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對話鄭永年教授:「後疫情時代」來臨,美國會搞復仇計劃 中國要「回歸本國」

博客文章

對話鄭永年教授:「後疫情時代」來臨,美國會搞復仇計劃 中國要「回歸本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對話鄭永年教授:「後疫情時代」來臨,美國會搞復仇計劃 中國要「回歸本國」

2020年05月17日 11:11 最後更新:11:17

近期中美輿論進行連番激鬥。歸結起來就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為什麼中國抗疫卓有成效,但在西方一些人眼中卻一無是處?

人民日報微信號俠客島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對談。講到全世界抗疫中的不同模式和效果,反華勢力操弄對抗、煽動仇恨的原因,以及中國應當如何應對。

鄭永年教授。

鄭永年教授。

俠客島:全世界抗疫過程中湧現出了不同模式,成效也不盡相同。您怎麼看不同模式之間的效果差異?

鄭永年:全世界的抗疫模式,大概可以分為3種。

一種是中國模式(亞洲各國也類似),即把社會放在優先順序,經濟次之。一旦發現重大風險,立即啟動短平快的措施加以防控,哪怕犧牲一定的個人自由。

第二種是西方新自由主義模式,可以說是最典型的原始資本主義模式。其背後的決定性力量是資本。美國早期一直在爭論,要不要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宣佈舉國抗疫,他們還是覺得經濟更重要。死一些人?人都會死的。這話很難聽,但是西方一些政客就這麼公開說了。

第三種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以德國為代表,所謂“社會-市場”模式,社會力量和資本力量比較均衡。

為什麼採取不同的抗疫模式?我們之前聊過,這與每個國家的政治條件、社會條件都有關係。同時還要看到,西方最初對病毒的判斷,的確存有一定的種族主義心態限制。比如紐約州州長就說,最早以為這個病只有亞洲人才會得,白人不會。

在病毒擴散的早期階段,這種看法在西方普通民眾中相當普遍,是西方根深蒂固的種族優越論的表現。

中國剛開始抗疫時,西方不少人都在“看戲”。他們後來才意識到事情有多嚴重。同時,也不要認為西方普通民眾受過良好教育,他們中間還有很多是愚昧的。美國領導人說可以注射消毒液殺毒,真的有人去喝消毒液。

所以,把病毒擴散的責任推給中國,固然有我們之前分析過的那些算計,但從客觀事實層面看,反而是害了他們的國民。美國政客說這是“外國病毒”,就意味著這不是“美國病毒”;說這是“黃人病毒”,就不是“白人病毒”,很多人真的就降低了警惕性。死了那麼多人後,依然有很多美國人搞聚會,說這不就是個大流感嘛,新冠病毒是假的、偽造的新聞——可見何其愚昧。

俠客島:在汚名化中國上,下一步西方輿論會從哪兒發力?

鄭永年:下一步就是推責,並且運用法律武器,把這搞成一個“復仇計畫”。這背後每一種力量都有自己的動機:政黨、政客想要選票;資本要把持對社會的主導權;媒體有針對中國的意識形態話語設置。總體來看就是在社會層面“anti-Chinese”、搞種族歧視,在精英層面“反共”。

俠客島:有學者警告稱,這樣搞下去,是在重蹈上世紀美國的“麥卡錫主義”。也有分析稱,美國、歐洲在聯手推進對中國的“圍堵”。您怎麼看?

鄭永年:美國前駐華大使已經說了,今天的美國就像1930年代的德國。目前來看,美國是反華的領軍者,歐洲一些國家則在附和。歐洲對中國的批評是從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出發的,他們不完全站在美國一面。歐洲有自己的力量。現在的西方世界不是冷戰時的西方世界,想要統一起來“圍堵”中國很困難。

西方世界發生了變化。這次抗疫,哪個西方盟友公開站出來說要讓美國幫忙?一個也沒有。這是一個世紀以來的第一次,沒有國家向美國求援。

歐洲從價值觀上批評中國,他們也有各自的立場,德國、法國都有自己的議程。他們既不喜歡推崇單邊主義的美國,也不喜歡跟自己意識形態不同的中國。美國想通過五眼聯盟製造病毒“中國起源論”,但聯盟中的其他國家並不認同。

