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早華為5G一步打入歐洲的中國模式

博客文章

早華為5G一步打入歐洲的中國模式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早華為5G一步打入歐洲的中國模式

2020年01月10日 16:48 最後更新:19:05
德國開始接受中國的成功模式。圖為柏林夜市。(新華網圖片)

德國開始接受中國的成功模式。圖為柏林夜市。(新華網圖片)

華為5G能否突破美國防範打入歐洲,未來一個月是關鍵時刻,中美兩國正分別向英國、德國作最後一輪施壓,結果未可預料。不過,華為今次就算馬失前蹄,大家也不必氣餒,因為歐洲大國有意未來10年學習中國, 5G再重要,也不及中國模式為西方認同那麼重要。

《金融時報》去年3月撰文預告2020年是「亞洲世紀」,亞洲經濟規模將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標誌亞洲回到世界中心」。過去日本、韓國表現曾令西方大國眼前一亮,但與中國相比實在有點差距。「中國目前經濟規模已超過美國,佔今年(2019年)全球產出的19%,是2000年的7%的兩倍多。」早於《金融時報》這篇文章之前,國際顧問公司Thomsen Group總裁湯姆森教授(Bernd Thomsen)在德國《商報》撰寫《德國企業可向中國學習的七點》評論,當時中美貿易戰還未白熱化,華為的風頭仍未顯露,不過,文章直指中國已超越擁有百年工業/科技強盛基業的德國,作者批評德國人創新意識不夠強。

「德國企業1000強中,積極打造未來創新計畫的連5%都不到,60%甚至根本就沒有創新行為。」七點中的第一點很現實︰「中國對增長領域投資特別大,對人工智能的投資是德國的28倍。」正所謂無財不行,德國的經濟不是太好,彭博社1月8日報導,德國經濟支柱汽車業的產量,跌至23年來的最低水準,預示著德國有可能在今年再次衰退。英國那邊也不樂觀,儘管約翰遜上月贏得大選,英國12月經濟環比增長創下2012年以來最低。

「二是機遇。中國是誰有好主意,馬上就可以動手幹。需要的資源會廣泛配給,許可證頒發也很迅速。」西方大國開始體會中國特色的市場機制比它們更靈活。中國宣布2020年開始建設全長1000公里、連接廣州至武漢的磁懸浮線路,德國人有很大感慨,原因不是車速平均600公里,杭州去上海只花20分鐘,而是沿用德國製造的中國高鐵,將不用德國參與了。100年前,德國擁有世界最先進、最完善的交通網,現在今非昔比;北京國際大型機場只花四年建成,德國的工程就一味拖拖拉拉,一個小機場用13年來小修小補,大部分時間花在討論、辯論之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家羨慕德國教育的同時,原來中國教育模式反成德國學習對象。湯姆森教授表示︰「中國幼稚教育就普及數字化,升到大學更是層層遞進。德國則把各州的文化教育自主權看得比創新和競爭能力更重。」此外,中國善於採用技術解決問題,全民以手機支付,在德國人眼中很了不起。至於其餘的進取精神、創新熱誠、敢於冒險,這幾點已不在話下。

德國年輕人在抱怨︰「當你踏入德國,世界好像停止了——手機在3G和2G信號之間來回切換。」德國若依從美國意願,排除華為5G建設,估計還需要忍耐現狀多幾年的落後通訊,這一點德國和英國都知道,只是兩國未知道怎樣在中美之間做選擇,這是歐洲大國身不由己的遺憾。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投資中國,贏在中國

2024年03月28日 20:33 最後更新:20:45

習近平昨日在人民大會堂先後與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以及荷蘭首相呂特會見。他提點︰當今世界出路是「投資中國,贏在中國」。

習近平會見美國工商及學術界代表。AP圖片

習近平會見美國工商及學術界代表。AP圖片

習近平向美國代表說的一番話很有份量︰「中國經濟是健康、可持續的。去年中國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繼續超過30%,這是中國人民幹出來的,也離不開國際合作。」事實上,有識之士明白所謂「中國崩潰論」適宜永久刪除,勿再循環使用。

「我們將持續推動高品質發展,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既讓中國人民不斷過上更好生活,也為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發展前景是光明的,我們有這個底氣和信心。」提到中國式現代化的時候,習近平恰如其分的表達,也不必過份自謙了,再說,中國資源之大、市場之廣,再玩下美國不單只是擋車的螳螂,更可能變成捕蟬的螳螂。想想,中國可自主量產7nm芯片、手握稀土供應權,還有的是美國傳統軟硬件依靠中國市場的程度等等。

中國與人為善,向來如是,美國如有善意,大家有生意可做。習近平指出︰「追求中美共贏和世界共贏。歡迎美國企業更多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大型經貿活動,繼續投資中國、深耕中國、贏在中國。」

加入美國對華限制的半導體聯盟的荷蘭,今天得到什麼回報?荷蘭總理心裡有數,不過,也有需要給對方補一課。習近平向呂特表示︰「經濟全球化或許遭遇逆風,但歷史大勢不會改變,『脫鉤斷鏈』沒有出路,開放合作是唯一選擇。中方始終認為,你輸我贏、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思維早已過時。」呂特回應︰「脫鉤斷鏈不是荷蘭政府的政策選項,因為任何損害中國發展利益的行動也會傷及自身」。

踏入新一年,中國外貿與內部消費回升,主要工業企業的利潤更見逾10%增長,青年人口就業暫未見鼓舞數字,但中國正在穩中向好進展,西方認定的中國陰霾逐一掃清。

自從新冠大流行以來,一直遭遇到美西方媒體杜撰「中國信用危機」,簡言之,中國別樹一幟的治理模式就係「信唔過」,明明白白中國拯救了無數生命,體現盡救盡救的人道至高標準,放任患者死亡的大部分西方國家,反而用盡心機解說中國的「動態清零」是破壞民主自由的劣政,除損害國民的個人價值之外,更令中國經濟陷入水深火熱。

去年,《華爾街日報》借國內房地產泡沫現象,股市不振等負面因素,推斷中國衰退10年之論,也許,華爾街的「狼」,以為在美國主導對華的技術制裁、經貿的「去風險」,可以達到窒息中國進步的成效,於是提早放出「沽空中國」的消息,「狼」以為中國還在美國掌控之中。

中方一直沒有高調的跟各路媒體爭論,只待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中國在好消息加持下,由國家主席面見歐美代表,表達中國信譽可靠的信息。奉勸西方不要只讀《孫子》的韜略計謀,最好學點《資治通鑒》。此書這寫給治國者的心靈雞湯,速覽中國歷史智慧。《詩經》有云︰「商鑒不遠,在夏後之世。」宋神宗以此賜書之名。作者司馬光推崇治國︰「信者,人君之大寶也。」當今為什麼那麼動盪混亂?正因為有大國不顧信用,搬龍門還不夠,還想搬球場,每日向世界大話西遊,掩飾自己的虛和劣。商應以夏亡為鑒,勿失信於民失信天下,道理歷久彌新。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