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這份世衛中國考察報告一定要睇 叫各國防新冠的九陰真經已在其中 西方國家不聽才中招

博客文章

這份世衛中國考察報告一定要睇 叫各國防新冠的九陰真經已在其中 西方國家不聽才中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這份世衛中國考察報告一定要睇 叫各國防新冠的九陰真經已在其中 西方國家不聽才中招

2020年03月20日 11:11 最後更新:12:12

西方國家新冠疫情大爆發,其實世衛上月中考察中國後的報告,內容相當具體,已詳細建議不同狀況的國家,如何參考中國經驗,製定防控方法。報告如同一本九陰真經,可惜其他國家當世衛的專家無到,繼續搞群體染疫,才搞出大禍。

世衛中國考察報告

世衛中國考察報告

2 月 29 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佈了《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全文 1.6 萬餘字,下文為摘要版。

聯合考察組由來自中國、德國、日本、韓國、奈及利亞、俄羅斯、新加坡、美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 25 名中外專家組成。聯合考察組外方組長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布魯斯·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博士,中方組長為梁萬年博士。此次聯合考察組於 2020 年 2 月 16 日~ 24 日在華開展考察調研,為期 9 天。

聯合考察組對北京、四川(成都)、廣東(廣州、深圳)和湖北(武漢)等省市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調研。考察地點包括街道、社區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縣/區級醫院、新冠肺炎定點醫院、交通樞紐(航空、鐵路、公路)、農貿市場、藥品及個人防護物資儲備倉庫、研究機構、省級衛生健康委和省市級疾控中心等。

主要發現

(一) 病毒

2019 年 12 月 30 日,從武漢金銀潭醫院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中採集了 3 份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樣本。對樣本進行泛 β-冠狀病毒即時螢光定量 RT-PCR 檢測後,結果顯示冠狀病毒核酸陽性。生物資訊學分析表明,新型冠狀病毒(nCoV-19)具有冠狀病毒家族的典型特徵,屬於 β-冠狀病毒。該病毒與蝙蝠攜帶的 SARS 樣冠狀病毒 RaTG13 株全基因組親緣關係最近,同源性為 96%。

對 2019 年 12 月底至 2020 年 2 月中旬在不同地點採集的患者標本中分離出的 104 株 COVID-19 病毒株,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結果顯示它們具有 99.9% 的同源性,無明顯基因突變。

對武漢市一名 50 歲男性患者的肺、肝和心臟等屍檢標本的組織學檢查顯示,彌漫性肺泡損傷伴細胞纖維粘液樣滲出。肺部顯示有肺細胞剝脫和透明膜形成,提示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肺組織也顯示細胞纖維粘液樣滲出、肺細胞剝脫和肺水腫。雙肺均可見以淋巴細胞為主的單個核細胞間質炎性浸潤。肺泡內可見以大細胞核、雙染顆粒的細胞質和核仁突出為特徵的非典型肺細胞膨脹的多核合胞細胞,提示病毒導致的細胞病變。未見明顯的核內或胞漿內病毒包涵體。

(二) 疫情暴發

截至 2 月 20 日,中國全國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 75,465 例。該病例資料是通過國家衛健委和省衛健委之間的全國報告系統(NRS)進行上報的。

該系統要求每個新冠肺炎病例診斷後,負責醫生要通過該系統進行網路直報。無症狀感染者也通過該系統進行報告。

考察組得到以下流行病學考察結果:

1. 人口學特徵

截至 2 月 20 日,在報告的 55,924 例實驗室確診病例中,年齡中位數為 51 歲(年齡範圍 2 天-100 歲;四分位間距 39-63 歲),大多數病例(77.8%)介於 30-69 歲之間。其中,51.1% 為男性,來自湖北的病例占 77%,農民或體力勞動者占 21.6%。

2. 動物溯源

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目前的全基因組基因序列系統進化分析結果顯示,蝙蝠似乎是該病毒的宿主,但中間宿主尚未查明。

