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美關係徹底改變了

博客文章

中美關係徹底改變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美關係徹底改變了

2019年07月09日 18:56 最後更新:19:04

中美兩國元首上月底在日本大阪開會之後,中美關係好像回復正常,但是最近又現暗湧。美國國防部宣佈對台出售22億美元軍火,包括M1A2艾布蘭戰車以及可攜式防空飛彈;美國副總統彭斯及國務卿蓬佩奧亦接見了香港反對派龍頭大佬黎智英。

或許有人會說,美國早已希望對台售武,只不過是因為要舉行「習特會」,才會推遲。然而,對台售武時機完全操縱在美國之手,中美還可能要進行幾個月的貿易談判,再拖遲售武幾個月,一點也不是問題,無需這樣急於出售武器給台灣。另外,美國深知阿爺與黎智英的關係相當敵對,如果美國要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這些可見可不見的人物,不見就算了,美國還以這樣高級別的官員接見他,副總統及國務卿都去見,當然是一種姿態。無論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國防部長沙納漢或者副總統彭斯,都是反華的鷹派人物。

在「習特會」之後,美國《華盛頓郵報》形容特朗普一面倒的接受習近平的要求,暫停對3000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關稅,甚至願意部分放寬對華為的限制,而美方一無所獲,所以白宮內閣的鷹派是最大輸家。

在「習特會」舉行之前,其實已經見到特朗普盡力壓抑這些鷹派,不讓他們公開挑釁中國,例如美國副總統彭斯原本計劃於6月下旬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州的威爾遜中心發表針對中國的演說,最後被特朗普叫停了。不過,如今鷹派差不多同時間發功,專做一些中國不喜歡的事情。試想一下,如果中美關係正常,即使有貿易糾紛,雙方都願意重開貿易談判,正在商議如何重開談判之際,所有會刺激對方的事情,理應一律不做,希望爭取共識,盡快走回談判桌尋求達成協議。但現實上美國「睬你都傻」,大做一些刺激中國的事情。或許你可以理解成這是美國內閣鷹派的偷襲,又或者是特朗普的小動作。但如果拉闊一點看,你要接受一個事實,中美關係已經起了根本變化,由過去的友好合作關係,變成基本敵對關係,短暫和緩,可能基於利益,而根本的敵對態勢,揮之不去。甚至中美達成貿易協議,也不能改變這個基本格局了。

美國及中國過去能夠合作,關鍵背景是美國是全球的老大,中國不能挑戰到她的地位。美國在軍事、創科、金融等領域獨佔鰲頭,透過這幾方面強大的實力,維持著強勁經濟增長。而中國則透過製造業及龐大人口,勤勤懇懇地賺辛苦錢,吃美國不屑吃的餅碎。不過,隨著中國的GDP成長到美國的六成的時候,中國無論怎樣低聲下氣地低頭做人,都避不開美國這個老大的注意。再加上中國人均產值升到一萬美元的時候,勞工已經不再廉價,低端製造業不斷外移,一定要把產業升級,專注於創新科技,就更招美國之忌了。

很多人把中美衝突看成為領導人的風格,例如說習近平主席提出「中國夢」或者「中國製造2025」,挑動了美國,又或者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好大喜功,因此挑起中美糾紛。其實,更關鍵的是兩國已經去到兩強相爭的位置。美國可能已經太遲出手,要扼殺中國這樣大的經濟體,已經不容易。特朗普只不過是用一種最粗暴的方式,把美國壓制中國的訴求爆發出來而已。

即使中美重開貿易談判,達成協議,大家也不要太過高興,因為這只不過是特朗普為選舉而搞出來的協議,特朗普連選連任之後,隨時可以撕毀協議。由於中美兩國已經是敵對關係,美國很容易借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攻擊中國、削弱中國。香港置身於中國及西方兩塊板塊的夾縫地帶,將不免會受到利用,成為外國攻擊中國的武器。我早就說過,未來香港人要在中國和美國中選一個,不是親中,就是親美,沒有中間路線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