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電影」絕對是一部令車迷、影迷都滿足的電影。這是一套瘋狂的製作,史無前例地將演員放在真實賽車場面裡拍攝,並將真實的比賽場面,包括現場觀眾、真實賽車在跑道上的狂飆,和導演用超小型IMAX 攝影機拍下來的主觀鏡頭和車手面部的大特寫,無縫接合,結果是比真的F1賽事現場直播來得精彩,又比所有其他的賽車電影來得更有真實感。坐在戲院座位上,觀眾完全感受到賽車這運動令人心跳加速、情緒高漲的超人魅力。

如果這個暑假你只容許自己到電影院看一部電影,你就不能錯過「F1電影」
這部成本估計約2億美元的「F1電影」幕前幕後都是星星,而且不是普通的星。除了畢彼特主打演出,幕後是湯告魯斯「壯志凌雲 -獨行俠」的導演Joseph Kosinski,他找來七屆F1賽事冠軍,現役F1 賽車手Lewis Hamilton 出任製片人,兩人與編劇合作,在F1賽事的歷史和人物中尋找戲劇元素,精煉出電影的劇本。Hamilton 當然也是電影的F1 專業顧問,他還親自用幾個月時間訓練畢彼特學習駕駛F1 賽車的技巧(其實是將一部F2賽車改裝,扮F1賽車,讓畢彼特可以真正在賽場上駕駛)。

電影在F1賽事現場拍攝,看台上的觀眾,賽道上的賽車,都是如假包換的真人真車真賽事!
電影是在F1 的2023年賽季中現場拍攝,所以所有2023 年度的F1賽車手都全部入鏡。有兩場開幕儀式,是將畢彼特和他戲中的拍檔Damson Idris 放在其他真的車手旁邊,用10分鐘時間拍下來的; 必須One take OK, 因為不可以NG, take 2!電影的演員表有30 多名演員是 “演自己” ,包括全部20名F1賽車手,連Ferrari 領隊Fred Vasseur 和Mercedes的總裁Toto Wolff 都粉墨登場,每人還有一句對白!

賽事的開始儀式,演員與世界最強車手並列,拍入鏡頭。你認得多少車手?
另外有兩顆星星,雖然他們沒有出現在電影裡, 但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精神,卻充滿在電影之中。戲中畢彼特的角色30年前在西班牙賽道上翻車,之後沒有再上F1 賽道。這個翻車的現實原型是前英國車手Martin Donnelly。 戲中那30年前翻車的片段就是直接拿1990年Donnelly在西班牙賽道上翻車的實錄影片加工。 當時賽車撞翻後斷成兩截,Donnelly被拋出賽道,左腳小腿撞斷了,扭曲的疊在右腳上,他側身躺在賽道昏迷,很多人以為他死去了。這個撞車片段在戲中出現幾次,觀眾就不難明白畢彼特的角色為什麼在意外後離開F1比賽。在真實世界裡,Donnelly雖然獲救了,但沒有再回到F1 賽道上。為了將Donnelly 的經歷編寫進這部電影, Hamilton親自聯繫他,並邀請他到拍攝場地與畢彼特見面,分享他的心路歷程。電影片尾還特別向Donnelly 鳴謝。

One take OK! 多謝紅牛隊世界第一的Max Verstappen 合作!
另一枚真身沒有出現在電影,但到處都有他影子的星星,是三屆F1冠軍,冼拿(Ayrton Senna)。他當年是最富盛名的賽車手,但1994年在意大利格蘭披治大賽(Grand Prix)中不幸失事喪生,當年他只有34歲。在十年的賽車生涯中,他取得三屆F1冠軍,並在橫跨11季度的格蘭披治大賽中勝出41次。冼拿除了技術精湛之外,人品是特別的好。他沒有結婚,沒有子女,好像生出來就是為了賽車。但是在賽道上他不會不顧一切,反而會不顧自己安危的去救護同場失事的車手。最為傳頌的是1992年在比利時格蘭披治大賽的賽前練習過程中,法國選手Erik Comas 在彎道上撞車,車輛拋在賽道上,Comas 被困於駕駛座;隨後而到的冼拿馬上將自己的賽車停在賽道旁,跑到Comas 車邊,著手想將Comas 拖出車外;當時見昏迷了的Comas腳仍然踏在油門上,而引擎還隆隆在響,車輛隨時爆炸!冼拿馬上將引擎關掉,這時救護人員也趕到了,合力將Comas 拉出車外。Comas 事後回憶,要不是冼拿第一時間跑到極為危險的現場關掉引擎,他必然難逃一劫。這事件在「F1電影」中成為劇情的一部分,就是畢彼特冒死救出彎道追車失控打筋斗落地起火的同僚那場戲。賽車迷看這段戲的時候,沒有誰不想起冼拿的。電影向冼拿致敬的還不止這場戲。在電影裡面,畢彼特的角色三度被問及為何鐘情賽車,他的回答其實取材自冼拿生前的一段訪問 。他說, 在高速賽車過程中,有時會去到一個境界,所有聲音包括觀眾歡呼聲,領隊的指令、引擎的咆哮聲都消失,只聽到自己的心跳漸漸慢下來,澄空一片,人車一體,好像在宇宙中飛翔。是那個神遊物外,怡然自得的感覺,驅使他一次又一次的坐到賽車的駕駛座。難怪賽車界譽冼拿為 “最接近上帝的人”。銀幕上畢彼特說這番話時,他的眼神裡仿佛有冼拿的影子。

