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移民經濟政面睇--加拿大

博客文章

移民經濟政面睇--加拿大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移民經濟政面睇--加拿大

2025年03月19日 17:23 最後更新:03月27日 16:51

作者: 鍾賢

加拿大前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近日於自由黨的黨魁選舉中勝出,接替杜魯多登上加拿大總理「過渡性」寶座,成為加拿大首名未曾任職民選職位、第6名不是現任國會議員的「素人」總理。

卡尼具備多年財經金融界經驗,疫情期間為杜魯多政府出謀獻策,以助加拿大復甦經濟。加國民眾都對卡尼寄予厚望,但他能否扭轉加拿大國際劣勢,暫屬言之過早;首項難關除有加拿大反對派計劃3月24日國會復會後發動不信任投票之外,接踵而來亦面對加拿大的經濟內憂外患。

被美方貶為一洲 美加貿易戰正式展開

移民加國的港人,最近因為加拿大不斷受美國欺壓,顯得憤憤不平。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戲稱加拿大為美國其中一個州份,更以非法移民及毒品問題為由,自3月4日起向加拿大及墨西哥的進口貨品徵收25%額外關稅。美加隨即上演關稅乒乓球賽,加方一度計劃將輸往美國的電力徵收25%附加費,惟畏於美方計劃將加拿大鋼鐵和鋁進口的關稅由25%提高至50%,而一度暫緩反制措施,美方亦隨即刹停有關決定;直至美方於3月12日起如期徵收25%關稅,加拿大始針對涉及體育器材、電腦和鑄鐵產品等美國產品徵收25%對等關稅。

卡尼選舉時曾揚言,加拿大不會向欺凌者低頭,但剛上任即面對美方步步進逼,他過往所向披靡的金融戰績,能否為他穩住新任總理蜜月期,令人懷疑。

加拿大對美貿易依賴太深,反抗乏力。

加拿大對美貿易依賴太深,反抗乏力。

內憂外患 加拿大經濟被美國牽鼻子走

2024年加拿大全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為1.6%,稍遜香港的2.5%增長率。雖然香港及加拿大有相近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惟加拿大債務佔GDP近50%,遠超香港的9.3%,而加拿大失業率亦高企於6.6%,遠超香港的3.1%。

加拿大除了失業率高企問題,生活成本均比香港高,而論治安方面亦遠遜香港。當中加拿大每10萬人口約有5843宗罪案,香港則僅有1258宗罪案。而根據Numero調查所顯示,香港於安全系數方面全球排名第7,遠勝排名第75的加拿大。

加拿大面對美國關稅戰處處進逼,長期處於捱打階段,皆因美國主宰加拿大貿易生死大權。美國乃加拿大貨品主要出口國家,出口至美國的貨品佔總額約75.9%,同時美國亦是加拿大進口貨品主要來源地,佔總額62.2%。加拿大過往天真靠攏美方軍事同盟,貿易對象單一化,導致如今被美方壟斷貿易命脈。美國一下子變天,玩弄政治手段,便輕易拖垮加拿大經濟。

港加數據大比拼。

港加數據大比拼。

美方霸權「用完即棄」 香港應如何自處?

香港進出口主要地為內地,貨品出口率為55.5%,進口率為42.6%。而除了內地外,香港進出口貨品來源地光譜亦五光十色,未有一個地區的比率逾10%,而美國是繼內地後香港第二大進出口國家,不過香港出口至美國的貨品佔香港出口總額7.5%,而美國進口至香港的貨品僅佔總額3.7%,故香港市場仍然由內地主導,但未如加拿大般被美方壟斷。

美國東征西討,實施科技和經濟霸凌,協助美國礦業公司搶奪烏克蘭礦權;亦欺壓科技龍頭台積電,威逼台積電駐美投資設廠。特朗普更誇下海口,要求台積電將在美投資額由近日承諾的1000億美元再加碼至2000億美元,不但利用台積電增大一己GDP,同時借此移植台積電高端晶片技術。更甚之,美國不再修飾其人權偽君子臭皮囊,先後決定凍結美式統戰喉舌《美國之音》(VOA)、《自由亞洲電台》(RFA)和《自由歐洲電台》(RFE)的資助,直接乾脆了結這個針對中俄的親美國民主黨的傀儡機構,令人嘖嘖稱奇。

事實再一次說明,美國「用完即棄」的真性情。而加拿大聽從美國擺布後,落得「第51州」的落魄田地,相信也是始料不及。香港企業面對美方圍堵中國的新冷戰,以及四面出擊的外交模式,必須發揮好內聯外通的橋樑角色,協助國家聯通世界,發掘美西方以外東盟、中東或中亞新興市場,並採取多元化貿易態度,應對一切圍堵孤立的反華戲碼,切忌墮入美方的貿易圈套。