3. 傳播途徑

新冠肺炎在無防護下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在感染者和被感染者之間發生傳播。尚無新冠肺炎空氣傳播的報告,且根據現有證據,也不認為空氣傳播是主要傳播方式。但在醫療機構中或可存在因醫療操作產生氣溶膠而發生空氣傳播的可能。糞便排毒已在一些患者中得到證實,少數病例糞便中還發現了活病毒,但根據現有證據,糞-口傳播似乎並不是新冠肺炎傳播的主要傳播方式,其在新冠肺炎病毒傳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待明確。

4. 家庭傳播

在中國,新冠肺炎的人際傳播主要在家庭中發生。

5. 密切接觸者追蹤

中國採取了堅決果斷的措施對新冠肺炎病例和密切接觸者進行確認和追蹤。例如,武漢有超過 1,800 個流行病學調查小組,每組至少 5 人,每天對成千上萬的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正是通過艱苦卓絕的工作,使得確認的密切接觸者中絕大多數都被追蹤到並完成了醫學觀察。1%-5% 的密切接觸者後來被實驗室診斷為新冠肺炎病例。

6. 在發熱門診和常規流感樣病例(ILI)和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監測中進行檢測

聯合考察組系統詢問了在中國常規呼吸道疾病監測系統中針對新冠肺炎進行檢測的情況,包括對流感樣病例(ILI)和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監測樣本進行 RT-PCR 檢測,以及對發熱門診患者進行檢測的結果,以瞭解新冠肺炎是否存在社區傳播且未被發現的情況。

7. 易感性

由於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種新發現的病原體,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根據目前在中國觀察到的流行病學特徵,幾乎人人易感,儘管可能存在易感性增加的危險因素,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明確感染後是否具有免疫力。

(三) 傳播動力學

1. 武漢傳播模式

在武漢發現的早期病例被認為是通過動物傳染到人的途徑感染,因為許多人報告有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暴露史。截至 2 月 25 日,尚未查明動物來源。

在疫情早期的某個時點,部分病例間產生了人際傳播,導致隨後在一系列控制措施實施前發生了社區暴發並首先在武漢擴散開,再隨著大規模人口流動,從武漢進一步輻射到湖北省和中國其他大部分地區,從而解釋了高達 2-2.5 的傳播係數(R值。

2. 湖北除武漢以外

在緊鄰武漢的地區(孝感、黃岡、荊州和鄂州),傳播程度低於武漢。對於該省其他地區,由於交通管制後與武漢的交通聯繫不緊密,且人流不暢,其動力學與全國其他地區的動力學更為接近。在湖北省內,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控制社交距離)降低了社區傳播,從而減少發病。

3. 中國除湖北以外

病毒輸入一個地區後,如不加干預,會很容易引起當地發生聚集性病例,進而導致相對較高的 R(2-2.5),但如採取嚴格隔離和增大社交距離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減少發病。

4. 特殊場所

我們注意到醫療機構、監獄和其他封閉場所也發生了疫情。但它們似乎並不是疫情擴散的主要驅動因素。

聯合考察組獲悉,大多數醫務人員感染是發生在武漢疫情暴發早期,當時應對這種新疾病的物資和經驗較為缺乏。此外,許多醫務人員病例可能是在家庭內而非醫院感染的。

5. 兒童

資料表明 18 歲及以下人群的罹患率相對較低(占所有報告病例的 2.4%)。在武漢,對 2019 年 11 月、12 月和 2020 年 1 月前兩周的流感樣病例進行檢測,未發現有兒童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根據現有資料,在沒有血清學研究結果的情況下,無法確定兒童感染狀況以及兒童在傳播中所起的作用,無法回答兒童是否較不易感或他們的臨床表現是否不同(即通常輕症)等問題。聯合考察組獲悉,兒童病例多是通過追蹤成人病例家庭密切接觸者的時候發現的。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聯合考察組訪談者未發現有兒童傳染成人的情況。