所以,在反華這件事上,我不認為歐洲和美國會形成統一陣營。只要中國做好自己的事,只要中國自己足夠開放,美國和歐洲很難完全走到一起,因為美國領導力下降了,不是二戰後的美國了。表面上這些國家都在批評中國,實際上他們立場不一樣。這點要看清楚。

美國前駐華大使馬克斯·博卡斯5月6日接受CNN採訪。

美國前駐華大使馬克斯·博卡斯5月6日接受CNN採訪。

俠客島:我們此前聊過多次西方輿論就中國抗疫的議程設置。中國應該有怎樣的議程設置?

鄭永年:西方說我們搞“口罩外交”,我們要說自己是“人道主義外交”。人道主義、救死扶傷,這些話語是通行的。中國的醫療物資出口到100多個國家,美國很多州長公開致謝,中國的企業家、民間力量也都在援助他國抗疫,行動上都是得分的,但是言論得分不夠。

同時,要考慮“度”的問題。比如針對美國反華的議程設置,說實話,你對抗得越激烈,反華勢力會越開心,“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支援”嘛。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資料顯示,66%的美國老百姓對中國不持友好態度。所以蓬佩奧等人的高調反華,是故意的,尤其是在外交上。

怎麼回應?在我看來方式要調整。比如疫情發生後,有沒有人討論中歐關係、中美關係?沒有啊,一心一意抗疫。對比看美國呢?政客開始是操弄股票,現在是甩鍋,這是反人道的。不是去抗疫、救老百姓,而是整天推卸責任。要多點出這些方面,多說這種行為對美國的壞處。他們哪裡是為了美國的公共利益?!

美國政客最希望我們跟他們打得厲害,去看美蘇之間的歷史就知道。他們的政治人物最怕的就是“冷藏”,沒人罵他們。因此,中國最簡單的回應就是,美國需要美國官員抗疫,美國人民需要的是蓬佩奧為抗疫做實事,而不是把責任推走。

俠客島:但美國聯邦政府可以說,抗疫主要是各州州政府的責任,這是他們的央地分工。

鄭永年:美國的州長也都在抱怨聯邦政府應該負責。進口呼吸機、進口醫療物資,都要通過聯邦政府批准。現在從中國進物資多困難啊。在中國有朋友、有人脈的,可以搞到醫療物資,為什麼你聯邦政府不做這事呢?為什麼不解決醫療物資問題呢?這是各州最需要的東西,是跟老百姓生命有關的東西。

5月10日,美國伊利諾州州長普利茨克抨擊聯邦政府防疫不力。

5月10日,美國伊利諾州州長普利茨克抨擊聯邦政府防疫不力。



俠客島:上次我們談到二戰前社會的大恐慌,談到歷史上的瘟疫、極權和戰爭。在您看來,這次疫情是歷史的重演還是新的歷史即將展開?

鄭永年:完全是新的歷史。美、蘇各自擁有集團的歷史已經沒有條件重演了。現在歐洲對美國失望,美國影響力下降,歐洲很可能作為獨立的一極出現。

還有人擔憂華人在世界範圍內的處境。的確,不僅是華人,包括廣義上的海外亞裔,都受到歧視。這有點類似二戰時期日本人在美國的遭遇,低人一等,要證明自己的“忠誠”,只能走上戰場。要證明對美忠誠,是不是也必須分開“中”和“華”?這是已經在發生的事實。所以有人擔心麥卡錫主義會重演,畢竟在政治人物的隨意操弄下,西方老百姓哪裡分得清“共產黨”和“華人”?

我最近很關注美國失業率,現在的失業率已經超過了大蕭條時期。美國普通民眾又大多沒有存款習慣,一旦失業,那麼多人口去做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煽動仇恨非常危險,二戰前德國和意大利的納粹是怎麼起源的?社會恐慌,就需要強權、右派民粹主義,希特勒不就是煽動對猶太人的仇恨嗎?

