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晚5月紐約期油跌至每桶-37.63美元收市,不少投資者中招,正如在此欄之前的分析指,一張期油合約一晚已可以輸掉40幾萬港元。

原來,國內投資者仲大鑊,多間內地大銀行曾力推的「紙原油」產品「原油寶」,撈底買入期油的投資者,不單保證金全輸,更被銀行追數,要追補額外損失,閒閒地每個客戶要補倉高達幾十萬元。有報道指,連銀行本身的職員或親友均中招,損失不菲。如果無法補償輸突的數十萬元,相信要在法庭相見,並會嚴重影響個人的信貸紀錄,但監管機構亦在調查銀行的處理有無違規。

紙原油的「原油寶」是指投資者按銀行報價,在賬面上買賣「虛擬」原油,個人客戶可追蹤國際原油期貨合約,和WTI原油期貨合約掛勾,目前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都推出了類似「紙原油」業務。這些產品均重點指出100%保證金制度,不支持槓桿交易。

造成今次黑天鵝事件出現,罪魁禍首當然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在4月8日開始修改應對負油價的軟件編程,4月15日發佈公告完成測試,改變遊戲規則,容許負數報價。但推出原油寶的銀行似乎並沒有做出任何調整和向客戶預警,尤其是當客戶手中持有大量的多頭(看好)頭寸的情況。銀行風控管理部應該考慮持倉到期、轉倉及有沒有人接貨等交割風險。

周一5月期油最低見-37.6美元的慘劇發生後, 「原油寶」客戶大量被斬倉,並收到欠差價的通知,近日相關銀行開始陸續將投資者「原油寶」賬戶中的保證金調走,正式執行每桶-37.63美元的結算價。投資者保證金賬戶已經被扣完,擔心其他在銀行的存款、理財等賬戶可能會被扣掉,大部份被追數的客戶,已迅速將所有在有「原油寶」戶口的銀行資金調至其他銀行。至於投資者在其他銀行的賬戶是否會受影響,這就只能通過法院訴訟,在法院判決銀行勝訴後,才會被追討。

各銀行「原油寶」事件發展至此,是所有投資者始料未及的,如此大面積爆倉事件的發生,將成為國內理財產品發展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事件之一。而原油寶事件背後還有諸多問題待解,尤其是在產品的設計、產品的風險屬性認定等方面,需要重新思考。現時即使最高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頂多就是本金歸零,怎會輸突幾倍?




尚風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