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印度空難又是波音!「吹哨者」曾警告:787型夢幻客機會出現過早疲勞 恐造成災難事故

博客文章

印度空難又是波音!「吹哨者」曾警告:787型夢幻客機會出現過早疲勞 恐造成災難事故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印度空難又是波音!「吹哨者」曾警告:787型夢幻客機會出現過早疲勞 恐造成災難事故

2025年06月13日 10:39 最後更新:11:05

印度航空一架從印度古吉拉特邦飛往倫敦的波音787-8型夢幻客機星期四 (12日)下午在艾哈邁達巴德機場起飛後不久迅速下降,撞到地面一間醫學院學生宿舍後爆炸起火,機上和地面至少265人罹難,機上僅一人生還,客機黑盒已經尋回,初步顯示飛機未能正常升空,部分起落系統可能出現異常。據報道,印航這架飛機在約190公尺處墜毀,距起飛後不到一分鐘。

目前尚未清楚墜機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美國國會在連串事故後,對波音客機的安全性進行了一系列聽證會,期間有波音工程師曾作證指,波音787夢幻客機有安全隱患,可能會過早表現出疲勞跡象,飛機組裝間隙過大,恐導致災難性事故。惟作為「吹哨者」,他遭波音管理層打壓。但不幸地,他的「警告」在一年後確實發生了。

印度航空一架從印度古吉拉特邦飛往倫敦的波音787-8型夢幻客機起飛後不久急速下降,撞到地面學生宿舍後爆炸起火。

印度航空一架從印度古吉拉特邦飛往倫敦的波音787-8型夢幻客機起飛後不久急速下降,撞到地面學生宿舍後爆炸起火。

波音公司在空難後發表聲明指,已獲悉初步報告,並正努力收集更多資訊,高度關注事件,派出技術團隊協助調查。受墜機事件影響,波音美股盤前迅速下挫,暴跌超8%。

波音近年來事故頻生,當中包括大型空難,包括今次印度事故,波音飛機在近6年內已在全球出現四宗空難。2024年12月底,韓國濟州航空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機因降落失敗,衝出跑道後撞牆爆炸,最終告成179人遇難,僅2名機組人員生還,初步推測事故原因為飛機撞上鳥群導致起落架無法放下。

此前,波音737 Max 8機型曾於2018年10月和2019年3月發生兩宗墜機事故,共造成346人死亡,涉事飛機均為剛服役不久的新機,導致737 Max 8在全球範圍內停飛近兩年,而波音也因這兩宗事故捲入長達數年的法律訴訟

《紐約時報》指,波音787夢幻客機過去曾發生載客營運故障,導致人員受傷。但據航空安全網路資料庫,涉及波音787型號客機的事故中尚未出現人員死亡的記錄。

印度航空空難至少造成265人罹難。AP圖片。

印度航空空難至少造成265人罹難。AP圖片。

有航空業者分析,今次印度航空事故指,飛機起飛爬升大致分4個階段:1) 起飛滑跑階段:從飛機加油門到離地高度為距離跑道上空35英尺,並且達到安全速度的階段;2)爬升越障階段:從離地35英尺到離地高度400英尺,這時飛機收起落架,保持起飛襟翼;3)爬升階段:依照機場減噪程序要求,進行爬升並加速;4)最後爬升階段:飛機邊加速邊上升,直至達到巡航高度,飛機開始收起襟翼至光潔型態。

有分析指,飛機是仰著腦袋,保持一定下降率下降並墜毀。AP圖片

有分析指,飛機是仰著腦袋,保持一定下降率下降並墜毀。AP圖片

據目前有限資訊,專家估計,該架失事飛機遭遇不正常情況時,應處於第3階段。從網傳視頻可見,失事飛機保持起落架放下狀態,但不知是機組忘了收還是準備迫降? 而透過視頻暫未能實看到飛機確切的襟翼位置,大概這時飛行員也沒將襟翼收起至光潔型態。