煽動仇恨,要有內部或外部的“敵人”,現在要發洩到誰身上呢?德國當年是對準猶太人,演變成了戰爭。對這一點我非常憂慮。

當然,歷史有參考作用,但不會簡單重複。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現在美國就是要搞亂你,讓你分心,美國的NGO們肯定會來做起訴這件事,還有很多反華勢力會來找麻煩。

現在就要看清“後疫情時代”的樣貌——我們此前談過,“後疫情時代”是有限全球化,每個國家都回到“主權國家”,無論是產業鏈分佈還是國家能力,所以我們也一樣,要回歸本國,把自己的事做好,按照既定的計畫去走,一步步實現自己的階段性目標。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美量子「糾纏」十年 內地論文稱美國霸主優勢漸失

2024年03月28日 09:24 最後更新:09:35

過去十年,中國動搖了美國在量子領域霸主地位。

《南華早報》27日聚焦中國量子科技發展態勢,指中國正縮小與美國量子主導地位差距,不僅專利申請量全球佔比超過美國,在美國長期領先的量子計算領域,也勢均力敵,尤其在量子通信領域有明顯優勢。報道稱,相較於美國大搞對華技術限制,中國在量子技術領域展現出開放合作態度。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旗下《中國發明與專利》雜誌3月報道,過去十年,中國量子技術實現歷史性飛躍,從落後於頂尖國家到成為專利和生產領域的領先者。

雜誌另一篇關於全球量子技術論文也稱,中國在此期間實現了「量子優勢」。論文稱,美國早在1994年把量子技術納入國家規劃,中國直到2013年才把該技術納入國家計劃。盡管中國在該領域起步較晚,但2009年,中國的量子技術專利申請總量首次超過美國。

論文表示,中國「迅猛發展」的先進量子技術能夠與美國並駕齊驅。不過,美國仍然是量子技術專利被引用最多的國家,主要是在量子計算這一塊。

《南華早報》引述相關論文報道,美中發展量子技術採取不同戰略——中國專注於利用量子科學來保護通信安全,而美國則尋求發展先進的計算能力。但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最新專利數據表明,美國長期領先領域正受中國挑戰。

論文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2年,量子計算佔中國國內專利授權總量的56.5%,已超過量子通信的30.3%。憑藉量子資訊科學,量子電腦能夠比經典電腦更快地解決複雜問題。2003年到2022年間,全球量子技術專利申請有37%來自中國,超過了剛剛超過28%的美國。

《南華早報》報道,「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優勢尤其明顯,取得了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等里程碑式的成就。」雖然普遍認為美國在量子計算和量子傳感(或先進的運動檢測技術)居於長期領先地位,比如總部位於倫敦的數據分析公司GlobalData 2022年報告指出,中國在量子計算技術方面落後美國約五年。但這間公司上月發布最新報告認為,中美兩國如今「幾乎勢均力敵」。中方論文預測,隨著量子傳感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關注,專利預計將大幅增加。

2016年8月16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新華社資料圖片

2016年8月16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新華社資料圖片

此外,根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上月向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聽證會提交報告,除了超導相關研究等特定子類別,美國被認為在量子計算的大多數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然而,中國在量子計算特定方面的優勢讓美國的領先地位「值得商榷」。

《南華早報》報道,科學家之間的國際合作是量子研究一大特點,但中美在這一問題上呈現差異。

去年8月,拜登政府打著「去風險」發布一項行政令,禁止美國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公司投資中國量子計算、半導體和某些人工智慧領域。

相比之下,中方關於全球量子專利的論文指出,「需要深化和擴大國際合作」,包括與美國的技術合作。論文稱,盡管中國量子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創新環境仍「需要優化」,包括更多的政策規劃。

值得注意的是,量子技術作為新質生產力中未來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次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被提及。去年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加快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國資委指出,2025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的佔比要達35%,在類腦智慧、量子資訊、可控核聚變等方面要提前佈局。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進行有效載荷光學性能測試。新華社資料圖片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進行有效載荷光學性能測試。新華社資料圖片

內地封面新聞報道,作為中國量子光學和量子資訊科學的開拓者、先行者與奠基人,中科院院士郭光燦說,中國的量子計算水準「目前位於國際第一梯隊。」不過,郭光燦也稱,在量子計算方面,中國仍與美國水準相差較大,仍需努力。「對比美國的進步,日本、德國還在直追,我們必須有緊迫感,抓緊相關研究。」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