(四) 症狀、體征、疾病進程和嚴重程度

圖: 新冠肺炎疾病進程示意圖。注:疾病嚴重程度和預後的方框的相對大小反映了截至 2020 年 2 月 20 日報告病例的比例。箭頭的大小指示康復或死亡病例的比例。疾病定義如上所述


多數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患者為輕症並可痊癒。約 80% 的實驗室確診病例為輕症和普通型,包括無肺炎或肺炎患者,13.8% 的患者為重症。

已有無症狀感染的報告,但多數在報告時無症狀的病例隨後會出現症狀。真正的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尚不明確,但相對較罕見,也不是傳播的主要驅動因素。

重症和死亡高危人群為年齡 60 歲以上,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基礎性疾病者。兒童病例似乎很少且病情較輕,19 歲以下病例約占總報告病例的 2.4%。極少數 19歲 以下病例發展為重症(2.5%)或危重症(0.2%)。

截至 2 月 20 日,55,924 例實驗室確診病例中有 2,114 例死亡(粗病死率為3.8%;注:其中包含部分由臨床診斷病例轉成的確診病例)。粗病死率因地區和傳播強度而異(武漢 5.8%,中國其他地區 0.7%)。在中國,疫情暴發早期的粗病死率較高(1 月 1 日至 10 日間發病的病例,粗病死率為 17.3%);隨著時間推移,2 月 1 日之後發病病例的粗病死率降至 0.7%。

中國新冠肺炎病死率(總病例中報告的死亡人數)不同地點隨時間的變化圖,截至 2020 年 2 月 20 日。

中國新冠肺炎病死率(總病例中報告的死亡人數)不同地點隨時間的變化圖,截至 2020 年 2 月 20 日。

病死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80 歲以上者病死率最高(21.9%)。男性病死率高於女性(分別為 4.7% 和 2.8%)。退休人員在各職業人群中病死率最高,為 8.9%。無合併症的患者病死率為 1.4%,有合併症的患者病死率顯著增高(合併心血管疾病患者為 13.2%,糖尿病為 9.2%,高血壓為 8.4%,慢性呼吸道疾病為 8.0%,癌症為 7.6%)。

根據可用的初步資料,從發病到臨床痊癒的中位時間,輕症約為 2 周,重症或危重症約為 3-6 周。初步資料表明,從起病到進展為出現缺氧等重症的時間為 1 周。死亡患者中,發病到死亡的時間範圍為 2-8 周。

(六) 現有知識局限

評估

聯合考察組對各省的粗發病率進行了比較,估計中國採取的政府主導的全社會防控措施成功避免或至少預防了全國範圍內數十萬病例的發生。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的下降顯著地保護了國際安全,構建起了防止疾病國際傳播強有力的第一道防線。然而,中國和中國人民為遏制疫情的爆發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物質代價。

在充分肯定中國防控工作成績的同時,也發現在公共衛生應急反應能力領域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包括消除阻礙及時開展早期預警和快速應對;短時間內大幅擴容隔離和救治能力;優化醫療機構一線醫務人員防護;加強關鍵優先的科研領域協同合作;促進與國際社會共用關鍵資料等。

聯合考察組同時評估了全球應對措施及下一步工作。

新型冠狀病毒具備獨有特徵。例如,與流感相比,其在兒童中的傳播活躍度有限,其臨床表現也與 SARS 不盡相同。新型冠狀病毒極強的傳播力、導致高危人群死亡的不確定性、以及對社會經濟秩序破壞力,是人類冠狀病毒中非比尋常的。如果要應對,必須假定全球人口均是易感人群。此外,目前還不清楚新型冠狀病毒的動物來源,因此已發生疫情的地區必須考慮病毒復發的風險。

國際社會無論在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還尚未準備好去組織實施已經被中國證明了的唯一能夠阻斷或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傳播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開展積極主動監測,迅速發現並立即診斷、隔離病例,嚴格追蹤並隔離密切接觸者,引導民眾理解並接受上述措施。

