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式起訴華為財務總監孟晚舟,以赤裸裸的手段打擊華為。我早前到訪上海,遠眺上海灘頭,舊上海灘的建築物在晚燈影照下,仍然光輝璀璨,令人想像上世紀30年代、充滿外國租界的上海,簇擁著借來的繁華。當年的上海,不亞於英國的倫敦或紐約的曼克頓,然而,廣大的中國仍處於貧困之中。如今回望浦東那邊,一大片新興建築物拔地而起,中國開始有自己的建築、自己的技術和自己的財富。

圖:上海灘頭建築物光輝璀璨。

圖:上海灘頭建築物光輝璀璨。

上海的歷史,就是一個外國在中國劃分租界的歷史。近因是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列明英國人有權居住在上海,是為租界之始。我們讀歷史,也讀過不少這類不平等條約,但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卻沒有提到,在中國簽訂這些不平等條約之前的兩、三百年,中國還是世界上很富裕繁榮的國家,有外國學者推算中國當時佔全球的總量的三分之一,而且貿易出超,大量白銀源源湧入中國。

當時的中國自認天朝大國,地大物博,可以自給自足,無需要與外國做什麼貿易。而西方國家很喜歡中國的茶葉、瓷器和絲綢。在英國倫敦,曾經有一段時候,在貴族的宴會上飲茶比飲紅酒更加高貴。西方國家大量入口中國產品,而中國卻很少進口歐洲貨品,就造成中國有大量的貿易盈餘。

歐洲國家希望減少貿易赤字,使出的第一招,就是我們近期經常聽到的「盜竊知識產權」。首先是茶葉。在鴉片戰爭之前,全世界90%的茶葉產自中國。英國為了盜取中國的茶葉種植方法,其東印度公司派了傳教士羅伯特福瓊潛入中國。在此之前,西方人以為紅茶和綠茶是兩種不同的植物,經過福瓊的調查之後,才知道是同一種值物,只是加工方法不同。1848年9月,福瓊抵達上海,輾轉跑到武夷山的一家茶作坊學習茶葉的發酵方法。最後他招聘了八名製茶工人,並帶了七萬粒茶樹種子,去到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阿薩姆和大吉嶺種茶,最後跑到錫蘭種植,錫蘭紅茶就是由此而來。後來英國人在她的殖民地印度大量種植茶葉,印度漸漸取代中國,成為出產紅茶的第一大國。

第二是瓷器。歐洲人偷取中國人製造瓷器的技術更加早。遠在17世紀,中國的瓷器已經賣到歐洲,美麗的中國瓷器令到當時的歐洲貴族萬般著迷。法國就興起盜取中國製造瓷器技術的念頭,派遣所謂「傳教士」佩里昂特雷科萊到中國,他為自己改了一個中文名「殷宏緒」,他於1698年來到中國瓷器製造重鎮景德鎮,一住就是七年。在那裡,他不但從從事瓷器製造業的基督徒打聽,也深入作坊,細細觀察,從原料初選到加工成泥,一直到打坯成型鑄造出窯,全部牢牢記下,逐步搞清景德鎮製瓷的秘密。

1712年昂特雷科萊用當時的速遞「飛馬傳驛」把一封內藏景德鎮製瓷秘密的郵件,發回法國耶穌教會。後來,這封信被以《中國陶瓷見聞錄》為題,公然發表在《耶穌會傳教士寫作的貴重書簡集》第12期上,震驚歐洲,讓歐洲人首次讀到了景德鎮制瓷技法的「第一手資料」。中國的瓷器製造知識產權就此被盜入歐洲。

第三是絲綢。絲綢製作比較簡單,很早已被歐洲人偷學去了,有一說早在公元6世紀前,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一世派人盜取中國人抽蠶繭取絲的技術。

簡言之,歐洲把中國當時的主要出口產品技術,盜竊清光。後來覺得還未足夠填補貿易赤字,就索性販毒,英國在印度大量生產鴉片,賣到中國,用出售鴉片來平衡貿易赤字,搞得中國人萎靡不振。其後林則徐在虎門燒毀鴉片,打開鴉片戰爭序幕,中國戰敗,香港由此割讓。

中國的貿易史,就是西方偷盜識產權和出口毒品到中國的血淚史。貿易這個遊戲,似乎只有西方可以贏,到中國從後趕上,貿易制裁就來了。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