但據視頻可看出,飛機是仰著腦袋,保持一定下降率下降並墜毀,估計墜機的原因聚焦在發動機上。惟在起飛爬升階段,對波音飛機而言,當發動機失效,都不至令飛機在仰著腦袋情況下,依舊保持下降率,此情況很可能是「雙發動機失效」,至於為何失效,有可能是維護不佳,亦有可能是機組操作不當,但真正原因,只能待進一步調查。

但該業者分析,波音787客機仍是一款值得信賴的飛機,但從上市至今已有10年之久,航企運營維護情況不同,會否出現問題很難說,且問題出在飛機設計問題,還是維護不善,仍待進一步觀察。

不過,翻查資料,2024年4月,美國國會在連串事故後,對波音客機的安全性進行了一系列聽證會,而就在聽證會上,有作證「吹哨人」披露了一些證據和文件,顯示出波音內部巨大的安全隱患,從製造安全、到公司追求快速生產及利潤的文化、到打壓式管理,包括2名「吹哨人」突然死亡,多名證人亦收到死亡威脅。

波音的工程師薩利普(Sam Salehpour)去年出席美國國會對波音安全問題的聽證會作證。

波音的工程師薩利普(Sam Salehpour)去年出席美國國會對波音安全問題的聽證會作證。

在聽證會上,波音的工程師薩利普(Sam Salehpour)曾作證說,這家航空巨頭在曾追求更大利潤的同時,對安全問題置之不理。據法新社報道,薩利普表示:「波音最高層的態度就是將有缺陷的零組件推出去,無論是什麼。」

在航空業工作40年的薩利普,效力波音17年。他表示,自己對波音最暢銷的787夢幻客機和777客機提出安全質疑而受到懲罰,之後成為「吹哨人」,遭公司高層排擠,也對個人安全感擔憂。但他仍堅持認為,夢幻客機可能會過早表現出疲勞跡象,飛機組裝間隙過大,恐導致災難性事故,他將其比作是經反覆彎曲的萬字夾,「你這樣做個一兩次,它不會壞,但將在未來某一刻斷裂。」他認為,整個787機隊應停飛接受調查。

波音公司在聽證會後表示:「我們知道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正針對公司各部門採取行動。」但波音駁斥薩利普的指控,指對787夢幻客機進行廣泛測試,並未發現零組件出現疲勞跡象。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因「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正式「離婚」,特朗普聲稱要驅逐在南非出生的馬斯克,而馬斯克則在法案獲通過後隨即「另起爐灶」成立「美國黨」,宣稱要「改變美國政治版圖」,成為對抗民主黨與共和黨的第三勢力。

香港《南華早報》標題「馬斯克真的能把他的科技帝國搬到中國嗎?」(Could Elon Musk really move his tech empire to China?)的報道指,兩人關係對立加劇,引發關於馬斯克是否會將其商業王國遷往中國的猜測。

特朗普和馬斯克的緊張關係加劇,引發馬斯克是否會將其商業王國遷往中國的猜測。AP資料圖片

特朗普和馬斯克的緊張關係加劇,引發馬斯克是否會將其商業王國遷往中國的猜測。AP資料圖片

據報道,美國知名新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的非常駐研究員西蒙(Denis Simon)表示,如果馬斯克和特朗普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尤其在監管、補貼、審查或稅收等問題上,馬斯克可能會將更多研發或製造轉移到國外。」

西蒙認為,中國擁有先進的供應鏈和基礎設施,雖然面對出口管制和國安壁壘,馬斯克無法將其商業帝國完全轉移到中國,但選擇性的知識轉移、象徵性結盟和製造業遷移是非常可能的。