貫徹落實上述舉措並確保其實施效果,不僅需要高層迅速做出決策,公共衛生體系全面啟動,還需要整個社會充分參與。新型冠狀病毒如果不受控制地持續在社區傳播,可能造成重大風險和嚴重損害,而採取綜合性非藥物性干預措施能夠為研製疫苗及驗證治療方法爭取到數周和數月時間。此外,目前中國以外的新發病例大都出現在中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均承諾嚴格採取“非藥物性干預措施”減緩傳播,這對於建立其保護衛生體系及應對能力較差的低收入國家的第二道防線至關重要。

通過全面實施這些措施而獲得的時間——即使只有幾天或幾周——在最終減少新冠肺炎致病和死亡方面都十分寶貴。中國在發現病毒後短短7周內,開展的科學研究在知識、方法和工具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必須充分利用通過實施遏制新冠肺炎措施所爭取的時間,更加有效地提高全球應對疫情能力,儘快推出能夠遏制病毒傳播的具體工具。

新型冠狀病毒正以驚人的速度蔓延,新冠肺炎在任何環境中爆發都將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已有證據充分顯示,綜合性非藥物性干預措施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減少甚至阻斷傳播。然而,全球和各國的應對方案往往對非藥物性干預措施態度模糊。為減少新冠肺炎發病和死亡,短期內採取的應對方案就是積極採取非藥物性干預措施,而充分落實這些措施就需要:快速發現並隔離病例,嚴格實施密切接觸者追蹤、醫學觀察和隔離,以及相關人群和社區的直接參與。

中國及全球各國都在開展大量新冠肺炎研究,相關科研專案和產品研發工作也正在進行,這值得鼓勵和支持。但是,大量的研究專案需要優化,否則將有可能消耗研究者的精力和資源,而優化能夠將研究成果時間表縮短寶貴的幾周或幾個月。新冠肺炎防控的緊迫形勢要求必須優先開展診斷,治療和疫苗領域的研究工作。

同樣,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疾病自然史以及病毒傳播動力學方面的研究選題已經很多。然而,政策決策者很難在處置疫情和挽救生命的緊迫性與眾多研究中取得適當的平衡。因此,應當優先選擇保障與關鍵知識局限性相關的研究項目,而彌補這樣的知識差距可以迅速對處置疫情產生很大的直接影響。建議優先開展家庭、機構和社區內聚集性傳播危險因素研究,基於已有的呼吸系統疾病監測系統的人群新冠肺炎抽樣監測,不同年齡人群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病例系列分析以及聚集性病例調查等。

主要建議

(一) 對中國的建議

1. 考慮經濟活動恢復、旅行限制逐漸解除、學校重新開學帶來新出現病例和聚集性病例的風險,應繼續維持基於各地風險評估的程度適當的應急管理方案;

2. 密切監測,分階段有序解除限制措施,先復工和返程、然後複學,直至最終取消其他限制措施;

3. 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機制建設,協調公共衛生部門(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療機構和社區聯動機制,持續保持警惕,隨時遏制疫情反彈;

4. 重點開展應急回應和風險管理決策相關研究,識別家庭、機構、醫院和社區傳播的危險因素,不同年齡人群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儘快在武漢開展新冠肺炎動物疫源綜合性調查,開展集中研究項目,快速確定最有效的診斷和血清學檢測方法,測試現有抗病毒藥物和各類疫苗載體,中國應該參與多國試驗專案;

5. 中國作為對新冠肺炎瞭解最多的國家,應持續系統的即時分享流行病學資料和臨床結果與經驗,幫助全球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二) 對有輸入性新冠肺炎病例及/或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國家的建議

1. 立即啟動最高級別國家應急處置方案,確保各級政府和全社會採取所有必要的非藥物性干預措施,阻斷疫情傳播;

2. 優先進行徹底的病例篩查和檢測,耐心細緻做好接觸者追蹤調查,嚴格隔離密切接觸者;

