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創辦人比蓋茲(Bill Gates)的爸爸是律師。蘋果電腦創辦人喬布斯(Steve Jobs)爸爸是工人階層,家財有限,如果供養兒子上大學,將要花掉所有積蓄。兩位開拓個人電腦(PC)時代的先鋒,何以家庭背景差得那麼遠?奇蹟是美國——自由追求夢想的樂土,對罷。你說對一半。大家忽略比起「窮爸爸、富爸爸」還重要的因素,今天談喬布斯的故事。

上世紀60年代,矽谷得到國防部的加碼支持——美國陷入越南戰爭和對蘇冷戰,軍工企業需求先進武器——電子科技一枝獨秀。關鍵的是這股科技之風影響到鄰近灣區的社會文化,三藩市街頭巷尾都自設家庭電子工作室。連高中未畢業的汽車技師保羅(Paul Jobs)也迷上了電子科技,與兒子喬布斯一起動手同享電子產品DIY之樂。

這位孩子變成「電子少年」,未滿20歲,買來一批零件、芯片,嘗試自製加減乘除的計算機。這一年,1975年,喬布斯從電子雜誌Popular Electronics看到號稱世界第一台普及型,只售400美元的Altair 8800的電腦介紹,他與拍檔參照這台機,同年開辦蘋果電腦,推出第一部產品Apple I,以666.66美元(下同)出售。第一批售出12部,獲利3000元。也是差不多時間,在哈佛大學讀書的蓋茲因為Altair 8800的出現,發現大有可為,於是為這台電腦設計BASIC軟件,也是1975年,與拍檔創辦微軟公司。

初創時期的喬布斯與馬庫拉,兩人攜手開創了矽谷傳奇。(圖片︰all about Steve Jobs .com)

初創時期的喬布斯與馬庫拉,兩人攜手開創了矽谷傳奇。(圖片︰all about Steve Jobs .com)

喬布斯的際遇比蓋茲來得更早,乘著Apple I的成功,準備再推Apple II,計劃很進取,但他不愁資金,因為灣區有很多在矽谷賺到錢的人,而且願意投資初創科技公司。其中一位在英特爾退休下來,憑吸納公司認股期權發了達的馬庫拉(Mike Markkula),看中了蘋果電腦,成為「天使投資者」,以合共34.1萬元(9.1萬元現金加25萬元銀行信用擔保),取得蘋果30%股權。

蘋果電腦從家中車庫遷出,成為一間中小企,Apple II順利推出,以後的故事家傳戶曉,此處不贅。我想說的其實是這段「蘋果前傳」,與今天我們身處的環境很相似。當年的矽谷好似今天的深圳,經過40年發展,深圳這個高科技中心,同樣有很多「科技有錢人」,與此同時,周圍灣區的年輕人,對DIY機械人、人工智能(AI)應用的玩意很著迷,如同當年美國年輕人之於微型電腦。加上近年STEM教育積極推行,以香港為例,不少優秀中學在中外機械人創作比賽,取得殊榮,換言之,這裡應該既有馬庫拉的人物,也潛藏了不少蓋茲、喬布斯的種子人才。

創科熱潮原本兩年前已經在我們這邊暖身,唯中間出現不可抗力的阻礙因素,這個中秋願望是逆情快點過去,讓粵港澳大灣區動起來,一起實現這個屬於我們時代的夢想。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