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施政報告回顧(一)---復興香港旅遊業

博客文章

施政報告回顧(一)---復興香港旅遊業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施政報告回顧(一)---復興香港旅遊業

2025年06月11日 18:54 最後更新:19:01

作者:鍾賢

香港旅遊業在精準政策推動下,正展現出強勁的復甦勢頭和轉型活力。從《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的頂層設計,到具體旅遊熱點的落地實施,從智慧旅遊的推廣,到特色項目的開發,香港正逐步擺脫傳統購物天堂的單一形象,向多元化、高品質的世界級旅遊目的地轉型。這一轉變不僅帶來了旅客數量的顯著增長,更為香港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承「鮮」「啟」後---新興旅遊亮點及啟德體育園經濟圈

政府剛推出的旅遊亮點,強調旅遊產品的深度開發和創新。迪士尼「漫威」主題新園區的建設、海洋公園大熊貓的引進以及工業品牌旅遊的開發,如李錦記、奇華等「香港製造」的工業旅遊項目,豐富了香港的旅遊產品體系,更好帶動本地製造業通過旅客的親身到訪,增加品牌的知名度。

2025年,首4個月1600萬人次的旅客到訪,按年上升10%。另中東市場的旅客亦於4月急增6成,相信行政長官多次率團到訪中東後,有望增加來自中東的高增值旅客,可直接帶動了酒店、餐飲、零售等相關行業的復甦。特色社區深度遊項目如「舊城中環」和「香港龍城」,將科技應用融入藝術改造,加上香港老情懷及九龍寨城向來聞名中外,勢必促進地區經濟均衡發展。

今年首4個月有1600萬人次旅客到訪,按年升10%。

今年首4個月有1600萬人次旅客到訪,按年升10%。

承接施政報告大力推廣文化及體育發展,近期啟德體育園舉辦多個大型演唱會、國際7人籃球賽、國際桌球大師賽,近日香港對印度的亞洲盃外圍賽賽事,更是再牽動全城市民的足球狂熱。加上即將舉行的第15屆全國運動會,均展現香港承辦大型活動的卓越能力。這些大型活動,不僅短期內帶來大量旅客和消費,更能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產生帶動效應。

端午節一向吸引不少遊客專程到訪,甚至親身參與位於港九新界各區舉行的龍舟比賽。尖東海旁進行國際龍舟邀請賽,吸引數以千計不同國家的龍舟健兒與家人一同到訪香港,熱鬧非常。近日亦見到美國著名Talk Show藝人歐陽萬成來港,Jimmy 於端午節在其個人Instagram力銷赤柱為香港的Capri (意大利旅遊城市),更到訪上環文華里,為自己和家人製作手雕圖章。

立法會較早前通過修訂保護海港條例,為小型的海濱建設以及維修工程,掃清了法律障礙,未來維多利亞港沿岸,將出現更多世界級的休閒娛樂設施,進一步強化香港「亞洲國際都會」的城市品牌。這種軟硬體同步提升的策略,使香港在區域旅遊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積極開發新興市場 力抗歐美經濟不景氣

香港為應對歐美不穩因素,積極開拓中東及亞洲新興市場,一方面擴闊訪港旅客基底,同時促進更緊密的人文交流,於美國保護主義盛行之際,拓展「朋友圈」。

自從現屆政府上任以來,行政長官兩次率團前往中東開拓旅遊及經貿商機,同時爭取到卡塔爾、阿聯酋及阿曼三國向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入境,又有香港直飛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以及阿布扎比的直航航班啟航。中東乃充滿高端消費群的大金庫,若我們能配合他們的消費模式,推出穆斯林友善的旅遊設施,推廣穆斯林友善的本地美食,定能吸引更大中東客源。

香港積極拓展中東市場。

香港積極拓展中東市場。

經過數年努力,香港在拓闊客源及經貿合作上有明顯的改進,訪港旅客人次持續上升,當中於非內地旅客類別大增3成來自新市場的旅客,而中東國家(包括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地阿拉伯以及阿聯酋)的高端消費群更是大增65.4%。現時,政府積極推廣穆斯林旅遊以吸引中東高端旅客,現時政府大力於官方以及商貿層面拓展交流,定必有利香港發展新客源。

智慧旅遊和銀髮經濟:體現施政報告的前瞻性

現時,政府電子化旅遊簽注等便利措施大大完善旅客體驗,亦抓緊人口老齡化的市場機遇開發針對長者旅客群體專項服務。紀律先鋒巡禮、舊油麻地警署開放等項目,創新性地挖掘了香港獨特的文化資源,滿足旅客對深度體驗的需求。而「四山」旅遊等綠色項目,則順應了全球生態旅遊的潮流,拓展了香港的自然旅遊吸引力。這些多元化策略,有效分散了旅遊風險,不再過度依賴某一客源市場或旅遊類型。

