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澳洲校園恐龍化石遭冷落23年 佈滿66個足跡竟是來自2億年前

大視野

大視野

大視野

澳洲校園恐龍化石遭冷落23年 佈滿66個足跡竟是來自2億年前

2025年03月16日 16:20 最後更新:03月17日 15:37

澳洲昆士蘭發現在一塊化石上有66個恐龍足印,專家推斷來自47隻恐龍,可追溯至約2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早期。這是其中一塊在澳洲發現恐龍足印最密集的化石。

23年前就已挖出

據報導,礦工在2002年挖出這塊佈滿三趾腳印的石板並將其送給學校,但校方認為這可能只是一塊複製品,就將其放置在校園裡。

觀看影片

或是草食性恐龍

直到研究人員在該地區找恐龍化石時,校方才邀請古生物學家羅米裡奧(Anthony Romilio)檢查那塊石板。他以3D影像等技術研究,指出相關恐龍有3隻腳趾、腳長15至50厘米,體型細小,步速少於每小時6公里,估計是草食性的Anomoepus scambus恐龍,足印可能是沿着或跨過水域時留下。​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官網圖片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官網圖片

有66個足跡

據報導,這塊表面面積不足1平方米的石板上,共發現了66個足跡。羅米裡奧表示,石板上的恐龍腳印可追溯至約2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官網圖片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官網圖片

堪稱澳洲有記錄以來恐龍足跡最集中的區域之一

他感歎道,「這裡堪稱澳洲有記錄以來恐龍足跡最集中的區域之一,但如此重要的化石竟被忽視多年。」

一項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實驗挑戰了人們對已知所有顏色的認知,研究團隊宣稱他們成功通過雷射光刺激視網膜,讓受試者「看見一種從未有人見過的顏色」。

美科學家解鎖新顏色

這項具有爭議性的實驗結果刊登於《科學進展》期刊。研究人員透過雷射脈衝精準刺激受試者視網膜中的一種名為「M錐體細胞」的感光細胞。由於自然光無法單獨刺激此類細胞,研究團隊認為,透過人工方式產生的這種視覺體驗超出了人眼的自然感知範圍。

儘管受試者將這種新色描述為「藍綠色」,但研究團隊指出,這只是接近而無法準確描繪。

柏克萊大學電機工程學者伍仁表示,他們預測這種新色彩會是前所未見的訊號,但無法預料大腦如何詮釋它,形容這種新色「令人震撼,飽和度極高」。

研究團隊將這種顏色命名為「olo」

研究團隊將這種顏色命名為「olo」,源自二進位編碼「010」,象徵在三種視網膜錐體細胞中,只有M錐體被啟動。

雖然團隊釋出了一張藍綠色方塊圖像作為示意,但強調此顏色無法準確地在螢幕或印刷品中呈現。他們的視覺科學家魯爾達指出,「螢幕上顯示的並非真正的olo」,真正的olo比螢幕顯示的版本更強烈。

olo成為自然界中難以出現的現象

專家指出,一般人之所以能分辨不同顏色,是因為視網膜上的三種錐體細胞對不同波長的光產生反應,但自然光無法只啟動M錐體,這使得olo成為自然界中難以出現的現象。

這項發現也引起了部分專家的質疑。一位視覺學者表示,olo並非真正的新顏色,對於具有正常紅綠感知系統的個體來說,這只是一種飽和度更高的綠色,並認為其實際應用價值有限。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技術被稱為「奧茲視覺」  可能應用於探索視覺認知的基本機制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技術被稱為「奧茲視覺」,可能應用於探索視覺認知的基本機制,以及研究色盲和視網膜疾病等。然而,他們也指出,這種新顏色難以在手機或電視螢幕上呈現。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