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下一波要取消「芬太尼稅」

博客文章

中國下一波要取消「芬太尼稅」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下一波要取消「芬太尼稅」

2025年05月13日 20:38 最後更新:21:05

中美關稅戰第一階段落幕,出人意表地以大降稅率收場。未來中美會進一步達成全面協議,抑或會舊病復發再開打貿易戰,引來各方關注。

第一,壞的結局。中美以極高速度在兩天會談內達成協議,這份協議既是特朗普極想得到的協議,亦都是令他顏面盡失的協議。回想當天,特朗普在4月2日提出再加中國34%對等關稅之後,中國馬上報復,特朗普當時放話,指「中國報復關稅是一個錯誤,後果將承受不起」,更聲言「中國恐慌了、玩錯了」。特朗普大有將中國如螞蟻一樣踩死的氣勢。

不過一個多月後,就來一個反高潮,證明中國當天強硬地實施報復關稅,不止不是錯誤、而是一記妙招。特朗普如今拿著一個他不想宣揚的中美協議,馬上就轉話題,一方面說要壓低進口藥品的價格,說美國人吃的藥最多可以減價80%;另一面就將矛頭指向歐盟,說「歐盟比中國更加糟糕,對美國非常不公」,預期「歐盟在貿易問題上,會向美國做出重大讓步,因爲美國掌握所有的牌」。

從特朗普不願意講太多中美協議的態度,可以推想出他隨時會推翻協議。有人就認爲,他捱過了6月美國發債5.8萬億美元的高峰,隨時就會反枱,重新和中國開打關稅戰。

第二,好的結局。從好的一面想,中美重回談判的軌道,有機會達成全面協議。美國對中國徵收10%的對等關稅,這部份相信很難撤銷,這似乎是美國對全世界加對等關稅的底線,但是在4月2日之前實施的20%所謂「芬太尼關稅」,就不是沒有鬆動的空間。

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日內瓦的記者會上面,多次提及芬太尼,指中國派公安部副部長、國家禁毒委員會副主任徐大彤一起出席會議,在貿易談判上很少見,形容是這次會議的亮點之一。貝森特指出,美方要求中國一如對付國內的毒販一般,嚴懲芬太尼出口商。貝森特更加說,如果跟北京就芬太尼危機進行很好的溝通,「我們或許拿掉一定數量的芬太尼關稅」。

美國不斷以芬太尼作爲第一波加中國20%關稅的理由,但中國一早看穿這是美國一個加稅的借口。在芬太尼問題上,中國有完全配合美國的空間,所以問題反而不是在於中方,而是在於美方有什麼其他動機,減低這20%的所謂「芬太尼稅」。

中國現在還有兩張牌握在手,第一是稀土管制,雖然中美協議指明會取消4月2日實施的非關稅反制措施,而中國對7種中重稀土管控是在4月2日之後實施的。不過內地央視公眾號玉淵譚天:「中國稀土出口管制還在繼續」。看來稀土管控不屬於「非關稅反制措施」,因爲這是面向全球的常規內部管理措施,就好像美國的芯片管制一樣,也不屬於關稅措施,所以也不在此次談判取消之列。中國保留稀土出口管制,就是握着美國軍工制造業的咽喉。

中國的第二張牌,就是對美國能源和農產品的關稅。反華者大肆吹噓,指最後兩國關稅降下來,美國仍是在收中國30%的關稅,中國只是收到美國10%的關稅,這些講法完全無視中國除了收10%對美關稅之外,還會對一系列的石油、 天然氣和美國農產品加徵10至15%的關稅,如果加上另外中國收的10%對等關稅,美國的能源和農產品,賣去中國是加徵20至25%的關稅。能源和農產品的可替代性高,加25%的關稅的話,就沒有市場。反而中國輸美的產品替代性較低,加30%關稅後進口商品可能還有市場。

這樣問題就來了,美國一直想借加關稅,來減低貿易赤字。但是中國就會對美國說,第一,美國最高價值的高價芯片和先進制程的芯片製造設備等高科技產品,美國都禁止輸往中國。與此同時,農產品和能源又鎖死在中國仍然保留的附加關稅之上,中國即使想每年增加採購1000億美元的美國貨,試問有什麼美國貨可以買呢?

