朗普逐出國門的澤連斯基,更跟烏方簽訂22.6億英磅(約221億港元)的貸款協議,以加強烏方的國防能力。

「我們將與你和烏克蘭站在一起,無論需要多長時間。」英國首相施紀賢說得多麼冠冕堂皇啊!可你又有否跟英國國民站在一起 ?

在2024年12月,英國失業率為4.4%,當中核心經濟區倫敦的失業率更高達6.1%。英國面對國民貧富懸殊、治安惡劣、經濟未見改善的困境,不但向烏方慷慨解囊,更於3月2日英國倫敦舉行安全峰會前夕誇下海口,預告英方國防開支預算目標,將從現時佔國民生產總值2.3%增至2.5%,更傳出首相施紀賢要求各歐洲與會者,隨英國步伐,加大國防開支預算。為了維持一己「仁義」臭架子,英國不但無視國內經濟衰退的情況,更進而脅逼其他同樣處於水深火熱的歐洲國家,一起跳入火坑,實在無賴之極。

忠義兩難全 移英港人淪為棄卒

早前英國保守黨黨魁栢丹娜接受《BBC》訪問時曾揚言,要修改移民政策,將入籍時間由現時「5+1」延長為「10+5」,隨即在移英港人社區牽起滿城風雨,憂慮加重港人移英負擔。雖同樣來自保守黨的前港督彭定康向移英港人大派「定心丸」,表示相信建議不影響現有BNO移民計劃。但誰又能確保「落魄貴族」於經濟低迷下,會繼續優待一班貢獻欠奉的新移民?

與其乞求「泥菩薩」庇佑,倒不如在港腳踏實地,把握大灣區機遇,在「自己的地方」共創未來吧。

鍾賢




維觀者言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移民經濟政面睇 – 澳洲

 

除了英國,澳洲亦是不少港人移居的熱門地,大抵貪圖移民成本較英美便宜。雖然澳洲的負債情況比英美少,但其外匯儲備金額遠比英國低,基於生產力不足而面對經濟衰退的威脅,而於國際舞台上,澳洲更是遇上國安樽頸,被美方牽鼻子走。

澳洲飽經21個月本地生產總值負增長,迎來二戰以來最差的經濟寒冬。

澳洲飽經21個月本地生產總值負增長,迎來二戰以來最差的經濟寒冬。

滑浪勝地迎來經濟寒冬

澳洲飽經21個月本地生產總值負增長,迎來二戰以來最差的經濟寒冬,直至2024年第4季才僅僅錄得+0.6%增長,對比香港全年+2.5%或中國+5%的增長率,自然相形見絀。

論債務情況,雖然澳洲的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為約49.6%,比英國104%低,但依舊遠高於香港的9.3%。翻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5年的調整數據,一般先進經濟體平均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為約111%,當中美國為124%、英國約104%、加拿大約103%,故澳洲亦僅為「小巫見大巫」,反而是香港借貸水平調控得宜,還有借貸空間。

根據美國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2024年題為《重振澳洲企業的「金鵝」》報告,澳洲的勞動生產力自2016年起至今錄得零增長,導致企業及消費者成本上漲、收入減少及削弱投資競爭力。報告指出,澳洲的生產力增長率於35個富裕國家中排第30,正顯現經濟衰退的跡象,而同屬「AUKUS」 (澳英美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的英國及美國則分別排名20及第9名,遠遠拋離自己的安全夥伴。

澳洲外憂內患,移民要三思。

澳洲外憂內患,移民要三思。

澳洲軍事同盟現暗湧

「AUKUS」由前朝美國總統拜登聯同英國時任首相約翰遜及澳洲時任總理莫里森於2021年成立,旨為協助澳洲建立核動力潛艦艦隊,成立初期卻「政治觸礁」,間接導致法國失去向澳洲合作潛艦艦隊的生意。

如今,三國經歷政權交替,英方由當時保守黨變成現今工黨上場;而美方換上不按章出牌的狂人特朗普,更是對「AUKUS」愛理不理 。2月尾,特朗普於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英國首相施紀賢時,被記者問及會否跟英方談論「AUKUS」的未來發展,特朗普當時一面茫然,在記者一再提醒下驚覺被問及的「AUKUS」是指澳英美三邊安全夥伴關係,才緩緩指會跟英方談及有關發展。「AUKUS」乃澳洲於國家安全的基石,而特朗普的霎時茫然,更是反映美方被冷戰思維沖昏頭腦後,急於籌備反華戲碼之際,對前朝遺物「AUKUS」的忽視。

雖然3月4日《日經新聞》指「AUKUS」早於2024年日本提議合作研發AI技術無人機,但這也並不是出於特朗普的主意,如今無非是出於美方冀望吸納日方技術輸出的私心,而非為了維繫所謂三國制空戰力。

從澳洲再看香港長和的啟示

一切一切,都證明鐵一般的事實 – 改朝換代,泱泱大國斷不能依賴別國同盟以強化一己實力,單邊化的商貿或軍事關係,只會迫使一國淪為霸權的附庸國。一國命脈,斷不可被一介狂妄財閥把玩。

面對美方一心擴展霸權,絕不能飲鴆止渴。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面對美方以港遏華的西方霸凌行徑,香港企業肩負捍衛國家權益的橋頭堡作用,斷不只能盲從商業思維,打出親美、媚美、崇美、恐美甚至跪美的「擦邊球」。定當代入國家大局思維,必要時跟特區政府共商良策,應對美方咄咄逼人的遏華技倆,方能保一國之體、存萬家商機。

鍾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