維觀者言:鍾賢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作者:鍾賢

日前,有醫生朋友傳來一張攝於英國的國民保健署醫療廣告,標題紅底白字問及「你需要急症室服務嗎?」指市民若病情不涉緊急情況,則無須向急症室求診,更斬釘截鐵建議市民在家使用超市買到的藥物作治療,否則將會在急症室輪候多時。誠然,香港醫療系統並非完美,但肯定的是,香港不會把病人拒諸門外,諻論叫病人自行購買藥物作自我診症。

英國的國民保健署有醫療廣告,標題紅底白字問:「你需要急症室服務嗎?」

英國的國民保健署有醫療廣告,標題紅底白字問:「你需要急症室服務嗎?」

美法急症室診金嚇人 香港診金小巫見大巫

香港百物騰貴,惟獨公營醫療系統收費一直保持低水平。數據亦顯示,政府一直「賣大包」。2024至2025年的公立醫院急症室每宗診症成本為逾2000元,即使政府把收費加至400元,也只佔成本不足20%,可謂杯水車薪。而對比其他國家的收費,更是不值一提。

美國普遍以私人保險支撐公營醫療系統收費,美國急症室收費亦是「天價」,單單是召換救護車已收取約450美元,而急症室診金約為逾2700美元。全美有8%(即約2600萬人)未有受私人保險保障,故他們只要使用一次急症服務便要面臨3000美元的救護車及急診收費,對有錢者是活生生的「破財擋災」,對無錢者是求救無門。值得一提,美國於每人醫療成本方面位居全球第一,其次為瑞士以及德國,故人在美國若無醫保,真的要保重身體,保持身體健康以保財政健康!

美國睇急症要付天價。

美國睇急症要付天價。

同樣地,我們鄰近的新加坡雖然科技發達,但急症室門診收費亦比香港高,普遍醫院急症室門診收費120至160坡元(折約700至900港元),同時個人所得稅最高稅階收24%,亦比香港最高稅階17%高得多。

除了美國,法國亦以強制私人保險支援國民急症室收費,當中急症室診金約為100歐元,經保險補足後為10歐元(折約88港元),但國民平均每月花費10歐元於公營醫療保險,另每月花費40歐元於私人醫療保險。值得一提,法國針對個人所得稅最高收取45%,加上每月的醫療保險,收入隨時蒸發一半。

外國免費急症 羊毛出自羊身上

加拿大、英國及澳洲居民均可享有免費公立醫院急症室門診服務,看似如意算盤,但若計及當地稅收,便發現羊羊毛出自羊身上。香港奉行簡單稅制,個人所得稅最高稅階徵收17%,但其他國家的稅收則高得很,加拿大個人所得稅最高稅階徵收33%;英國個人所得稅最高徵收45%;澳洲的個人所得稅同樣最高為45%,另設2%醫療保險稅。

外國稅收高,羊毛出在羊身上。

外國稅收高,羊毛出在羊身上。

香港醫療系統單靠政府稅收支撐,每筆急症室門診成本逾2000元,但卻從未要求市民買強制醫療保險補貼;對比同樣依靠國民稅收支撐公營醫療成本的英國,雖然現時英國稅收比香港高,但每種藥物收費約9.9英磅,折合約100港元,相比香港2026年醫改後每項藥物5港元,香港收費可謂小巫見大巫!

香港2026年改革醫療系統減少濫用

香港醫療系統一向以價廉物美取勝,奈何不少市民濫用應急醫療服務,導致急症室超負。如今政府推出公營醫療收費改革,針對性提高部份收費,同時亦有取消入院費,甚至將家庭處方藥物劃一轉為象徵式每項5元。

香港的住院費本身定價極低,就算提高了收費,亦是政府的一門蝕本生意。香港公營醫療加價,不是為了轉嫁成本,而是防止有心濫用公立醫院資源,好讓醫療系統精準協助真正有需要的人士,立心舒緩本港急症室資源浪費的弊端。

香港面對公私營醫療負擔失衡、病人濫用急症室門診以及囤積公營醫院藥物等,急症室加價有鐵一般的需要。試問,過去多年出現病人濫用公營醫院急症室情況,有否因為所謂「加強宣傳」或「市民教育」而有所改善?

人是貪心的,總會鑽空子搵著數,唯一的根治辦法,就是從源頭出發,以多付一點成本,嘗試改變部份市民求診習慣,並以增加付費阻截市民濫用藥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