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嶺南史話】秦漢經略嶺南 採珠發達商業活躍有價值

歷史長河

【嶺南史話】秦漢經略嶺南 採珠發達商業活躍有價值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嶺南史話】秦漢經略嶺南 採珠發達商業活躍有價值

2019年11月13日 10:00 最後更新:16:58

古代嶺南對於政權來說,軍事及經濟上相當重要,尤其雷州半島。

嶺南一帶擁有較長海岸線,也有較早開放港口,所以海上對外貿易很早已經存在。據學者指出,漢代為南海交通形成的時期,位於雷州半島南端的徐聞,在兩漢時期更是南海交通重要港口之一,在中外交通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秦兵馬俑士 (網上圖片)

秦兵馬俑士 (網上圖片)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三郡,據《鹽鐵論·耕篇》記載,雷州半島屬於桂林郡管轄。秦末,南海尉趙佗控制嶺南三郡軍政大權,並建立南越國。公元前111年,漢武帝遣兵滅亡南越國,在嶺南設九郡管理。在此後300多年,雷州半島一直屬於漢代合浦郡徐聞縣管轄。公元前106年,武帝分全國13州,各州置刺史監察,嶺南九郡歸交趾刺史部,管轄範圍還包括今天廣西邕寧、横縣、玉林,以及廣東的高州、新興等地。

徐聞位於雷州半島南端,扼瓊州海峽咽喉,據《漢書·地理志》載:「自合浦徐聞南人海,得大州,東西南北方千里。」可見徐聞為漢朝控制海南島的關鍵,具戰略地位。據了解,每當海南島和交趾等地動盪,漢朝大都以徐聞、合浦作為用兵的大本營。

清代《海疆洋界形勢全圖》中雷州半島部分 (網上圖片)

清代《海疆洋界形勢全圖》中雷州半島部分 (網上圖片)

早在秦始皇經略嶺南,已經有一個主要經濟原因,就是《淮南子·人閒訓》所載的「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珍珠為自古以來中國人的財富象徵,在社政經濟等領域角色十分重要。事實上,先秦以來,嶺南就是著名珍珠産地,番禺則是《史記》中唯一提到珍珠匯聚的城市。漢代徐聞所在的合浦郡,是嶺南最主要的珍珠産地,聞名全國,採珠業和商業貿易十分活躍。《漢書·王章傳》記載,王章家族就以靠採珠致産百萬。

徐聞在西漢是合浦郡的郡治所在,採珠業和商業的繁榮可想而知,《藝文類聚·南州異物志》更載,合浦人更有一套採珠的絶技:「合浦民善游採珠,兒年十餘歲,便教入水,官禁民採珠,巧盗者蹲水底,刮蚌得好珠,吞而出。」合浦的珍珠,一直是當地向朝廷進貢貢品,也成為地方官搜刮掠取的對象。

揚州東漢古墓出土珍珠寶石戒指 (網上圖片)

揚州東漢古墓出土珍珠寶石戒指 (網上圖片)

據《後漢書·循吏傳》載:「郡不産穀實,而海出珠寶,與交趾比境,常通商販,貿糴糧食。先時宰守並多貪穢,詭人採求,不知紀極……」因地方官員貪婪,強迫過度採集珍珠,導致合浦的採珠業迅速萎縮。孟嘗出任合浦郡太守後,採取一系列措施,終於使「去珠復還」,恢復繁榮局面。孟嘗為保證郡内採珠業和商業貿易,貢獻甚巨,受百姓愛戴,也因此名垂青史,成為東漢歷史上著名的「循吏」之一。

宋代石刻《禹跡圖》拓本局部,可見雷州半島及海南島(即瓊州)部分 (網上圖片)

宋代石刻《禹跡圖》拓本局部,可見雷州半島及海南島(即瓊州)部分 (網上圖片)

漢代徐聞縣城地理位置,從《漢書·地理志》看,應是一個港口。廣東省博物館考古發掘調查後認為,港口位於雷州半島南端,瓊州海峽中部偏西的海邊。在漢代,交趾—徐聞—番禺之間水上交通十分頻繁,官船、戰船、商船絡繹不絶。《初學記·後漢書》云:「交趾七郡貢獻,皆從漲海(即南海)出入。」漢武帝時設立的珠崖郡/儋耳郡,在廢棄前,貢船可能也要經過徐聞港。古代的船隻沿海航行時,要不斷靠岸,補充淡水和食物。綜合《漢書》及《後漢書》的記載,那些郡縣貢獻主要物品有廣幅布、珍禽異獸如白璧、翠鳥、犀角、紫貝、孔雀、鸚鵡等,還有明珠、翡翠、玳瑁、犀角、象牙等以及水果。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