有評論指,馬斯克將特斯拉(Tesla)轉移到中國是最可行,但將知識產權全部轉移到中國將在美國會引發政治反彈。AP資料圖片

有評論指,馬斯克將特斯拉(Tesla)轉移到中國是最可行,但將知識產權全部轉移到中國將在美國會引發政治反彈。AP資料圖片

從目前來看,馬斯克將其電動車業務特斯拉(Tesla)轉移到中國是可行的。西蒙指,中國擁有有利於特斯拉的電動車供應鏈、政策激勵措施和消費者基礎,但將知識產權全部轉移到中國將在美國會引發政治反彈,尤其是在涉及專利技術的情況下,但特斯拉在中國的業務有助於加速當地電動車公司的發展。

2020年,特斯拉佔中國電動車總銷量的16%以上,但面對比亞迪和小鵬等中國競爭對手愈趨激烈的競爭,去年比例已降至6%。

美國瓦薩學院研究全球化和中國高科技產業地理教授周宇表示,中國在電動車技術方面實際上已經領先美國。

周宇說,將研發轉移到中國會很困難,所以馬斯克可能會擴大在中國的業務,但中國的電動車商業生態環境已經成熟,令馬斯克可以做出的改變很小。他指,馬斯克的言行對人們就中國的看法產生一些影響,但他不會改變中國的創新重點或環境。

除電動車業務外,馬斯克要轉移其他業務,尤其SpaceX就存在困難。因為SpaceX在美國國防、衛星通訊和太空發射服務方面的作用,使其基本上不可轉讓,他說:「如果馬斯克試圖將關鍵的太空技術轉移給地緣政治對手,他就有可能被視為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BCI) 公司Neuralink。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BCI) 公司Neuralink。

西蒙亦提到,馬斯克的其他業務在中國落地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腦機接口(BCI) 公司Neuralink以及正開發擬議中的超級高鐵(Hyperloop) 運輸網絡的Boring Company。

前者,Neuralink 最近 發布 2025 年夏季進度報告,公開其腦機介面(BCI)「Telepathy」臨床試驗的最新成果,馬斯克強調其核心目標是建立一套「大腦的通用溝通出技術」,讓人類能以更高頻寬將資訊輸入或輸出大腦,最終達到「用意念溝通」的境界

至於超級高鐵(Hyperloop) 運輸網絡,西蒙表示,馬斯克的理念作為靈感來源比作為現實項目更成功。儘管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高鐵領域的領導者,但如果馬斯克真的嘗試在中國建造超級高鐵原型,仍然可以成為未來交通系統的技術示範。無論馬斯克的未來如何,中國都可以利用他的案例以及對美國政治體制的抱怨,來證明美國已不再是一個有利於顛覆性創新的理想環境。

西蒙認為,中國想要從中獲益,或許並不需要馬斯克效忠或直接投資,只需他在美國被邊緣化的處境,就足以強化中國自身的科技敘事,即中國是一個穩定、與國家發展目標一致的創新中心,較少受意識形態的阻礙。這一信號可能針對的是外國投資者、目前在美國的年輕中國科學家或尋找非西方發展模式的國家。

報道指,在特朗普和其他共和黨人威脅驅逐馬斯克之後,有中國網民就在社交平台上對馬斯克表示歡迎。有網民說:「如果他沒有國家,中國歡迎馬斯克,特斯拉汽車將變得更便宜。」、也有人稱:「那就來中國吧。中國肯定會歡迎這些富有、有創造力、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矛盾因「大而美」減稅及支出法案再度激化。當地時間7月1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矛頭直指馬斯克旗下企業獲得政府補貼,並提議讓「政府效率部」(DOGE)展開調查。特朗普還揚言,如果沒有補貼,馬斯克的業務可能就得關門,回到南非老家了。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到目前為止,馬斯克的商業帝國已從政府合約、貸款、補貼和稅收抵免中獲得了380億美元。

馬斯克在南非出生和擁加拿大籍的背景,使他理論上可被驅逐出境,但這將會掀起一場法律和政治噩夢,評論認為在特朗普執政期間也不太可能發生。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