3. 大力開展疫情防治宣傳,讓公眾充分認識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性,並發揮公眾力量,阻止疫情傳播;

4. 立即擴大監測範圍,以儘快發現新冠肺炎傳播鏈;方法包括對所有非典型性肺炎症狀患者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對上呼吸道疾病患者進行新冠病毒篩查和近期可能有新冠肺炎患者暴露史人員篩查,並在現有監測系統增加新冠病毒檢測(如流感樣病例和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監測系統);

5. 制定多部門聯合情景規劃並類比演練,根據需要採取更嚴格的措施阻斷傳播鏈(例如暫停大型集會和關閉學校和工作場所)。

(三) 對尚未受疫情影響國家的建議

1. 做好隨時啟動最高級別應急回應機制的準備,動員各級政府和全社會共同應對可能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

2. 根據對採用非藥物性干預措施阻斷新冠肺炎傳播有效性最新認識,迅速調整國家應急處置方案,將新冠肺炎快速檢測、大規模病例隔離和呼吸機設備等救治能力、嚴格追蹤和管理接觸者納入國家應急處置方案和能力建設當中;

3. 立即加強對新冠肺炎的監測,快速檢測對阻斷傳播至關重要,考慮對所有非典型的肺炎症狀患者進行新冠肺炎病毒檢測,並將新冠肺炎病毒檢測納入現有流感監測系統;

4.立即在所有醫療機構門急診和發熱門診實施最為嚴格的防控措施,這些是新冠肺炎病例最有可能輸入的區域;

5. 迅速評估公眾對新冠肺炎的認知,並據此立即調整國家健康促進材料和活動,確定與媒體溝通的臨床權威專家。

(四) 對公眾的建議

1. 認識到新冠肺炎是一種全新出現的令人關注的傳染性疾病,但只要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疫情暴發就可以得到控制,患者大都能夠康復;

2. 立即採取並落實最為嚴格的預防措施,勤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

3. 時時關注新冠肺炎及其體征和症狀(如發熱、乾咳)的最新資訊,各國會根據疫情發展不斷調整應對策略;

4. 人人做好準備,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嚴格保持“社交距離”,努力幫助老年人等高危人群。

(五) 對國際社會的建議

1. 認識到各國之間真正的團結與合作對於解決新冠肺炎的共同威脅至關重要並落實這一原則;

2.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的要求迅速共用資訊,包括輸入病例的詳細資訊,促進各國追蹤接觸者並告知防控措施;

3. 識別新冠肺炎感染的國家疫情快速變化的風險特徵,持續監測疫情暴發趨勢和控制能力,重新評估嚴重干擾國際旅行和貿易的其他衛生措施。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德總理二度訪華 隨行企業陣容豪華 德媒:「沒中國不行」

2024年04月15日 19:45 最後更新:19:53

由環境、農業、交通3名內閣部長陪同,西門子、寶馬、平治等重量級企業還組成隨行「商業天團」,朔爾茨今次率高規格團體訪華,意欲何為?

4月1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重慶市渝中區參訪。新華社圖片

4月1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重慶市渝中區參訪。新華社圖片

德國總理朔爾茨於4月14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他自就任總理以來第二次訪華,也是今年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

4月1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重慶市江北嘴瞭解中德合作「水監測」科研項目。新華社圖片

4月1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重慶市江北嘴瞭解中德合作「水監測」科研項目。新華社圖片

據德國《圖片報》4月13日報道,作為總理,朔爾茨從來沒有訪問過一個國家這麽長時間,他此行關乎德國的未來、經濟、就業和增長。陪同出訪的是德國最重要的企業老闆們,政府專機乘客名單堪稱「德國企業名人錄」,這表明企業管理層和政府都認為「沒有中國就行不通」。對於德國日益疲軟的出口經濟來說,中國龐大的銷售市場是必不可少的。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告訴內地媒體「第一財經」,從訪華陣容來看,此次規模非同尋常,一位政府總理加上三位部長,這樣的情况往往多出現在雙方政府磋商的情况下,所以這次德國政府來訪的規格是非常之高的。隨行的三位部長既體現了朔爾茨對聯合執政夥伴的兼顧,比如其中兩位是綠黨,一位是自民黨,此外三人所涉及的交通、農業、環境領域,也體現了中德之間還有更多潜力、進一步合作的方向可以挖掘。