在真實賽事的現場上爭分奪秒拍攝劇情片段。背景的不是臨記,全是真的工作人員。
談論「F1電影」,不能不談談畢彼特。據聞年過60的畢彼特接拍此片,酬金3,000萬美金,但他絕對值得!有朋友說這部電影好像特別為畢彼特度身而寫,我則覺得畢彼特是很專業、很用心、很成功的進入角色。他的造型、神情、說話的語氣,將戲中主角Sonny Hayes活生生的帶到我們面前。 還有,電影中不少賽事進行的片段,都是他不用特技替身,親自下場,包括很多車箱內的特寫,是他真的自己開著賽車以每小時180公里的速度之下拍攝的。為了要有足夠的體能應付駕駛賽車的要求,他在開鏡之前幾個月已經開始進行車手的體能訓練。當然,最值錢的,還是他的藍眼睛和他頑童似的笑聲。迷人!

賽場上製片人、七屆F1 冠軍Lewis Hamilton,導演 Joseph Kosinski 與畢彼特
電影拍攝期間,製片人Hamilton仍然是Mercedes 車隊的第一車手。在電影中,他演出自己,在鏡頭前面,不計算高速賽車的片段,他的身影出現起碼三次。最後一場在Abu Dhabi 的賽事,到最後三個圈,剩下三個車手角力,就是他和兩個主角施展出渾身解數,看得觀眾忘記了呼吸。Hamilton在Mercedes車隊已經12年,關係極之密切,所以,電影中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場景不是搭景搭出來,而真是Mercedes F1設於英國的研究中心的實況。相信Mercedes也因為Hamilton 的緣故,為攝影團隊提供很多支援。但世事總是難料,在電影殺青之際,Hamilton 就宣佈在完成2024年的賽事之後,即會轉投勁敵Ferrari 車隊!Mercedes 正正就面臨電影中車隊的遭遇,要在最短的時間物色新車手。虛擬的電影世界裡,車隊來不及訓練新人,逼不得已找失意30年的過氣車手力挽狂瀾;而現實世界裡,Mercedes走的是另一極端,簽下了還未過18歲生日的意大利天才車手Andrea Kimi Antonelli, 用不足一年的時間訓練,將他從F4車手在短短時間內,提升到F1車手的水平。他也不負所托,在2025年已經舉行的11場F1賽事中,有6場進入10名之內,最好的成績是上月在加拿大取得第三,看看他今天在英国Silverstone 賽道上能跑出什麼成績了。Mercedes 選取Kimi 的過程也拍成紀錄片[The Seat],在Netflex 可以看到。

電影中的車隊總部就借用McLaren Technology Centre 作實景拍攝。這中心由神級建築師Norman Foster 設計,外形類似八卦圖,世界出名。 我們香港匯豐銀行大樓和國際機場大樓都是他的作品。有關風洞氣流研究的部分就在Mercedes-AMG 設在英國Brackley 的科技中心拍攝。

60 歲的畢彼特,風采依然
有車迷提出,「F1電影」有些情節不合符F1比賽規則,但是本著看戲不駁戲的原則,好好享受這部大製作才是正路。

迷人的眼神,毫無防範、坦蕩蕩的笑容。在這部電影,畢彼特施展渾身解數,肯定要掠奪全世界影迷的心!
還有,這電影不看也罷了,看就必須看IMAX版本,那個震撼感是無可比擬的。也千萬別遲到入場,因為開場那段 Daytona 賽事緊張刺激,精彩絕倫,不能放過!
開羅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