人人都是旅遊大使

香港旅遊業復甦和轉型對整體經濟產生顯著乘數效應。每增加一位過夜旅客,就為交通、餐飲、零售等多個行業帶來收入,亦創造就業機會。政府推動人人都是旅遊大使,就是鼓勵社會各界及市民以熱情友好態度迎接訪客,傳播香港的正能量,共同營造和諧、包容和充滿活力的旅遊氛圍。更重要的是,成功的旅遊項目增強投資者對香港經濟的信心,信心又會轉化為其他領域的投資和建設。隨著133項具體措施的逐步落實,香港旅遊業有望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

香港旅遊業的復興證明,於政府科學規劃和政策支持下,傳統優勢產業完全可以煥發新生。未來,香港需保持政策定力和執行力,同時敏銳捕捉全球旅遊趨勢的變化,持續創新旅遊產品和服務。特別需要關注旅客體驗的細節提升、可持續發展以及深化區域旅遊合作,並善用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資源及吸引力。只要堅持這一方向,香港旅遊業不僅能夠推動經濟復甦,更將成為城市轉型的重要力量,重塑香港在國際舞臺上的獨特魅力和競爭力。




維觀者言:鍾賢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未玩完--美國羅奇的覺悟

 

作者:鍾賢

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上年2月曾指「香港玩完」,但美國經歷一場又一場「特朗普浩劫」後,羅奇終究修正一己西方優越論的謬論,強調香港為中國對外重要窗口,背靠中國的獨特地位會為香港迎來一場復蘇。

正如中方早前就南海爭議,駁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所言,美國向世界輸出最多的產品是「不確定」,給世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反覆無常」。美國不折不扣成為干擾世界秩序的最大不穩定因素,香港更要把握背靠祖國的優勢,做好香港招商引資的超級聯絡人和超級增值人的戰略角色,抓緊每個轉眼即逝的商機,才可於中美博弈中乘風破浪。

美式鬧劇朝令夕改 香港必須趁機吸納商機

特朗普直接撕破舊有美國民主偽術,不斷借助個人或政府身份散布假消息,操弄股票市場升跌,近日對華更放風與中國國家主席展開對話,編織美方主導中美博奕的幻象。

上年,羅奇基於3大因素斷言「香港玩完」,包括(一)香港因應跟內地更緊密連繫而遭受內地經濟衰退拖累; (二)香港夾在中美衝突之間及(三)中方以《香港國安法》影響力香港所謂「自主」。耐人尋味的是,上年羅奇口中的負面因素,現今卻成為香港破局的曙光--《彭博社》羅奇訪問提及,香港乃中美對奕重要前沿陣地,面對美西方政局動盪,內地和香港緊密合作為香港提供應對外圍不穩定因素的底氣,絕非羅奇早前妄言之「拖跨香港」云云。有賴香港國際城市地位及穩建金融系統,我們才有籌碼轉危為機,於中美博奕擔當更重要的破局角色。

正如羅奇訪問中提及,「我們(美國)的損失是你們的增益」(Our loss is your gain)。即使羅奇曾看淡香港發展前景,經濟數據卻鐵一般地推翻羅奇的妄言--截至今年4月尾,香港證券市場市價總值為38.8萬億元(+21%)、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2,747億元(+145%)、首4個月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平均每日成交金額較上年急增236%,而首4個月的總集資金額更比上年同期大增335%。種種數字反映大量資金於中美博奕下回流香港市場,為香港招商投資帶來雄厚資本。

國際調解院落戶 僅為香港破局第一步

上周,外長王毅旋風式訪港見證國際調解院落戶香港的簽署儀式,印證香港獨特地緣政治背景優勢依然,香港有望擔當調解國際紛爭、平息不必要戾氣的「國際和事佬」角色,亦成為我們抗衡美式霸權主義、宣傳中國和平主義的一線窗。不過,中央政府讓香港擔起成立國際調解院重任的同時,我們亦必須把握每個新機遇,絕不能固守「愛莫能助」的被動思維,否則只會一再錯失良機。

香港夾在中美之間,政治大氣候越演越烈,羅奇一年前的「危」,現今卻成為香港的「機」,說穿了羅奇與大多西方政客的私心--眼見極端保護主義反噬美國核心價值、中方一再優雅應對美方遏華戲碼,羅奇亦不得不打倒昨日的我,於美國紛亂下坦然接受香港背靠祖國利多於弊的事實。

西方民主崩壞 香港化危為機

面對「特朗普浩劫」粉碎西方民主優越論,香港必須破舊立新,破解固有「不可能」的框架、打破「多做多錯、少做無錯」的消極心態,利用外圍不穩定因素借力打力,吸納外圍喪失的人才與資金,利用香港的國際化平台,向世界展現中國「以和為貴」的傳統美德,於危機中創造新機。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