伍慧萍特別强調,隨行的這三位部長此前對華言行也非常友好。據央視新聞報道,德國聯邦交通部長維辛去年就明確表示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懲罰性關稅,並警告說,德國經濟將因此受到損害。

在外界關於中國經濟前景的各種聲音中,四川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講席教授龐中英認為,朔爾茨此行表明「德國和歐盟都想瞭解中國經濟的真實狀况」。

龐中英表示,朔爾茨的訪問可能有助於德國企業進一步發展在華業務,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國西南部曾經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但現在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中心。」

在重慶,朔爾茨首先來到有著德資背景的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參觀了該企業研發生産的氫動力産品及氫燃料電池解决方案。

4月14日,朔爾茨參訪位於重慶九龍坡區的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新華社圖片

4月14日,朔爾茨參訪位於重慶九龍坡區的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新華社圖片

報道指出,近年來,重慶和鄰近的四川省一直在大力開發這一領域。據重慶本地的上游新聞報道,在重慶的很多發展、建設中,都有德國企業的身影。截至2024年2月,德國累計在渝設立84家外資企業,主要涉及製造業、建築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等。

高級商務代表團隨行,是德國總理在進行重大外訪時的「標配」。2022年11月朔爾茨訪華時就帶領了由12家企業組成的豪華商業代表團,均為中德雙邊經貿合作中極具潜力的行業和重點領域。

伍慧萍表示,德國企業界的報名非常踴躍,有些當初提交了隨訪申請的企業最終未收到隨行通知。從此次隨訪的企業來看,在當前中德經貿關係中,大企業還是主要的推動力量,畢竟它們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熟知政策環境,希望挖掘進一步的合作潜力和動力。而企業界的隨訪也利於維持中德經貿關係的穩定性,體現德國方面希望進一步尋求與中國市場的深度合作。

以大眾、平治、寶馬、巴斯夫、西門子等為代表的大型德國企業近年來紛紛爭相繼續增加在華投資。對於總部位於德國的材料製造商科思創而言,中國已成為其最重要的海外市場。

德國經濟研究所(IW)報告顯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達創紀錄的119億歐元,比上年增長4.3%。2023年德國對華投資占德國海外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10.3%,為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另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中德雙邊貿易額為2531億歐元。自2016年起,中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莫裏茨•舒拉裏克(Moritz Schularick)指出,「與中國的貿易給我們帶來了繁榮,而且在短期內幾乎是不可替代的。」

伍慧萍表示,對於德國來說,未來外部環境面臨很多重大變數,比如俄烏衝突下一步走向、美國大選等。因此,穩定中德關係尤為重要,德國需要與在各個領域,包括全球治理領域,與保持極大影響力的中國維持定期交流和友好關係。

一些媒體在報道中提到德國政府鼓吹對華「去風險」,跟風炒作中企「産能過剩」以及德國企業在華面臨「不公平競爭」等問題,但不約而同指出,朔爾茨希望通過這次訪問來加强經濟關係。

朔爾茨。AP資料圖片

朔爾茨。AP資料圖片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歐洲版稱,朔爾茨需要中國。距離下一次全國大選僅剩一年多的時間,這個歐洲經濟引擎國家的領導人已經沒有時間創造奇迹,來扭轉其政府在德國民眾中的灾難性地位。

美媒稱朔爾茨此次訪華「將是他自2021年底上任以來時間最長、最重要的出訪」。在創紀錄的低支持率和政治聯盟矛盾重重的困擾下,這次訪問不僅讓朔爾茨有機會證明他擁有全球地位,而且可以向選民表明他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德國公司。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