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國曾經出現兩個總統,總統甲在位期間,該國經濟增長平穩,科技發展迅速,外交手腕強硬,與敵國相比不落下風。

總統乙在位的頭一年,發動一場對外侵略戰爭,但無功而還,淪為國際笑柄。在軍事科技競賽上,又被敵國大幅拋離。至於曾經苦心保護的盟友,也在國內的政治動盪下而遭到推翻,令該國的外交部署大受打擊。

 

那麼,問題來了,按照以上的評論,究竟那位總統的民望應該更高呢?答案不是做得較為出色的總統甲,而是總統乙!總統甲是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任八年民望大約60%,而犯錯屢屢的總統乙就是繼任人約翰甘迺迪,在如此表現下竟然有83%的支持度!

 

好了,再出一題考考大家。領導甲在位期間,該國經濟發展是已發展國家中的最快的一個。在外交方面,領導甲與鄰國積極反對恐怖主義,協助小國減輕負債問題,又願意收容因戰亂帶來的大量難民,為他們提供基本生活條件,做法儼如一個國際領袖。

 

領導乙的主政下,該國面臨過去三十年以來最大的一次經濟下滑,大量人民失業。在疫情肆虐下,該國錄得17萬宗感染個案,近8000人喪生,兩項數據反映該國屬於受到嚴重打擊的國家,亦反映領導乙防疫工作和意識的不足。

 

心水清的朋友就知道,領導甲、乙其實都是同一個人,就是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甲是2015年的她,領導乙則是現在的她。雖然「領導甲」的表現更加出色,但當時的民望是其個人新低,最低更只有32%。反之,現在的她民望竟然高達63%。

 

隨著資訊愈趨發達,領袖對民望就愈趨重視,甚至往往成為衡量工作得失和是否有力推行某些具爭議性政策的參考標準。但是,以上的例子無不反映,人民是不理性的動物,不論重要的社會指標如GDP、失業率等如何優秀,或是推行多少影響殊深的國內、外政策,群眾也會視而不見,更著重純粹的主觀感受。

 

因此,與其默默耕耘,追逐民望的人不如多做「公關秀」。艾森豪威爾是二次大戰的國家英雄,雖然未上任前已經享負盛名,廣受愛戴,但軍人出身的他個性嚴肅、認真,做事方式刻板,因此無論工作如何出色,其民望也不算十分高企。

 

相反,「富二代」出身的甘迺迪年紀輕輕已經就任總統,加上外形俊朗,予人活力十足、陽光男孩的感覺。對於前任的保守作風,他提出「新領土」的主張,鼓勵民眾發揮求變的精神以適應新時代,也讓人覺得進取和大膽。即使不時傳出他與女星有染或是出入不良場所的醜聞,但對於群眾而言,也不過是茶餘飯後的話題,甚至使其人格更加立體,使群眾覺得他更有魅力。所以,就算他的表現不如前任,也無損其人氣。

 

雖然,國家出現危機,有助提升民眾凝聚力,從而改善領導的民望,然而,也要視乎民眾認為這次危機的來源屬於自找麻煩抑或無妄之災。如果民眾認為危機的製造者正是當權者,那麼民眾的負面情緒便會十分直接,一如德國總理默克爾因接收近百萬中東難民令群眾覺得人身安全和社會治安受到威脅而造成民望幅下滑。

 

反之,由於歐美群眾認定疫情是由中國爆發,再經亞洲傳播,所以就會認定這是外在因素的影響,即使是次危機反映德國政府防疫工作準備不足,也無損其民望。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經講過:「我從來不做民調,只有虛弱的領袖才會相信民調。」也許,現代領袖重視民調的原因,是即使當權者通過直接選舉產生,其政治能量也不受保證,必須通過民意才能維持有效的執政地位。由於群眾是不理性的動物,所以追求民意的領袖如何不務正業地搞公關形象,或是影響輿論將國內的問題轉移視線,推卸責任,才是工作的首要任務。

 

由於當今領袖無可避免需要高度民意支持,而民意的操弄需要「技巧」,所以埋頭苦幹的領袖已經不合時宜,取而代之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政壇騙子。




黃遠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