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私隱公署審查60機構未發現違規使用AI 倡制定事故應變計劃

社會事

私隱公署審查60機構未發現違規使用AI 倡制定事故應變計劃
社會事

社會事

私隱公署審查60機構未發現違規使用AI 倡制定事故應變計劃

2025年05月08日 14:05 最後更新:15:04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審查60間本地機構,了解它們使用人工智能時收集、使用及處理個人資料有否遵從《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相關規定,未有發現違規情況。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審查60間本地機構,未有發現違規使用AI情況。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審查60間本地機構,未有發現違規使用AI情況。

審查涉及的機構涵蓋不同行業,包括電訊、銀行及金融、保險、美容、零售、運輸、教育、醫療、公用事業、社會服務及政府部門。有八成、即48間機構在日常營運中使用人工智能,較去年的審查上升5%。在48間機構當中,24間會透過人工智能系統收集或使用個人資料,在收集個人資料時或之前,均已向資料當事人提供「收集個人資料聲明」,述明收集資料的目的,以及資料可能會被轉移給哪類人士等資訊。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表示,審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香港機構在業務營運中,已經開始將人工智能應用於不同範疇。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表示,審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香港機構在業務營運中,已經開始將人工智能應用於不同範疇。

審查又發現,所有透過人工智能系統收集或使用個人資料的機構均有採取相應保安措施,包括存取控制、滲透測試、加密數據及個人資料匿名化等,當中有7間機構亦會啟用人工智能相關的安全警報及進行紅隊演練。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表示,審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香港機構在業務營運中,已經開始將人工智能應用於不同範疇。審查的機構在收集或使用個人資料時均採取相應的保安措施保障數據安全,並在決策過程中採取較高程度的人為監督,以減低人工智能出錯的風險。另外,絕大部分機構均有制定資料外洩事故應變計劃應對突發事故,更有部分機構的應變計劃涵蓋資料外洩事故。

她形容人工智能是雙刃劍,能促進業務發展,但亦帶來不同程度的個人資料私隱及道德風險。機構作為資料使用者,在開發或使用人工智能系統時有責任確保人工智能系統的數據安全,適時檢視、監察及評估人工智能系統對個人資料私隱的影響,確保遵從《私隱條例》的相關規定。機構亦應未雨綢繆,制定人工智能事故應變計劃,並為員工提供適當培訓,以應對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突發事故。

由警務處、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以及本地眾包網絡安全漏洞檢測平台Cyberbay合辦的「狩網運動2025」,即日起正式接受中小企業報名。「狩網運動」旨在協助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提升網絡安全防護,推動香港的網絡安全建設。

由警務處、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以及本地眾包網絡安全漏洞檢測平台Cyberbay合辦的「狩網運動2025」,即日起正式接受中小企業報名。政府新聞網圖片

由警務處、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以及本地眾包網絡安全漏洞檢測平台Cyberbay合辦的「狩網運動2025」,即日起正式接受中小企業報名。政府新聞網圖片

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加速融入各商業場景,「狩網運動2025」將招募網絡安全專家,透過結合AI技術及「漏洞懸賞」檢測模式,為本地中小企業免費偵測系統漏洞,及對它們的AI應用程式進行安全審查,以預防資料外洩,全方位抵禦新世代網絡威脅。

通過審核的網絡安全專家會成為「賞金獵人」,為本地企業提供安全高質的漏洞檢測服務。示意圖

通過審核的網絡安全專家會成為「賞金獵人」,為本地企業提供安全高質的漏洞檢測服務。示意圖

眾包網絡安全漏洞檢測平台Cyberbay,採用銀行保安級別實名識別及資歷驗證機制,所有招募的網絡安全專家,須通過技術考核及背景審查,以確保他們具備充足的專業知識及良好品格。通過審核的網絡安全專家會成為「賞金獵人」,為本地企業提供安全高質的漏洞檢測服務。

過去兩屆活動反應熱烈,共有超過210間中小企業參與。今年大會將投入更多資源,企業除了可獲得詳細的檢測報告,更可享有免費的一對一專業諮詢服務,以期更有效修正漏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