所以正路的推論是,美國再取消20%的「芬太尼關稅」,並且放寬對中國的芯片銷售限制,中國就取消10至15%的美國能源和農產品的關稅,中國才有可能大幅增購美國產品,縮窄貿赤。從這個意義而言,美國是有相當大的誘因,希望和中國談出全面的協議,進一步削減對中國的20%關稅。

特朗普非常善變,對中美關係的前景絕對不能過份樂觀。美國中情局局長在5月1日發布視頻,說要全球招聘中國公民作爲中情局的間諜,當時仍然稱中共是美國歷史上,更有能力成爲「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但是在中美談判之際,本來相當反華的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突然稱中國為「Partner」(夥伴)。美國變臉之快,令人驚訝,所以我們對未來也只能審慎樂觀。

我略略傾向樂觀的一方,因爲特朗普如果有牌可打,這個週末就不會和中國達成大幅減稅的貿易協議。特朗普沒有牌可打,在90日之後仍然是光棍一條,看不到他有和中國全面反枱的能力。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特朗普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中美倫敦貿易談判結束,特朗普一則帖文一度嚇壞市場。

事緣中美倫敦結束會談之後,只是聲稱達成框架協議,並沒有公布協議內容,美方話要等候總統特朗普批准。特朗普就按他的常態,將他自己的「真相社交」社媒的帳號當作發布美國政策的平台,他昨日在「真相社交」上發帖說,「我們已和中方達成協議,只等待習主席和我最後批准。中國將向美國全面提供磁鐵及任何我們需要的稀土,相對地美國會向中國提供大家同意的東西,包括容許中國學生到美國大學留學(這是我本來就認為是好的),我們(美國)可以拿到55%的關稅,中國可以拿到10%,大家的關係非常好」。

特朗普的帖文一出,馬上惹起市場關注,因為他提到向中國徵收55%的關稅,令人懷疑是不是美國又要提高關稅,因為上次日內瓦談判,中美雙方同意退到4月2日開徵對等關稅時的狀況,然後所謂對等關稅只是各自徵收10%,由於特朗普政府在4月2日前,已經徵收中國20%的「芬太尼關稅」,所以美國是徵收中國的30%關稅,而中國對美國是徵收10%的關稅。

特朗普這個突然出現的「55%關稅」的說法,惹起市場再加稅的疑慮。不過後來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接受CNBC訪問的時候就澄清,另外25%關稅是指在特朗普上任政府時已經加徵的關稅。換言之,特朗普是專挑對他自己有利的角度來宣傳,誇大自己的政績,卻引起市場的無謂擔憂。

特朗普另一個誇大的地方,是說到美國在這次談判上沒有什麼讓步,只是放寬中國學生去美國學習,而中國就同意再供應稀土和稀土磁鐵,這個說法同樣誤導。要留意,特朗普的語言藝術是說,美方會提供「大家同意的東西」,然後只提到留學生一項,其實美方應該同意了更加多的事情。

回看這次中美爭拗的緣起,在兩個多星期前特朗普突然發帖,說中國違約,後來美國官員吹風指中國不供應稀土,特別是稀土磁鐵給美國。但國家商務部後來就發表聲明,強烈反駁中國違約的說法,當中提到美方在日內瓦談判之後,至少做過3個小動作,包括一、停止向中國供應芯片設計自動化軟件(EDA);二、向外國發警告指華為的人工智能昇騰芯片不安全;以及三、限制中國學生去美國留學。

而中國控制稀土磁鐵出口,相信是回應美國這些在日內瓦會議後針對中國的升級行為,估計這次倫敦會議就是雙方各自取消日內瓦會議之後升級的行動。換言之,美方不單是撤銷針對中國留學生的行為,還會移除其他針對中國的新增舉措。

據《華爾街日報》的消息,中方最快會在兩國元首確認框架協議的一個星期之內,恢復用於電動車、 風力發電機、電子銷售產品和軍事裝備的稀土供應。而美國除了撤銷對中國留學生簽證限制之外,還會放寬對華出口用於生產塑料的乙烷,及飛機引擎與相關零部件等新增的針對措施。

《華爾街日報》更加爆料指,中方決定恢復對美國稀土供應只是半年,作為今後中美持續談判的籌碼,並非長期供應。換言之,如果中美最後未能達成全面協議的話,中國又會再停供稀土。

可以這樣總結:第一,在中美達成日內瓦協議之後,美國繼續不斷推出一系列針對中國的零星行為,在上屆政府,美國已經有這種習慣,一方面談,一方面搞。在拜登政府任內,中國會採取容忍態度,但中國現在不忍了,一見到美國搞事,就馬上停供稀土,最後在這次倫敦談判成功叫停美國新增針對中國的措施。

第二,特朗普報喜不報憂,誇大了美方獲得的東西,但提也沒提中國供應稀土的限期只是6個月,這就是懸掛在特朗普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中美若最後達不成終極協議,懸劍就會劈下。

第三,即使中美在倫敦達成框架協議,但是兩國的競爭態勢仍然持續,中美在關鍵領域裏面仍然會互相卡壓,例如美國仍然會限制人工智能芯片、例如英偉達的H20芯片供應給中國。

而《人民日報》最近頭版刊登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訪問,特別提到他說,「中國芯片雖然落後美國一代,但是透過用疊加和集群等方法,就可以解決那些問題」。這個也是擺出一個明顯的態勢,既然華為的昇騰910C芯片,已經追上英偉達的芯片,中國也無懼美國斷供高階人工智能芯片,反而借勢增強國產化,希望推動昇騰芯片,成為可以和英偉特競爭的對手。這正好是借中美貿易戰,推動中國自立自強的好時機。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